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3分钟
播放:
63
发布:
1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数智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新旧迭代,AI蓬勃而出。媒介360推出每日AI科技互联网前瞻,从更全面的视野、更广阔的视域,洞察行业跌宕起伏,在趋势前瞻中把握市场脉动,引领敏捷增长风向标!
今日核心看点:
1、前英特尔 CTO 萨钦・卡蒂加盟 OpenAI,聚焦 AGI 基础设施
2、谢赛宁 x 李飞飞 x LeCun 联手发布「空间超感知」AI 框架
3、麦肯锡:88% 企业已用 AI,但仅 39% 获得财务回报
4、研究称 AI 难以在社媒文案中复现人类情感张力
5、咨询巨头 CEO:不会用 AI 的员工将被清退
6、摩根大通 CEO:随着 AI 发展,未来发达国家每周可能只需上班三天半
7、新东方员工再出新歌“骂公司”:“受的委屈再大,也大不过俞敏洪”
8、奥尔特曼:OpenAI计划直接出售计算能力,剑指“AI云”
前英特尔 CTO 萨钦・卡蒂加盟 OpenAI
聚焦 AGI 基础设施
英特尔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萨钦・卡蒂(Sachin Katti)已确认离职,加入 OpenAI,负责构建支持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计算基础设施。
卡蒂在社交平台 X 上发文称,对过去四年在英特尔主导网络、边缘计算与 AI 业务的经历「深表感激」。
OpenAI 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在 X 上表示,「非常期待与他合作,共同设计和建设我们的计算基础设施,以推动 AGI 研究并扩大应用规模」。
英特尔发言人则在声明中确认,CEO 陈立武将接管卡蒂此前负责的 AI 与先进技术部门,并强调「AI 仍是英特尔最重要的战略优先事项之一,公司将继续推进技术与产品路线图,以满足新兴 AI 工作负载需求」。
卡蒂于 2023 年初加入英特尔,随后在 2025 年 4 月被任命为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全面负责公司 AI 战略、产品路线图以及与开发者生态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英特尔未能实现 Gaudi 芯片 5 亿美元营收目标后,公司近期调整了数据中心 AI 战略,并在 2025 年 OCP 全球峰会上发布了 160 GB 数据中心 GPU,开启年度 GPU 发布节奏。
卡蒂的离职也发生在英特尔多位高管相继出走的背景下,包括前全球渠道主管约翰・卡尔文(John Kalvin)、数据中心 AI 产品管理副总裁索拉布・库尔卡尼(Saurabh Kulkarni)等。
谢赛宁 x 李飞飞 x LeCun
联手发布「空间超感知」AI 框架
近日,谢赛宁、李飞飞与 Yann LeCun 联合发布论文《Cambrian-S:迈向视频中的空间超感知》,提出全新 AI 范式,旨在突破现有大语言模型在感官建模上的局限。
三位学者指出,当前基于 LLM 的多模态模型虽具备强大文本与图像处理能力,但在空间认知与预测性世界建模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
他们强调「超感知」是迈向超级智能的关键环节,AI 必须具备对视频流进行三维空间理解与长期记忆的能力,才能在现实场景中实现可靠应用。
团队在 Cambrian-S 框架下构建了 VSI-590K 数据集,涵盖 59 万个带有 3D 标注的训练样本,并训练了从 5 亿到 70 亿参数规模的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其空间推理性能较基座模型提升最高达 30%,即使小规模模型也表现突出。
此外,研究团队提出「预测性感知」原型,通过潜在帧预测模块引入「惊异度」机制,用于优化记忆管理与事件切分。该方法在 VSI-Super 基准测试中已超越 Gemini 模型,显示出在长视频理解与空间智能方面的潜力。
研究者强调,单纯依赖规模化与数据扩展无法解决感知问题,开放科学与跨学科研究才是推动 AGI 的必由之路。此次合作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也被视为对现有 AI 技术路线的深度挑战。
麦肯锡:88% 企业已用 AI
但仅 39% 获得财务回报
据麦肯锡最新发布的《The State of AI in 2025》报告,全球企业对 AI 的应用已趋于普及,但真正实现财务回报的比例仍有限。
数据显示,88% 的受访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 AI,比去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然而,仅有 39% 的组织表示 AI 带来了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凸显出「效率提升 ≠ 盈利提升」的现实困境。
报告指出,AI 在软件工程、制造、IT 等领域更易产生降本增效效果,而营销、战略与财务环节则是少数能带来营收提升的场景。
与此同时,AI Agent 热度持续攀升,62% 的企业已在试验相关应用,但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比例不足一成,主要集中在 IT 运维、知识管理和营销销售等流程标准化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高绩效企业成为 AI 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麦肯锡将至少 5% EBIT 增长归因于 AI 的组织定义为「AI 高绩效企业」,这些企业在战略、技术、人才和流程重构方面均走在前列,约 50% 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动 AI 主导的「变革性改变」,远高于普通企业的 14%。
在人才层面,AI 正重塑招聘逻辑。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AI 产品经理、Prompt 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显著增加,而重复性强的传统岗位则面临替代压力。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32% 的企业预计员工总数下降,仅 13% 预计上升。
风险治理亦成为焦点。约 30% 的企业在过去一年遭遇过 AI 结果不准确问题,高绩效企业则更早部署知识产权、合规等防御措施。
麦肯锡强调,只有将 AI 视为业务变革引擎,而非单纯的降本工具,企业才能获得可衡量的长期价值。
研究称 AI 难以在社媒文案中
复现人类情感张力
据 PCMag 报道,近期的一次研究显示,尽管 AI 在棋类、数学、编程、广告甚至部分治疗领域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社交媒体上的「毒性(Toxic)表达」(即带有负面情绪的表达)仍难以逼真模拟。
