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3分钟
播放:
262
发布:
2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讲述鸿门宴前刘邦的高情商,鸿门宴上樊哙的厉害;项羽没杀刘邦的真实原因;项羽火烧咸阳和萧何火中救书的影响;项羽称霸天下为何不称帝?


部分文稿


项羽杀气腾腾的40万精兵驻于新丰鸿门,形势对刘邦来说再危急不过,没想到,一顿饭轻轻化解了这一切。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严格来说,这顿饭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请客,而是客人一大清早,就自己跑过来蹭饭吃的结果。


事情是这样的,项羽在陕西鸿门驻军之后,便决定第二天攻打刘邦,手下一个叫项伯的人坐不住了。想当年,项伯犯了死罪,若不是张良,他就挂了,而现在张良却在刘邦的军营中,知恩不报,那就是小人,所以,项伯连夜跑到刘邦军中找到张良,说哥们你快走吧,项王明早就要干死刘邦,咱可不能为他陪葬。


项伯的这个建议,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因为当时的张良还不是刘邦的手下,他是韩王成的手下,走了也就走了,不需要对刘邦负责。


谁知张良听到这个消息却对说,沛公对我不错,不辞而别,是不符合道义的,我先去告个别,然后咱们就走。


这其实是借口,张良心里清楚,他只要去告辞,刘邦肯定拉着他的袖子求他帮忙,而现在能帮上刘邦的,就是眼前的这个项伯,所以,名义上是辞别,实际上是通风报信,不过他最多只能帮刘邦到这一步,最终能不能看出项伯是关键,并且成功说服他帮忙,关键在刘邦。


事实证明,刘邦的情商确实是无与伦比,他先是问张良,你和项伯谁大?张良说项伯大,刘邦马上诚恳地说你请他进来,我像侍奉兄长那样对待他。三言两语之间,刘邦不仅找准了对待项伯的态度,而且还让张良心里暖乎乎的:这个老板把我的哥们儿当成他自己的哥一样对待。


要知道,刘邦这时候也是手下十几万军队的一方诸侯,无论对谁叫一声哥,那都是给了对方一个相当大的面子。


等项伯进来,刘邦只和他谈了一会儿,彼此就变成了儿女亲家,最后不仅成功说服项伯去帮他向项羽求情,还能让对方主动为他出谋划策。项伯告诉刘邦,第二天早点起床去拜见项羽,让他感受到诚意。


就这样,第二天刘邦起得比鸡还早,急匆匆赶到鸿门,只带了张良、樊哙和一百个骑兵。当然,少带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表明我刘邦绝对不想和你项大王为敌。一见到项羽,刘邦马上行了个大礼,然后说,臣与将军一起攻打秦朝,我一不小心先打进了咸阳,正等着您来呢,可是就有小人说三道四,造成了你我之间这么大的误会。


“臣与将军”四个字立马就让项羽感觉无比舒服。你想啊,刘邦当年是和项梁平级的,项梁死后,不管是不是炮灰,他至少是被楚后怀王派出独当一面的,和大将军宋义平级,可是现在在项羽面前自称为“臣”,那意思就是我刘老幺打下咸阳,相当于是为您项王打下来的,您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这句话更深的潜台词就是,无论是关中王,还是金银财宝,都是你项羽的,我放弃了。


项羽心里一得到满足,嘴上就没有把门的了,说这都是你下属曹无伤告诉我的,否则我也不会想拍死你。一句话要了曹无伤的命,从此没人愿意为项大王做敌后的潜伏工作了。


到这时候,刘邦的卑躬屈膝和项伯前一晚的耐心劝谏,两者功效全开,项羽已经没有杀死刘邦的想法了,大手一摆,来,开席吃饭,我请客。著名的鸿门宴就开始了。


一、鸿门设宴


项羽的杀心虽然淡了,但他的谋士范增却坚持认为,刘邦必须去死。范增可能是除了姜子牙之外,中国历史上最老的造反派了。他本来是安徽的一个农民,陈胜起义那年,他都70岁了,却还是把锄头一扔,跑出来加入了项梁的队伍。项梁自己不称王,找了一个放羊娃当楚后怀王,就是他的主意。项梁死后,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和齐桓公当年称呼管仲为仲父差不多,都是仅次于父亲的人,你可以理解为叔叔的意思。



