时长:
43分钟
播放:
200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合群”似乎是一种社会默认的生存方式,但不合群,真的意味着孤独、社交能力差、或者“格格不入”吗?
这一期,从一次出差后的疲惫开始,聊到内向者的充能方式、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差异、地域与自我认同,以及如何在被“群体”定义的世界里,慢慢接纳那个“不合群”的自己。
我们发现:
不合群,其实是一种对自己更诚实的方式。
当我们不再勉强自己合群,也许才真正开始与自己合拍。
🕓 时间轴
00:09 出差的“社交电量告急”——从勉强合群到自然掉队
03:16 从集体主义环境走出来:当我们不再为了“性格好”而随大流
04:30 合群与安全感:为什么人类天生怕被群体抛弃
06:06 不合群的基因是否被淘汰?从宗族社会到“猎巫运动”的启发
08:02 包容与成功:为什么“不合群”常被误读为“社交能力差”
10:45 不合群的另一种表达:高标准的友谊
12:46 当社交成为消耗:高敏感者如何在社交中保持能量
14:03 从泛社交到主题社交:当“同频”成为新的聚合方式
18:08 地域认同与自我塑造:来自哪里是否决定了我们是谁
20:11 “不像东北人”的迷思:被定义与自我定义之间
22:39 童年的小院与北方的金色记忆——韧性的来源
24:19 融合的自我: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26:03 德国教会我的事:勇敢地说“不”
27:25 环境的包容,让不合群成为一种被尊重的个性
这一期,从一次出差后的疲惫开始,聊到内向者的充能方式、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差异、地域与自我认同,以及如何在被“群体”定义的世界里,慢慢接纳那个“不合群”的自己。
我们发现:
不合群,其实是一种对自己更诚实的方式。
当我们不再勉强自己合群,也许才真正开始与自己合拍。
🕓 时间轴
00:09 出差的“社交电量告急”——从勉强合群到自然掉队
03:16 从集体主义环境走出来:当我们不再为了“性格好”而随大流
04:30 合群与安全感:为什么人类天生怕被群体抛弃
06:06 不合群的基因是否被淘汰?从宗族社会到“猎巫运动”的启发
08:02 包容与成功:为什么“不合群”常被误读为“社交能力差”
10:45 不合群的另一种表达:高标准的友谊
12:46 当社交成为消耗:高敏感者如何在社交中保持能量
14:03 从泛社交到主题社交:当“同频”成为新的聚合方式
18:08 地域认同与自我塑造:来自哪里是否决定了我们是谁
20:11 “不像东北人”的迷思:被定义与自我定义之间
22:39 童年的小院与北方的金色记忆——韧性的来源
24:19 融合的自我: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26:03 德国教会我的事:勇敢地说“不”
27:25 环境的包容,让不合群成为一种被尊重的个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ercuryovo
1个月前
江苏
0
其实也有内耗时期。感觉主要和家庭方面以及一些经历关系比较大吧。当然后来也是选择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断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之后 家庭氛围也会和谐很多 不合群感觉也是因为不太想多去听一些评价 避免内耗(可能处理方式也是有些逃避来的)而且有些人的话其实也并不是很了解自己 也就无需在意他们说的一些话了 这样想的话就会减少很多内耗情况 不合群可能也和比较喜欢自身独处有关 社交真的是一件很消耗精力的事 而且三观不同的话 也很难在一个频道上面沟通 这种事也是强求不来 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有些差异 尊重别人 专注自身就好了
清源er
4周前
广东
0
30:23 活着比较重要!
汤姆汤姆汤姆
4周前
印度
0
孔子说君子同而不合。难的是如何成为君子。
Ruby-课间45分钟
1个月前
澳大利亚
0
谢谢你的分享 看来独立生活 独立思考是治愈内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