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4分钟
播放:
111
发布:
5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明天是2025年5月21日,让我们将目光投向74年前的北京东交民巷。1951年5月21日,巴基斯坦首任驻华大使罗查在台基厂外交公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递交国书,正式宣告两国建交。这场看似常规的外交仪式,实则是亚洲两大新生国家在冷战铁幕下的一次命运抉择——彼时距离巴基斯坦独立仅四年,新中国诞生也才一年零七个月。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建交背后藏着一段波折的试探与权衡,甚至一度因朝鲜战争陷入僵局。


要理解中巴建交的复杂性,需从南亚次大陆的裂变说起。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根据《蒙巴顿方案》脱离英属印度独立,其领土被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东西两翼。首任总理利雅卡特·阿里·汗在建国次日便宣布:“我们的外交政策将像骆驼一样,在荒漠中寻找水源。”这句话暗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生存焦虑:东巴(今孟加拉国)被印度三面包围,西巴与阿富汗存在领土争议,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成为与印度的火药桶。




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同样严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中国“侵略”,巴基斯坦作为美国盟友投下赞成票。但同年10月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巴基斯坦却在联合国大会表决“谴责中国”时突然弃权。这种矛盾立场源于其首任外交部长扎夫鲁拉·汗的战略判断——他在1950年11月的内阁会议上指出:“中国或许会成为平衡印度的关键力量。”


建交谈判的细节充满戏剧性。1951年3月,巴基斯坦驻苏联大使卡拉奇·穆罕默德秘密访华,在北京饭店与周恩来总理闭门会谈四小时。据外交部解密档案,周总理开场便直言:“我们知道贵国在联合国投了弃权票,但更希望看到实际行动。”穆罕默德则提出:“若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主张,我们可立即建交。”周恩来未作承诺,却在次日安排穆罕默德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暗示经济合作前景。


美国的施压与印度的疑虑成为最大障碍。1951年4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卡拉奇,警告巴方“与共产主义阵营交往将失去军事援助”;印度总理尼赫鲁则在记者会上暗讽:“有些国家试图骑墙,终会摔断脊梁。”面对双重压力,巴基斯坦总理利雅卡特·阿里·汗在议会发表著名演讲:“外交不是选边站,而是为国家利益织网。与中国的线,或许能补上印度撕破的网眼。”


建交前夕的博弈暴露外交智慧。1951年5月15日,中国外交部突然收到巴基斯坦照会,提出建交前提——要求中国承认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周恩来当夜召见巴方代表,在会议记录上批示:“主权问题应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决,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次日凌晨,巴方撤回附加条件,同意按“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建交。这种默契妥协,成为两国关系“求同存异”的起点。


首批合作项目奠定互信基础。1951年7月,中国以“民间贸易”名义向巴基斯坦出口5万吨大米,缓解其因印巴分治导致的粮食危机;巴基斯坦则在1952年联合国大会表决“中国代表权问题”时投下弃权票,未追随美国反对新中国。更关键的是军事领域的试探——1953年朝鲜停战后,巴基斯坦通过香港渠道向中国转售一批美制军用电台零件,这些设备后被用于西藏边防建设。


中巴建交初期的试探性合作,在冷战铁幕下犹如暗流涌动。1952年3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正式启用,选址北京东交民巷前德国使馆旧址。首任大使罗查在装修时特意保留了一面弹痕斑驳的墙壁,他致信外交部解释:“这些弹孔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证据,巴中友谊将在历史的伤痕上重建尊严。”这种象征性举动很快得到回应——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将南京中山陵园内一株百年雪松移栽至大使馆庭院,树牌刻着“风雨同舟”。


经济援助的细节彰显战略互信。1953年巴基斯坦爆发严重旱灾,中国通过香港南光公司秘密运输2万吨小麦,货轮悬挂缅甸国旗穿越马六甲海峡。巴方则以“民间贸易”名义向中国出口5万吨铬矿石,这种战略资源是制造枪炮钢材的必需品。更精妙的是结算方式:中方以瑞士法郎支付,规避美国对华金融封锁;巴方将货款存入伦敦巴克莱银行的中立账户,避免触动美巴军事同盟的敏感神经。


军事领域的默契合作在暗中推进。1954年,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派特使携美制M4谢尔曼坦克图纸访华,这份图纸后被用于中国59式坦克研发。作为回报,中国将朝鲜战场缴获的美制M1加兰德步枪拆卸测绘,通过缅甸丛林小道运往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这些武器在1958年阿富汗边境冲突中首次亮相,美军顾问发现缴获的步枪序列号竟属于朝鲜战场失踪装备,却始终无法查清流转路径。


国际舞台上的相互支持逐渐显形。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上演经典外交配合。当锡兰(今斯里兰卡)代表科特拉瓦拉指责共产主义是“新殖民主义”时,阿里突然起身发言:“中国从未在巴基斯坦边境部署一兵一卒,而某些自称文明的国家却在我们家门口陈兵十万。”这番暗指印度在克什米尔驻军的言论,为周恩来随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营造了有利氛围。会议期间,中巴代表团共用翻译团队,这种信任在亚非国家中绝无仅有。




