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2分钟
播放:
197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李显无能,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淫纵,李显是安乐公主和韦皇后毒死的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推倒韦皇后,李旦第二次称帝;李隆基登基,随后以“先天政变”荡平太平公主势力。


部分文稿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说从古至今,对武则天的抨击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她手段残忍,杀人太多,通往皇帝宝座的路上,都是累累白骨。这事儿吧,我觉得取决于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她杀的大多数人都是贵族,后者说政敌,既然已经站在了政治舞台上,她不杀人,别人也会杀她。至于说中间有一段时间,重用酷吏,残害了很多善良的官员,我也不给她开脱,但她没有大规模祸害老百姓,也是事实。


她被诟病的另一个原因是实在太喜欢床上运动了,而且毫不掩饰,弄得正直一点儿的大臣都看不下去,直接上书劝谏说“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但武则天只是一笑了之,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宋朝之后的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眼里,简直就是十恶不赦,可以说相当影响这老太太的绩效考核。


如果说我们这个专辑也必须对武则天做一个整体评价,我倾向于郭沫若的八个字,“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话的意思就是她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且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如此而已。



中国有句俗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可以说完美地证明了这个谚语。重新坐上了皇位的李显在他老婆韦皇后面前,和他爹李治几乎一模一样,从来就没有挺直过腰杆子,你说是怕也好,爱也对,反正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媳妇儿,韦皇后几乎是马上就开启了飞扬跋扈、胡作非为的模式,婆婆武则天的一生就是她努力的方向。


比起他爹李治,李显更悲催的是,身边不止一个韦皇后,当时有三个这样的女人围着李显这个大肥羊。另外两个,一个是被武则天干掉的那个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她爷爷死的时候,武则天不知道为什么看上了这丫头,把她收入宫中,亲自培养,现在武则天死了,这丫头摇身一变,成了李显的一个小妾,称号是昭容。她马上也发现了李显就是一个窝囊废,很快也跟着韦皇后开始兴风作浪。



92-1 陕西发现的上官婉儿墓


另一个女人是李显的老闺女,安乐公主,她出生在当年李显被发配在湖北房县的路上,天寒地冻,老爹李显用自己的衣服把这个小女儿包裹在怀里,所以安乐公主的小名叫做裹儿,美艳绝伦,号称唐朝第一美人,比武则天和后来的杨玉环还要漂亮。


这个安乐公主倒不是李显当皇帝之后开始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的。人家从小就是这样,说一不二,李显对这个老闺女,简直就是当祖宗来宠爱的。史书上记载,有很长一段时间,安乐公主是直接把诏书拿到唐中宗李显那里,用手遮住文字,让他爹直接署名签字的,而他爹李显基本也都照办。


一个大老婆,一个小老婆,加上一个老闺女,李显充分展示了对这三个女人的爱,可是这份宠爱收获的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除了飞扬跋扈,卖官鬻爵,大肆搜刮钱财之外,韦皇后、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这三个女人的私生活也是相当滴混乱。上官婉儿把自己的情夫之一武三思送到了韦皇后的床上。武三思是什么人?是武则天的侄子,从某种程度上来,那就是李唐王族的死对头,当年差点没把李显祸害死。可是这个韦皇后居然马上和武三思打得火热,这就怪不得近代学者蔡东藩讽刺她说,“淫,而且贱,仇若三思,甘为所污”,你身为一国皇后,即便找情人,也不能委身于仇人吧?


当妈的如此,女儿也差不多,安乐公主待字闺中时,就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搞在了一起,等到肚子大了,不得不嫁给武崇训之后,又和武崇训的一个堂弟武延秀私通。


后来武崇训被杀,安乐公主顺势就改嫁给武延秀,可是她想不到的是,她那个强势的老妈韦皇后,也看上了这个健壮而且风度翩翩的女婿,居然强令武延秀侍寝,也就是陪着她这个丈母娘睡觉,不抢你的,用一下总可以吧?总而言之,这三个女人是一个赛一个地大胆豪放,不拘小节,除了正史里面记录了一些之外,唐朝人写的《控鹤监秘闻》和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也记录了很多让我都面红耳赤的事情,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


