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刻寻求连接和亲密的现代社会里,独处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它是我们我们一生中最平常的一种状态,也是我们停下来面对自身的勇气。
本期节目中,我们从多个维度谈及独处。我们在孤独与独处之间游移,透过独处回望自身,也探寻着适应世界的方式。心理学意义的独处是建构意义感有力的一种形式。像哲学家一样孤独地散步,在夜深人静时流动的表达,通过梦境自我疗愈,独处的千百种姿态,让我们身处其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整合,也逐渐拥有将关系内化于心的能力。
独处的体验,有时可遇不可求,因为那个你独立于自身、独立于世界的时刻,或许,将转瞬即逝。
03:02 关于独处的迷思:独处就是一个人独立吗?
04:46 孤独与独处:外露的情绪与向内的自我沉浸
08:35 独处是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
09:48 独处是一种自我整合:整合感性与理性,整合体验与感悟
13:38 害怕独处?这是一种必然的状态
16:09 促进反思:给你的大脑CPU更新迭代
19:18 生命晚年的议题: 追寻意义、自我完善VS空虚、无所适从
20:46 心理学意义的独处:所有的关系都内化于心
22:11 多层次的独处:自我觉察、心境的自我评估、提升反思
26:18 丁汝楠:散步时的独处,是一种重构生活附近性的方式
30:00 薛凌峰:我的表达无姓名、回望是一种特殊的连接
34:34 记录梦境,一种无意识的创造
36:21 独处的千百种姿态:输入、输出、放空
39:54 珍贵的独处:专属于你的独家回忆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愿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