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42分钟
播放:
104
发布:
3周前
主播...
简介...
📝节目简介
首先要感谢各位听众友友的大力支持,咱们播客订阅量已经成功突破1000啦!!
本期节目,我们将深入拆解饭圈文化如何一步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我们将尝试用专业社工视角,从“归属感的温暖”聊到“资本裹挟的陷阱”,也聊聊家长、学校和社工到底该如何应对。
如果你是青少年父母、老师、社工,或者你自己也曾是热血粉丝,这期内容你一定不能错过~
⏱️关键时间节点 & 内容概述
01:10–03:29引入“饭圈文化”主题。解释“饭圈”一词的来源,从英文“fandom”说起,回顾中国追星文化的演变,从个体散粉到群体化行动,强调“05年超级女声”是中国饭圈组织化的关键节点。
03:30–05:52讲述社交媒体(如微博、贴吧、超话)的出现如何助推饭圈的发展,饭圈圈层逐渐扩展至运动员、公众人物。饭圈开始拥有专业运作能力,成为组织化、利益化、可运作的“文化现象”。
05:53–09:31从自身经历出发,讨论饭圈的正向作用:给青少年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是青春期情绪出口与精神慰藉;为偶像应援过程中锻炼了剪辑、文案、组织管理等技能,有真实成就感和能力提升。
09:32–14:04继续探讨饭圈的积极潜力,例如偶像正向引导粉丝参与公益、激励学习等。但也指出负面影响:盲目崇拜、失去独立判断力、非理性护偶像;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乃至参与控评、人肉、网暴等极端行为。
14:05–18:2深入剖析饭圈的负面机制:粉头与资本联动、情绪绑架刺激消费、数据崇拜替代理性评价,粉丝价值变得单一化。青少年易中招的原因包括:渴望认同、情绪波动、缺乏独立判断,加上平台算法推送、组织化操控加剧这一趋势。
18:23–23:36提出对策:不能简单打压,而应疏导与正向引导并重。家庭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学校思想教育要接地气,敢于正视饭圈现象。偶像要承担公众责任,行业应抵制“唯流量论”,社会也应树立多元榜样,鼓励青少年火眼金睛识别价值。
23:37–30:03讲述社会转型带来的“高认同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被理解的青少年,通过饭圈找到归属感。粉丝也从“单向追随”转向“互惠关系”,可影响偶像宣传、合作、销量,形成隐形的结构权力,并带动站姐经济、职业粉丝现象。
30:04–35:02进一步分析家庭教育缺位的现实。家长图省事用手机打发孩子,反而削弱亲子关系和情绪引导力;而在困境家庭(服刑、隔代抚养、离异)中,青少年更容易完全沉溺饭圈文化。提及自媒体监管不足,内容审查不严,使低龄群体轻易接触到不适内容。
35:03从社工视角提出实务建议:家庭社工应帮助家长重建责任意识、提升沟通技巧;学校社工介入日常氛围建设和个体干预;面对弱势群体更需长期陪伴。最后提醒明星及MCN机构需认识其社会影响力,避免负面示范。节末总结——饭圈不是错,错的是“迷失方向”;真正的引导,是帮他们走出精神迷宫,而不是围堵。
首先要感谢各位听众友友的大力支持,咱们播客订阅量已经成功突破1000啦!!
本期节目,我们将深入拆解饭圈文化如何一步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我们将尝试用专业社工视角,从“归属感的温暖”聊到“资本裹挟的陷阱”,也聊聊家长、学校和社工到底该如何应对。
如果你是青少年父母、老师、社工,或者你自己也曾是热血粉丝,这期内容你一定不能错过~
⏱️关键时间节点 & 内容概述
01:10–03:29引入“饭圈文化”主题。解释“饭圈”一词的来源,从英文“fandom”说起,回顾中国追星文化的演变,从个体散粉到群体化行动,强调“05年超级女声”是中国饭圈组织化的关键节点。
03:30–05:52讲述社交媒体(如微博、贴吧、超话)的出现如何助推饭圈的发展,饭圈圈层逐渐扩展至运动员、公众人物。饭圈开始拥有专业运作能力,成为组织化、利益化、可运作的“文化现象”。
05:53–09:31从自身经历出发,讨论饭圈的正向作用:给青少年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是青春期情绪出口与精神慰藉;为偶像应援过程中锻炼了剪辑、文案、组织管理等技能,有真实成就感和能力提升。
09:32–14:04继续探讨饭圈的积极潜力,例如偶像正向引导粉丝参与公益、激励学习等。但也指出负面影响:盲目崇拜、失去独立判断力、非理性护偶像;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乃至参与控评、人肉、网暴等极端行为。
14:05–18:2深入剖析饭圈的负面机制:粉头与资本联动、情绪绑架刺激消费、数据崇拜替代理性评价,粉丝价值变得单一化。青少年易中招的原因包括:渴望认同、情绪波动、缺乏独立判断,加上平台算法推送、组织化操控加剧这一趋势。
18:23–23:36提出对策:不能简单打压,而应疏导与正向引导并重。家庭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学校思想教育要接地气,敢于正视饭圈现象。偶像要承担公众责任,行业应抵制“唯流量论”,社会也应树立多元榜样,鼓励青少年火眼金睛识别价值。
23:37–30:03讲述社会转型带来的“高认同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被理解的青少年,通过饭圈找到归属感。粉丝也从“单向追随”转向“互惠关系”,可影响偶像宣传、合作、销量,形成隐形的结构权力,并带动站姐经济、职业粉丝现象。
30:04–35:02进一步分析家庭教育缺位的现实。家长图省事用手机打发孩子,反而削弱亲子关系和情绪引导力;而在困境家庭(服刑、隔代抚养、离异)中,青少年更容易完全沉溺饭圈文化。提及自媒体监管不足,内容审查不严,使低龄群体轻易接触到不适内容。
35:03从社工视角提出实务建议:家庭社工应帮助家长重建责任意识、提升沟通技巧;学校社工介入日常氛围建设和个体干预;面对弱势群体更需长期陪伴。最后提醒明星及MCN机构需认识其社会影响力,避免负面示范。节末总结——饭圈不是错,错的是“迷失方向”;真正的引导,是帮他们走出精神迷宫,而不是围堵。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