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再到今年的“孔乙己长衫”,每年的求职毕业季,都会有反映年轻人求职升学困境的“热词”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又在无数相似却又各有不同的个人故事里被进一步传播,具象化越来越可感的群体性困境。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从“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寻求共鸣,当高学历从事体力活的故事不再成为令人诧异的新闻,作为同样需要发展机会和可能的年轻群体一员,我们还能如何在看似悲观的现实问题里,安放自己对未来和成就自我的想象?解决这个问题,真的要从脱不脱下长衫开始吗?

本期主播依菲和雅婷,从“孔乙己长衫”文化现象的讨论出发,回顾了我们自己的求职经验和挫败来源,尝试和大家共同探讨: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意味着什么?从自嘲到群嘲,“孔乙己长衫”背后的传播路径导入和隐藏了什么?教育塑造了什么?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

-

本期主播:依菲、雅婷

-

ShowNotes:

00:14 当青年人再次被说教:孔乙己脱下长衫后就能找到工作吗?

04:56 分享我们在2020年前后的求职经验,以及我们是否代入“当代孔乙己”、“小镇做题家”和“985废物”的标签

07:33 当求职节奏与疫情起伏相重叠,依菲在过去三年体会了求职难度的指数级上升

19:10 雅婷对于求职工作的精神内耗相对较少的原因,以及身边很多发小为何求职之路甚至会比自己更艰难

25:05 为什么要求孔乙己管理好个人心态的说辞让人觉得不满?为什么我们会因为时代的“锅”,对自己进行攻击?

33:38 我们这一代感受到的落空,可能也和独生子女的成长经验、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相关

36:25 大学场景让我们误以为和同学的阶层差距不大

38:20 “孔乙己长衫”从自嘲到被群嘲的传播路径,也在模糊问题的实质,其实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教育文凭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强化而非弱化群体区隔

44:08 在所谓更“下沉/体力”的工作里,也存在被高学历者挤兑走的人吗?

47:30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52:34 要注意区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机构的本质

58:26 多向下看,或许会更有希望和幸福感

01:04:58 我们还能否期待一个更好的工作和未来?

-

片尾曲:漫步人生路-邓丽君

主播...
木村拓周
是雅婷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上票吧
2年前 广东
0
很喜欢两位主播的对谈,私以为木村可以再休息一下😜
LWJ_怎么就重名了
1周前 广东
0
真戳中了痛点
是秋一啦
1年前 湖北
0
1:01:50 又发现了个宝藏播客,听的第一集,标记一下
一般会社员小石
1年前 江西
1
过去吸纳最多大学生就业的互联网和教辅行业,被打成什么样了,现在又来怪大学生,真是大学生好欺负。
糖木玻璃波啊
2年前 浙江
1
真的感同身受到落泪……希望大家都会好起来吧!
呵呵哥哥
2年前 北京
1
茴香豆的茴到底几种写法?
kforkuma
2年前 山东
1
请问里面提到的知乎昵称怎么打呢?搜了好几个好像都不对。
小范说法语
2年前 北京
2
1:13:09 俩位主播好有人文关怀~希望你们一切顺利!
时间如玉与或非
1年前 广西
2
做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感觉这期播客真的说得很好。2020年本科毕业,同时也考上了研究生,那个时候本科同学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进了还不错的国企和工作单位。我那个时候认为学历更上一层以后找工作能选择的机会会更多,那一年研究生也开始扩招,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经济的问题。今年2023年,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工作岗位远远不如三年前本科的时候!而且我们专业还是技术强的专业,在疫情前根本不会有找不到工作的忧虑。但是今年,中小公司难以生存,基本不发招聘信息;国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也非常少,而且这类也更倾向于内推。读完研发现本科那批同学的国企、事业单位我们也很难进,因为招聘名额少了。这三年来,每一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感觉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扩大的招生,但是三年后那一批学生的就业也没有得到解决。
HD288643h
2年前 陕西
2
评论真是出乎意料
这里zheli
2年前 广东
2
喜欢听你们对谈
WJoel
2年前 浙江
3
16:02 程序员没啥证书,有证书企业也不看。我发现社会的上的职业,除了那些职业执照要求的,很多技能都可以在工作中习得,因为工作都非常公式化,需要的是螺丝钉
历历
2年前 广东
3
09:08 天呐,也太努力了🥹
欧姆
2年前 广东
4
这期给我带来启发的点 1⃣️名校标签的成功故事只强调名校标签,隐藏了背后更关键的人际疏通,即更古老的资源优势。 2⃣️做自己的事业要想着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向外界索取。 3⃣️不要在互联网找职业建议,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职业道路。发现自己的路。
ThreeAu
2年前 北京
5
用教育机构的title来充实自己的虚荣心,就是传说中的“优等生心态”了!而且这种路径依赖在走出学生时代之后,还会一直延续下去:找主流认可的工作、过主流认可的生活方式、找主流认可的伴侣…就我个人来说,二十几年来的升学都挺顺利的,但总有同学能拿到更光鲜响亮的title。把成就感建立在title取得之上的我,不仅成就感寥寥,还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成就感来自创造、或者做成了自己认可的一番事业。
噼里啪啦也被注册了
2年前 河南
5
忠实听众来打call
Junpero_清肝润肺
2年前 上海
7
1:00:32 我27岁的时候,媒体每天给我推30岁是职业大槛;31的时候,媒体给我推35岁职场荣枯线;35了,且经历了一次行业崩溃和近一年的失业,看到媒体写40岁再就业困难。贩卖焦虑的写手们,应该和我差不多大吧。。。。
Owl_k3Bn
2年前 江西
8
……感觉评论里面的应该没有应届生,也很难共情
没有灰色小细胞的星
2年前 浙江
8
什么叫孔乙己文学。私以为是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人,借助更底层的语言体系,来发泄情绪的。
潔蘋
2年前 上海
25
其实我个人挺反感这些985相关的话题的。因为985大概平均也就占人口的3% 这些什么小镇做题家啊,什么孔乙己脱长衫啊。其实不就是觉得自己吃了苦中苦,没做成人上人吗? 能在985里求学 就是回报啊 而且也有985毕业潜心学术、科研有所成的学生嘛~ (个人印象最深是北大历史系的老师 很多就是专业出色 热爱专业 毕业留校 )假设这些学生是3%里的3%好了~ 合着他淘汰别人就行,别人淘汰他就委屈了~ 那还有97%没进985的呢 那些二本生 占比一定比985多,怎么不见有人关心他们的处境啊? (除了黄灯的一本书 读一读 感触颇多 一样是会被文学、哲思感召的青年人 但毕业后 就业那可选的路是很有限的 但其中也有成才的呀)可见话语权还是掌握在985身上的。 我觉得还是分散目光,放眼社会,看看各阶层,让各阶层都能发声,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