美国态度的转变催生巴中关系质变。1954年9月,巴基斯坦加入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却在签署次日向中国通报了条约秘密附件内容。1955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要求巴基斯坦第七舰队提供后勤支持,巴方以“舰船机械故障”为由拖延出港。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在1959年达到顶峰——巴方默许美国U-2侦察机从白沙瓦基地起飞深入中国腹地,同时将侦查路线提前告知中国军方。这种危险的平衡术,在1960年5月1日U-2被击落事件中险些暴露,最终以中巴双方共同沉默化解危机。


边界谈判的突破奠定地理互信。1961年3月,中巴联合勘界委员会在喀喇昆仑山口发现英国殖民时期的争议地图——英属印度曾在1899年单方面将坎巨提地区划入中国,企图制造中巴矛盾。周恩来总理果断决策:“既然殖民者留下的毒刺,就由我们共同拔除。”1963年1月,双方签署《中巴边界协定》,中国主动将1940平方公里争议区域中的60%划归巴基斯坦。这份协定的附件二藏有深意:双方约定在红其拉甫山口共同建设界碑,碑文同时使用中文、乌尔都语和英语,象征着对殖民遗产的清算与新生国家的平等。


文化纽带在冰峰雪岭间悄然生长。1966年,中国援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工程兵发现,巴基斯坦劳工在工棚里供奉毛泽东与真纳(巴国父)的并列画像。这种民间自发的情感,催生了两国独特的交流机制:1968年,新疆军区文工团穿越红其拉甫达坂赴巴巡演,节目单里既有《东方红》也有乌尔都语民谣《美丽的茉莉》;1971年,巴基斯坦将中国援助的5万册《毛主席语录》乌尔都语版封面改为绿色(伊斯兰教神圣色),周恩来批示:“尊重兄弟的信仰就是尊重自己。”


1971年的战火考验了中巴关系的成色。当印度军队于12月3日大举进攻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紧急致电周恩来请求支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动用否决权,阻止国际社会承认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同时,中苏边境的25个陆军师进入一级战备,牵制苏联可能对印度的支援。12月16日达卡陷落当天,中国宣布向巴基斯坦无偿提供5亿人民币军事援助,其中包括500辆59式坦克和200架歼-6战机。这些装备在1972年2月的伊斯兰堡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巴方士兵用乌尔都语在坦克侧面写下“兄弟之盾”——这四个字后来成为中巴军事合作的代称。


经济走廊的构想萌芽于冷战末期。1982年,中国领导人会见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时,首次提出“打通喀喇昆仑天堑,让骆驼队变成卡车队”的设想。1986年,中巴联合勘测队历时两年完成红其拉甫口岸的全年通行测试,工程师张建国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零下40度的冰缝里埋设路标,巴基斯坦同行用体温焐热测量仪电池。”1992年口岸正式开放时,首批通关的货物是新疆的哈密瓜与旁遮普的芒果,这场“甜蜜交换”被两国媒体称为“水果外交”。


反恐合作重塑安全纽带。2001年“9·11事件”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反恐前线,却始终拒绝美军使用瓜达尔港。2004年,中国援建瓜达尔港一期工程启动,施工期间遭遇三次恐怖袭击。2013年港口移交中国企业运营时,巴海军陆战队司令阿巴斯少将亲自制定安保方案:“每个中国工程师配备三名武装警卫,他们的安全比我的生命更重要。”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460亿美元投资覆盖能源、交通、通信三大领域,其中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创造了“22个月建成投产”的世界纪录。


文化交融在新时代迸发活力。2018年,巴基斯坦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伊斯兰堡的街头广告牌上,中文补习班与阿拉伯语学校比邻而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中国向巴方捐赠疫苗时,包装箱上印着乌尔都语诗句“真朋友在黑夜赠灯”;巴方回赠的30万只N95口罩箱内,则塞满了拉合尔小学生手绘的“中巴友谊长青图”。2024年,由中国承建的巴基斯坦首条地铁——拉合尔橙线日均运送乘客35万人次,车厢广播同时用汉语、乌尔都语和英语播报站名,成为多元共生的鲜活缩影。




回望1951年5月21日的建交时刻,巴基斯坦首任大使罗查在递交国书时特意行鞠躬礼而非握手礼,这个细节被周恩来总理解读为“东方文明的相互致敬”。当我们在喀喇昆仑公路的悬崖边看到中巴工人肩扛钢轨的背影,在瓜达尔港的晨曦中望见中国货轮卸下光伏板的剪影,在拉合尔地铁站听到孩童用汉语说“你好”,便会懂得这种超越利益计算的情谊,早已深植于两国民众的血脉之中。


正如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所言:“有些友谊如同喜马拉雅的雪峰,经年累月反而愈发巍峨。”从克什米尔的烽火到瓜达尔的碧波,从红其拉甫的界碑到拉合尔的地铁,中巴用70余年时间证明:真正的兄弟情谊,既能共渡战火纷飞的寒冬,也能携手创造发展的春天。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当北京与伊斯兰堡的时差依旧相隔三小时,当喀喇昆仑的雪水依然滋养着印度河平原,愿我们记住的不仅是那个在冷战阴云下勇敢握手的五月清晨,更是所有文明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中绽放的人性之光。晚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