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曾说,共情是一种未被欣赏的存在。而在如今的心理治疗中,共情则已经成为了被反复提及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本期节目,两位主播从心理咨询发展历程开始谈及共情,人本主义对共情的强调对心理咨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究竟该如何来理解共情?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咨询师提升共情的能力?如何来理解过度共情和共情失败的状态?共情的目的为何?咨询师又会如何来接受来自来访者的共情?
镜像神经元塑造了共情的生理基础,而在心理的层面,共情最美妙的地方,是在你我之间,创造了联结彼此的桥梁。像在独自一人的山谷中,听到了回声;也像在清澈的湖面里,重新确认和照见了自己。
02:01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共情:好像你就是那个人,但又永远不失去这个好像
06:17 心理咨询中,时时刻刻发生的共情
11:34 隐喻和象征:感受和拓展自己的过度地带
13:55 认知行为的“冷”共情:在探索核心信念和深层次想法中,让来访者理解自己
17:00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19:15 在咨询室一起“抽烟”,如何带来疗愈?
21:27 通过成为“文艺青年”,来培养共情能力
23:42 提升共情的刻意练习:在咨询中放下“我以为”
27:08 简单地复述别人说的话,真的能达到共情吗?
28:37 共情的困难:个人议题唤起的反移情;机械式共情丧失的真诚态度
31:40 咨询师的示范: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
34:40 被拒绝地共情——不够准确的共情、没有准备好的来访者
35:25 还未真正开始的来访者
38:03 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共情:受伤的疗愈者和有疗愈功能的受伤者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愿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