我觉得蔡东藩对她们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有武氏之淫纵,无武氏之才能”,这仨女人,纵情声色和武则天差不多,可是政治才能,手腕和治理国家的本事,比起武则天,那都差得太远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享年55岁。


关于这哥们的死,几乎所有的文学影视作品都说是他老婆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情夫们合伙下的毒手,把毒药掺和在李显最喜欢吃的面饼里,让后者大吃一顿归了天。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李显明显地比武大郎还倒霉,人家武大郎,绿色的帽子只有一顶,就是西门庆,可是韦皇后有名可查的情夫就有三四个人,而且害死武大郎的只有他老婆潘金莲,李显居然死在自己老婆和最疼爱的老闺女两人之手,可谓是千古之下,第一倒霉蛋,我如果是他,即便吃毒饼没死,事后也绝对伤心而死。


那么,这件事是不是事实呢?首先说明一下,影视作品并没有瞎白话,因为李显被毒死这件事明明白白地记录在新旧两本《唐书》和《资治通鉴》里,只不过后代有一些史学家不太认可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手。


……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李隆基二话不说,也没理那一套,直接把她给咔嚓了,为啥?原因不复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时候是盟友不假,但胜利了之后呢?李隆基的志向可不仅仅是干掉韦皇后集团,到了他想问鼎最高权力的时候,和太平公主是不是还能和睦相处,那就很难说了。一个在禁宫之内的上官婉儿,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个还真是未知数,但只要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一伙儿的,将来可能是隐患这个推论成立,现在这个女人就必须去死了,动乱时候解决掉一个人是最方便的,以后不可能还有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上官婉儿聪明是很聪明,只是很倒霉,她碰上了李隆基,后者的目光比她更远一点,思考的也更深一点。


到了这个地步,放眼整个李唐王族,李隆基的爹李旦就是最适合的皇帝人选,当然,这也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举兵造反之前就商量好了的。于是乎,和哥哥李显一样,48岁的李旦也梅开二度,再一次当上了皇帝,只不过这两个人都不是依靠自身的能力,李显是因为宰相张柬之当年的“神龙革命”,李旦则是依靠儿子和妹妹的这次“唐隆政变”。


这哥俩和他们的爹李治一样,终身都是被别人推着走,说一句身不由己,那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甚至连走上皇帝的座位,都需要别人替他做先锋。《新唐书》里记载,李隆基造反成功的第二天,当时的皇帝唐中宗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还一脸懵逼地上朝,准备处理政务,是太平公主拉着李旦上殿,对李重茂说,“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上去就把李重茂从皇帝的椅子上拉下来,然后把李旦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唐睿宗。


睿宗上台之后,儿子李隆基因为造反有功,被封为平王,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一句话,出将入相,政权和军权集于一身,随后更是被封为太子,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在绝对的功劳和权势面前也不好使了。


……


另一个因为睿宗上台得到好处,从而变成实权人物的,自然就是太平公主,作为和李隆基合谋的造反派,她分到的蛋糕也不小,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邑一万户,三个儿子全都封王,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出自她的门下。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但问题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一公一母是姑姑和侄子的关系,那就只能二虎相争。


李隆基砍掉上官婉儿脑袋时候的猜测,那是一点儿都不错,他和太平公主马上从联盟转变成了对手,彼此丝毫不掩饰对权力的渴望。夹在中间的睿宗李旦虽然法理上拥有最高权力,但却是最没有权力欲望的一个人,他最惯常的手法就是在两人之间和稀泥。很多时候,宰相向李旦上奏章申请批文的时候,李旦都要先问一句:“尝与太平议否?”你们和我妹妹太平公主商量了没有?宰相们说商量过了,李旦再问:“与三郎议否?”和我儿子李隆基讨论过没有?宰相们接着说也讨论过了,他俩都同意。这时候李旦才说,OK,那我看这个提议也不错。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太平公主的实力确实是不可小看,史书上记载,“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朝廷里的七位宰相,有五个是她的人,这样她还不满足,把剩下依附李隆基的两位宰相,中书令姚崇和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贬到了地方去当刺史。


