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告别,说的就是死亡。
Birdie和一森,分别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心理工作。在计划这期话题的时候,我本来头疼于跳不出那个已经被反复讨论过的框架——即死亡就在前方,要如何度过此生才更有意义?这并不是我想落脚的核心点。
惊喜的是,通过这次筹备我才知道Birdie和一森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过临终关怀、安宁疗护项目。Birdie组织过多场有关死亡的线下交流活动,一森还曾作为自杀干预领域的志愿者,拥有着一些特别的经历。他们所说的对我来说都很新鲜,同时也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不同面向的了解。
活着是一种可能,死亡也是一种可能。甚至,活着是一个选项,死亡也可以是一个选项。在有的可选的时候,你会如何看待当下的生活,如何梳理自己的心绪,在那个既定的终点到来之前?不避讳,敞开聊,它原本就应该被大方提及,广泛讨论。
愿我们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平静,哪怕它仍在流动。
02:55 从小在陵园中玩耍长大的Birdie,对死亡开始产生兴趣
07:07 一森小时候对死亡的幻想——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消失
08:48 堂堂比较怕死亡周边,不那么恐惧死亡本身
11:55 一森怀抱对外婆去世的愧疚,走向了自杀干预
14:14 一森从对外婆离世的“拒绝”到最终“接受”,和马东的故事异曲同工
17:50 亲人离世之后,“否认”,是很正常的现象
18:57 Birdie在奶奶去世十年后,聊聊这场告别对她的影响
25:49 一森做自杀干预的经历和感受
36:55 自杀干预提供的紧急自救方法
40:18 死亡是一个选择,其实活着也是一个选择
43:43 心理工作者在做危机干预时,需要自我关怀和个人成长
46:34 传统文化避讳死亡,但为死亡做准备是必要的
52:04 临终者对尊严的诉求
56:28 没有爱好,没有热情,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很正常,没关系
开场音乐:How Long Will I Love You - Ellie Goulding
BGM:Chocolat - nunu
后期:莫de名堂
封面设计:徐浩伦、太浪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