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 to more就是玩命扩张+烧钱带货+打骨折促销么?为什么Trader Joe’s通过1块4毛9的红酒能够名利双收?
今天的案例是被粉丝们亲切称为“缺德舅”的美国著名的食品与生鲜零售连锁品牌Trader Joe’s。民以食为天,作为真正的“民生行业”,食品生鲜零售受到经济环境、政策、市场需求变化的营销尤为直接。而当抖音都开始开超市了,足以见得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软实力建设阶段时,零售行业的作为最前线商业将面对的更激烈的搏杀。
两个案例与时代和人心的某种契合性
70年代的经济滞胀
80-90年代人心回归到自我生活品质意识,注重低脂低热和多维营养
Trader Joes,如何保持Sell to more的持久竞争力?
Joe Coulombe: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就在工作中接触和研究德州的711便利店模式。此后,Joe加入一家企业,核心就是在加州复制711模式,1958年,27岁的Joe成为了Pronto Markets的CEO
1. 注重建立“围绕关系运营的高效体系”
“客户就是品牌。”
“我们不从事零售业务——我们从事的是人的业务”
为员工提供高工资
每半年大领导都要找基层员工直接谈心
2. 跟随趋势做调整的能力
他在接受《企业家》采访时说,1932年只有2%的人有资格上大学,而196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0%。这意味着大众市场将发生变化。
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时代,Joe察觉到一个微妙的群体,“the overeducated and the underpaid.”(低收入高知→务实高知,精致穷),
定位:拥有最优质价比的美食猎手乐园,完成既兴奋又聪明的购物
4P之产品与价格
- 非标品类:当时超市等渠道主要销售就是品牌标品,而烘焙、肉、酒精等非标商品则为辅助品类。在三大电视网垄断收视率时代,品牌广告成本很高,直接导致大量中小品牌没有活路。
- 酒,红酒,1块4毛9的红酒!
红酒:对黄金时代生活方式的追忆。
加州的州政府一直以来的牛奶和酒精饮料最低价法案,给这些产品留下了有保障的利润空间。
固化的消费习惯+有保障的利润点——不仅做酒,更要做酒的产业链;不仅做产业链,更要做最强的单SKU产业链集成商。
1976年,加州的零售行业迎来爆炸新闻:州政府不再规定牛奶的最低零售价格,不再执行酒精饮料最低价法案。缺德舅马上推出1.49美元单价的红酒,建立了强门槛和强心智:
全球最好的购买单价低于2美金葡萄酒的地方
- 缩减SKU,最大化追求单品利润空间,打造产品跑马场
70年代时每家店的SKU达到10000种,其中3000种是每周都会有的固定品种。到1989年Trader Joe's每家店的SKU下降到1100-1500种。目前一家店的SKU大约在 3000-4000 左右,
- 探索欲与C2M:小而美的产品
Trader Joe's还有专门的团队,每年被派往世界各地寻找创新的食物,帮助研发部门开发新品。
季节性供应→稀缺感 + 高频的新奇特组合陈列调整→新奇感 = 探索和发现下的尝试欲。
门店员工调整陈列时,除了根据卖场货架商品的动销情况外,还参考销售报表。店内商品的选择全部由门店完成,买手顾问模式切实地实现D2C。
自有品牌甚至达到8成,在买手模式和用户用脚投票的帮助下,让单SKU的坪效作用加大,不断跑马,从而继续强化“供应链集成商角色”,进而拥有“独家供应链锁定”的权力,且可以持续降低上游采购成本,确保了东西好而且实惠。
4P之渠道
1967年8月,在洛杉矶的Pasadena开设了第一家店,该区域有着高密度的目标人群——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员工。
- 精品化的轻松社区店:融入社区的选址,适中的面积,组合陈列,目的匹配明确。“年轻人聚集地区”
- 一家店的SKU大约在 3000-4000 左右,提升单品售出量,提升单次的上游采购量从而降低成本。
- 融入社区文化的店内陈列与物料设计,店员与顾客的熟悉关系,强化亲切感和归属感,一切都为了快速建立强关系
4P之营销推广:
推出针对高知人群的自有杂志模式购物手册Fearless Flyer,帮助实现聪明的购物。
每年还会公布各品类最受欢迎的产品榜单。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各种口碑相传的“must haves”。
在洛杉矶一个专注于古典音乐电台推出每天一分钟小知识(主要讲健康饮食)的节目,这帮爱听古典音乐的人实在是和Trader Joe's定位十分契合。
挑战与可能性:
挑战:竞品模仿,低价恶意竞争,利润空间。
解决方案:关系强化,用户忠诚度提升,优质用户识别与分级管理
【主播】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
【BGM】
Morning Traffic - Raymond Grouse
【Staff】
视觉设计:qiqi
制作监制:hec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