来自苏黎世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AI 生成的帖子在 Bluesky、Reddit 和 X 平台上,平均有 70% 至 80% 的准确率可被认出是 AI 所写。
研究团队测试了 9 个开源大模型,包括 Apertus、DeepSeek、Gemma、Llama、Mistral 和 Qwen 等,结果发现 AI 回复的「毒性评分」显著低于人类用户。这意味着在社交平台上,带有讽刺或尖锐情绪的回应更可能出自人类,而非 AI。
研究人员强调,AI 更擅长模仿技术层面的特征,如句子长度和词汇数量,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他们指出,未经过人类指令微调的模型(如 Llama-3.1-8B、Mistral-7B、Apertus-8B)在真实性上反而优于经过对齐训练的版本,因为后者的风格规律性更强,容易显得「机器化」。
此外,研究发现 AI 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在 X 上的模仿效果优于 Bluesky,而 Reddit 的多样化对话规范则让 AI 更难以复制。研究结论认为,AI 虽能再现社交对话的形式,但难以捕捉人类互动中的情感张力。
咨询巨头 CEO:
不会用 AI 的员工将被清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咨询巨头埃森哲(Accenture)CEO 朱莉·斯威特近日在面向投资者的讲话中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并将「清退」无法掌握 AI 技能的员工。
她透露,埃森哲已为约 77.9 万名员工中的 70% 提供了生成式 AI 基础培训,但对于那些「再培训已不可行」的员工,公司将要求其离开岗位。
这一举措凸显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新趋势:员工不再仅担心被 AI 取代,更面临被懂 AI 的同事取代的压力。
斯威特强调,AI 技能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在内部推动培训和应用,以确保整体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摩根大通 CEO:随着 AI 发展
未来发达国家每周可能只需上班三天半
据《财富》报道,摩根大通 CEO 杰米 · 戴蒙(Jamie Dimon)日前在美国商业论坛上表示,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未来 20 至 40 年内,发达国家的工作周可能缩短至「三天半」。
他强调,AI 将影响「每一项应用、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客户」,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戴蒙指出,摩根大通已成为「活跃的 AI 实验室」,目前约有 2,000 名员工专职开发 AI 系统,约 15 万名员工每周使用大语言模型处理内部文档,银行已部署数百个应用场景,包括欺诈检测、法律审查、对账与营销优化等。此外,超过 20 万名员工正在使用 AI 工具,约 30 万人接受培训。
他同时警告,AI 的普及将导致部分岗位消失,企业与政府必须提前规划再培训、收入援助、岗位转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的提前退休,以避免社会反弹。
在经济层面,戴蒙强调 AI 的建设不同于互联网,属于资本与能源密集型产业,部分项目可能因电力不足而受限。
他提醒投资者应逐案评估数据中心与 AI 基础设施,而非盲目跟风。他直言「部分 AI 项目处于泡沫」,但整体来看,技术最终将带来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日前在乌镇峰会上也提出类似观点。他预测约 5 年后,中国 90% 家庭将使用智能锁,机器人可在授权后自主入户完成快递配送,届时员工每周可能仅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新东方员工再出新歌“骂公司”:
“受的委屈再大,也大不过俞敏洪”
近日,俞敏洪分享了新东方员工吐槽公司的新歌视频。该歌曲疑改编自TFBOYS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歌曲中用歌词吐槽了“日报、周报每天折磨我”“过节收到礼盒一个,不用想又是甄选的”“业绩导向、续费为王”“一边休假钉钉还在一直响”“领导发言很有道理,明明他当年讲课是倒数第一”“集团与分校责任推诿”等内容。还调侃了下俞敏洪,“受的委屈再大,也大不过俞敏洪”。
视频中前大半部分槽点密集,不过最后还是回到了“努力奋斗”的主旋律上,有骂有夸,有丧也有乐观,吐槽归吐槽,保命要紧。俞敏洪直言:“员工骂新东方的歌,最后没有忘记救命,哈哈”。对此,不少网友评论:“又是一首‘大胆’的歌,缺点每个公司都有,优点远多于缺点就行,企业文化说虚也不虚,就在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态度里”“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好”。
据悉,这不是新东方员工第一次唱歌吐槽公司。2019年,新东方年会上的一首改编歌曲《释放自我》曾经火爆出圈,当时俞敏洪更是奖励了“敢言”的节目表演团队12万元。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欢迎进入媒介360生态场域——你可以是会员、读者、共创者或合作方。我们期待与你一同成为AI+增强人类,360°创新增长成长。
媒介360旗下汇聚深度内容IP与前沿行业社群,致力于打造商业营销人与创新者的开放式连接平台,构建多元、深度、前瞻的行业生态。
8大战略系统——前瞻钱瞻、媒介360、钱钱品牌局、MSAI营销科学∞艺术、创+TALK、嗲学、AI元宇宙、媒介创新场——输送多元智慧,思想穿透增长!
👥 ​​加入会员
为你提供全面、敏捷的智库内容与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详情请点击:媒介360会员权益全景
🔗 ​​商务合作​​
欢迎品牌、机构与我们的生态合作,共同探索商业未来!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 ​​用户共创​​
如果您发现值得深挖的商业现象、营销案例或增长趋势,欢迎投稿,您的观点可能成为下一期主题!
💡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版权归媒介360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AI模型训练或商业转载。
———
✨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推荐给同道者,共创商业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