到了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弄了几个号称会看星星的,搜罗了一堆谁也看不懂的星星图片,拿给自己的哥哥李旦看,说按照量子力学,相对论,黑暗森林法则这些理论来看,星星现在的运行轨迹会导致一件事,“皇太子当为天子”。


这一下子,事儿就大了,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如果天上的星星们显示皇太子要上位,那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把这个皇太子咔嚓了。仁慈一点儿的,只是换太子,不杀人。也就是说,太平公主这一招,就是想逼李旦废掉李隆基的皇太子位置。


可惜的是,她的这个小哥哥李旦虽然生性宽和,对权力没兴趣,但是不傻,妹妹想要干啥,他心里很清楚。他心里更清楚的是,一旦废掉了太子,平衡被打破,说不定下一个被废的就是他自己了,所以他的回答是,皇太子当为天子?那很好啊,我让位。


这一招不仅是大出太平公主的意料,连李隆基本人都吓傻了,一个劲儿地推辞,最后李旦说:“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邪!”意思是你如果孝顺,就现在即位,否则你就是不孝。当然,这父子俩都清楚,如果不这么办,两人可能都完蛋。


就这样,公元712年8月,李隆基即皇帝位,李旦改称太上皇,但即便是对亲儿子,留一手还是很有必要的,李旦必须保证权力的平衡。他在让出皇位的同时规定了,朝中大臣,三品以上的,任免权归于太上皇,等于是把宰相的任免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退位不退权,权力场中,还是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三国演义的状态。


据《资治通鉴》记载,就在李隆基即位的第二年,太平公主串联了一批文武大臣,准备谋反。目的是干掉李隆基,废黜李旦,另立皇帝。


这事儿被李隆基事先察觉了,于是乎,新皇帝先下手为强,一举荡平了这一场未遂的政变阴谋,太平公主先是逃到深山里的寺庙,躲了三天,三天之后,返回自己家里,平静地接受了老天爷对自己的判决,上吊自杀了,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先天政变”,因为当时的年号是“先天”。


我个人认为,《资治通鉴》实际上是替李隆基掩饰了一下,这场政变百分之九十九是单方面的出手,以有心杀无心,李隆基打了太平公主集团一个措手不及。换句话说,太平公主根本就没有造反的谋划,或者说还没来得及谋划和实施,就被李隆基拍死了,理由只有一个,想要政变的太平公主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摆平?她手下的大将常元楷,李慈之流毫无抵抗就被杀了,其他党羽更是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束手被擒,《资治通鉴》的原文是,“召元楷、慈,斩之,擒膺福、猷于内客省,执至忠、羲于朝堂,皆斩之”,听起来就是闲庭信步一样地,谈笑间,就杀掉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元老重臣。


那么,李隆基的爹李旦是什么态度?实事求是地讲,这老爷子肯定不想看到儿子和妹妹之间有一个倒台,因为平衡一旦被打破,无论谁胜出,他李旦都会失去权力,所以,他在听说这事儿之后,出面给妹妹太平公主求情,希望儿子能放对方一马。很可惜,孝顺儿子李隆基这时候眼睛一翻,就是冷冷地两个字,不行,我姑姑必须去死。


李旦当然是毫无办法,只能接受这个事实。随后,因为权力平衡被打破,他又斗不过儿子,只能识趣地交出了那个“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安安心心地做太上皇去了。


就这样,公元713年,大唐帝国在武则天死后,高层的领导们你死我活地战斗了八年。在武则天精神的感染之下,从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到太平公主,大唐的女人们不仅和男人们在政治上疯狂地缠斗,不甘人后,就算是私生活,也巾帼不让须眉,甚至比男人们更猛,更赤裸裸。


可惜的是,李唐皇族的男人李隆基最后还是技高一筹,笑到了最后,终结了大唐女人们的继续疯狂。


时年只有二十八岁的李隆基大权独揽之后,把年号改成了开元,雄心勃勃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俺就是想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纪元,那么,他成功了没有?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