34-1 鸿门宴座次(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鸿门宴上,范增不停地给项羽使眼色,又不停地举起自己身上的玉玦,意思就是您快点决断,干死这个刘老幺,可是项羽就是假装没看见。迫不得已,范增出去找来项庄,说你上去敬酒,然后给大家舞剑,顺便手一滑,刺死刘老幺。


项伯看着项庄噼里啪啦电光带火花的剑势一个劲儿地朝刘邦招呼,就站起来说,独舞没意思,我和你来个二人转,给大家助兴。说罢就站起身,假装和项庄一起舞剑,实际上用身体护着刘邦。


这时候项羽已经没有杀刘邦的心思了,可若是刘邦真被项庄一剑给劈死了,他也无所谓,所以,他自己不动手,但是也不阻止项庄和项伯。张良一看,这不行啊,转身出去找来樊哙,说“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听了之后说:“臣请入,与之同命。”我进去,和我老婆的姐夫同生共死。


随之,鸿门宴上最牛掰的一幕出现了。


……


你要是问,项羽为什么不杀了刘邦,难道项羽就看不出刘邦最终会夺取天下吗?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站在上帝的视角上了,因为你知道刘邦最后变成了汉高祖。当时项羽眼里的刘邦,只是一个稍微走运一点的诸侯罢了,和其他诸侯没啥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因为两人曾经并肩战斗过,刘邦的战术、武力值,项羽全都心中有数,可以说是不屑一顾。


在他的眼里,碾死刘邦和踩死一只蚂蚱没啥区别,后来的彭城大战,项羽敢于仅用3万部队,就去攻击刘邦的65万人,最后还大胜,就是证明。所以,尽管范增气得把刘邦的礼物摔得粉碎,大骂“竖子不足与谋也”,也没有能够让项羽回心转意去杀了刘邦。


三、火烧咸阳


接下来的几天,刘邦杀了一个人,项羽除了杀了一个人,还烧了一座城。


刘老幺杀的是曹无伤,那个向项羽告密的手下。项羽杀的是投降了的秦王子婴,至于为什么杀子婴,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了。我个人的猜想是因为子婴向刘邦投降,没等到他项羽到来再降。


不过无论曹无伤,还是子婴,对历史都没什么影响,对历史和中华文明有影响,影响还很大的,是项羽烧的那座城。因为他把咸阳烧了。咸阳城里储藏着诸子百家的竹简图书,秦始皇下令烧民间的书,秦国的书却一本也不烧,现在项羽却不认为这些破竹片子有什么值钱的地方,一把火都烧了。



34-2 秦咸阳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先秦的很多典籍就此失传,若不是萧何事先抢救出一些地理图册和典籍,那我们今天真的可能连这段历史都讲不清楚了。


说到这里,还是要再感慨一下,沛县这地方怎么就那么多人才呢?萧何原来只不过是沛县政府的一个秘书长。当刘邦刚进咸阳,很多下属都忙着抢美女珠宝金银的时候,萧何却把眼睛钉在那些形形色色的竹简上,吩咐把丞相、御史大夫和博士官邸封锁起来,闲杂人等一律不许入内,他要把秦王朝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各种的律令、图书,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风土人情等等各种资料都保存下来。换句话说,他要大数据。


今天我们说起打仗,往往眼睛都盯着将领和计谋,实际上,大兵团作战,后勤才是第一位的。哪个地方有粮食,哪个地方可以征兵,几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这些问题不解决,你就是白起再生,那也无济于事。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萧何手里的这些资料,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后来被打败了很多次,但每次萧何都能让他起死回生的原因。


史书上说:“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正是因为萧何抢救出来的这些图书,才让刘邦集团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实话。萧何抢救出来的很多图书,对今天研究先秦历史也是无价之宝,对比项羽,高下立判。


咸阳城的大火据说熊熊燃烧了三个月,无数生命,无数典籍和无数瑰宝,非常不甘心地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件事上,项羽这个人,罪莫大焉。


烧毁了一个旧世界,就要建造一个新世界,摆在项羽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就是像秦始皇那样,九五至尊,登上皇帝宝座,实行郡县制;另一个就是恢复周朝分封制。


无论哪一种,项羽都要先选择一个地方做都城。当时他手下有一个叫韩生的谋士,对他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应该定都在这里,称霸天下。项羽的回答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我们不知道他的家乡到底是不是有一个小芳,等着他回去炫耀一番,但这番话除了给我们留下“衣锦还乡”和“锦衣夜行”这两个成语之外,暴露出来的孩子气,那也是一览无余,他是真的没准备好管理天下。


出主意的韩生功劳没捞到,心里有了怨气,私下里对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大家都传说楚国人就像是猴子穿上衣服一样,果然如此啊。言下之意,项羽虚有其表,不值一提,这也是成语“沐猴而冠”的出处。项羽听说后,把韩生抓来,扔到烧开水的大锅里,活活煮死了。


三、分封十八路诸侯


现在我们都知道,项羽并没有当皇帝,那既然他当年看到秦始皇说过“彼可取而代之”的话,为什么没称帝呢?有人说因为当时其他造反派虎视眈眈,项羽不敢,我认为不是,项羽不是胆小之人。巨鹿之战3万人敢打40万,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甚至就是儒家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只要是他想当皇帝,他是一定会当的。


那他为什么没当呢?在我看来,他没当皇帝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那时候当皇帝远远不像后来那么神圣。十几年前,天下还是各个国家组成的,而且稳定了几百年,只是15年前,有一个叫嬴政的,发明了一个新词叫皇帝,转眼之间身死国灭,连子孙都没剩几个,放在你身上,你晦气不?还想要这个称呼不?这个问题只要你去想,并不难理解。


第二个原因就是项羽有可能瞧不上皇帝这个职务,“彼可取而代之”这话,羡慕的成分很少,轻蔑和不屑倒是显而易见。


第三个原因是他眼界不够,看不出郡县制是唯一的出路。刘邦当时可能也没看出来,但是项羽实行的分封和随后带来的恶果,给刘邦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明白了全面恢复分封制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后话。


现在我们知道了,项大王不想当皇帝,一心一意地想搞分封制。那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谁来当天子?按道理来说,项羽的顶头上司楚后怀王比较合适,可是项羽看他不顺眼,给了他一个义帝的称号,“义”字在古代有“假”的意思,比如义父、义子等等,那义帝也就是假的帝王,假天子.既然是假的,说话那就不好使。所以,分封诸侯这事,只能是项羽项大王来主持。


他先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之所以叫西楚,是因为彭城最早的名称就是西楚,至于说霸王,那是为了和其他的王区别开来。如果你还记得春秋时期,诸侯们打来打去,就为了两个字,称霸。那你就明白,项羽西楚霸王的这个霸字,并不是霸气的意思,而是诸侯之霸,也叫侯伯,也就是大家的老大。上司是一个假天子,自己是真霸主,那这样一来,这个天下,谁是发号施令的,难道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随后,项羽把自己的地盘之外的地方,划为十八块,分给18个人,号称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到了当时最蛮荒的地区,巴蜀之地。这地方别人不容易打进来,可是自己也出不去。如果不是张良托了一大堆关系,送了很多金银珠宝,让项羽集团把汉中也给了他,估计刘邦最后就老死在四川的大山里了。



34-3 十八路诸侯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所谓汉中,就是和关中隔着秦岭遥遥相对的一块地区。两地都是平原,汉中稍微小一点,可你要是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在古代,有了汉中,巴蜀就相当于开了一扇大门,没有汉中,那就是进出都需要钻狗洞的感觉,天壤之别。什么叫顶级谋士?张良就是。花多少钱都要汉中,这份眼光,你不服是不行的。


项羽给刘邦的封号是汉王,汉王刘邦当时的情绪是无比郁闷,却也只能领着3万人垂头丧气地走进汉中。你或许会问,他之前不是有十几万人吗?是的,但那是以前,新的西楚霸王说了,去巴蜀,你带那么多人干啥?直接把他的军队削减到3万人。


张良彼时仍是韩王成的下属,不能跟着刘邦去重庆。不过在回韩王那里之前,他给了刘邦最后一个建议,那就是进入汉中之后,烧毁栈道,把自己的来路彻底封死,等于是告诉别人,我刘季这辈子就满足于做汉王了。


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


军队被减员,栈道也烧毁了,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原老家了,这样的悲观情绪之下,不仅是士兵,就连好多高级将领都偷偷地开溜,离开了刘邦的队伍。终于有一天,看门的士兵跑过来对刘邦说,丞相萧何也跑了。


刘邦顿时眼前一黑,当然,更多的是气愤,我对你一直推心置腹,言听计从,你在这种时候居然也背叛了我,你还有良心吗?


那么,萧何为什么要逃跑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