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3分钟
播放:
619
发布:
8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内容|


之前讨论了AI时代汽车媒体如何做内容,今天再从车企角度讨论2025年如何做传播。


这期节目录制的背景是特斯拉FSD官宣落地中国第一天的深夜11点半,各路汽车媒体正忙着直播测试FSD,几乎所有汽车人都在关注着这些直播,而我们则在深夜来了一场营销思辩——这就是当今汽车圈的现状,所有人都“卷”到天际。


说这些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有多忙碌,而是从这个细节一窥汽车行业的真相,不只是媒体本身,残酷的环境对车企而言也是一场试炼,在海量的信息汪洋中,2025年车企要如何做好传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再打一波小广告~


我们的同名节目也会在微博、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同步发布,欢迎关注和评论。


也欢迎关注驾仕派两位联合创始人@赵小查 @杰克驾势说 的全网平台个人号。


|时间戳和内容总结|


03:36理想i8给小米SU7 Ultra让路引热议,如何看待车企发布会撞车?


Jackie: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称为感谢雷军并避免误会,为小米发布会让路,但实际上,小米发布会的流量和热度远超理想i8,理想此举更多是为避开小米的流量高峰,而非单纯为小米让路。车企在选择发布会日期时,应提前管理,避开大品牌和大流量品牌的时间段,以避免声量被淹没。


汽车行业发布会撞车现象频发,尤其在黄道吉日,一天内可能有多个品牌发布。关注汽车的人群有限,若多个品牌在同一天发布,流量会被分散,导致部分品牌声量微弱。因此,车企在选择发布会日期时,应尽量避开大品牌和大流量品牌的时间段,以确保自身声量。


查姐:在大型车展前,公关公司和品牌会提前沟通,了解各品牌发布计划,尽量错开时间,以确保媒体能够覆盖到重要的品牌发布。此外,黄道吉日如2月2日(龙抬头)也是品牌发布的好时机,但需关注友商品牌的发布计划,避免同一天发布。理想汽车此次调整发布日期,实为正常操作,但借题发挥,增加话题性。


何欣:发布会撞车现象在传统车企时代并不突出,因传统车企流量差距不大。但如今科技企业入局造车,如华为、小米等自带流量,加之平台算法对热度内容的推送,若发布会撞车,声势较小的品牌几乎无法获得关注,导致发布会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车企需更加关注发布会时间管理,避免声量被淹没。


09:49 2025年,有哪些营销环境变化和新趋势值得车企关注?


查姐:2025 年营销环境将呈现两大特征:1. 竞争烈度加剧,预计全年会有车企退出市场,所以战术复杂不乏混乱;2. 马太效应强化,声量决定排名。以哪吒汽车为例,近期缺乏营销动作导致市场存在感急剧下降。建议头部品牌需保持进攻态势,同时应对竞品攻击;腰部品牌需主动发声,避免边缘化。


Jackie:2025年营销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为竞争烈度加剧:1.活动密度激增,3月日均活动超5场;2.合资品牌加速转型,东本、广本已启动新能源车预热;3.传播节奏前移,车企现在就开始传播轰炸。


今年明显感觉到,不去和媒体做交流、做传播,不去搞活动,不去参加什么车展,那他今年肯定没有声音没有声音,在这种烈度下,肯定就要直接就被抬进ICU了。越在困难的时候大家越要做事情,否则你就直接被淹没在里面了,你一点声音都没有。可能到下半年你真的就是想发声音都没有人去听你了。


何欣:2024年牛津年度词“脑腐”反映垃圾信息影响,2025年消费者可能更重视品牌形象和品牌力。车企需重视品牌心智打造,利用小红书、视频号等新营销阵地。媒体转型中,车企需主动发布信息,营销团队能力强的将更具话题性。


媒体转型中,车企需主动发布信息,营销团队能力强的将更具话题性。小红书、视频号等新营销阵地的算法与字节系社交平台不同,可能成为投放效果更好的新渠道。


车企需重视营销团队的主动性,营销团队能力强的将更具话题性。一些北方车企营销团队较传统,依赖代理公司方案,缺乏创新,调研和反馈表面化,难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5:24 媒体寻求转型(减少通稿邀约,服务核心客户,持续原创等),车企如何应对?


Jackie:公关圈大V“一口老炮”文章指出,甲方有能力且有思考,一场活动几百万获得几百家媒体发稿,效率非常高,搞活动对传播来说是单媒体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至于参不参加是媒体自己和代理公司要想的事。


请不请得到媒体是一件事,但搞不搞活动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搞活动,传播效率肯定会更低。所以车企肯定都是平衡过的,花几百万搞活动,肯定要评估效果。媒体觉得活动走形式,发稿了事,也没办法。


站在媒体角度,也要评估参加什么活动,比如车已拍过、做静态解析、或测试场看极速,没新意,就不让同事去折腾。反之,活动有意思、能开阔眼界、之前没认真拍过,或想感受小企业活动,就会安排人去。例如参加一汽奔腾发布会,想了解其2025年规划,尤其是奔腾小马成功后的新计划,觉得这样的活动有意思。


车企在竞争激烈的2025年,要开动脑筋,让每个活动更有趣、更有信息量,吸引媒体参加,扩散传播,而不是只发通稿。


一些跨界营销团队或PR团队有“媒体包养”逻辑,认为媒体被包养就应说好话。初期看似能提升传播热度,但长期来看,内容倾向性明显,失去中立性,对真正传播意义不大,因消费者不信有导购价值。


车企应与中立媒体建立亲近且清白的关系,保持一定距离,既能输出信息,又能获得客观真实的内容,助力传播链条滚动。


数码博主难以理解汽车媒体的中立性,车企需更多与中立媒体合作,而非包养或拉黑,这对传播更重要。


查姐:媒体选择活动时,首发实拍和技术体验是重要考量。首发实拍能提升行业认知,技术体验能帮助团队了解品牌技术实力。媒体会根据内容重要性和价值选择活动,而非仅凭关系或投放。


车企营销活动需邀请有影响力、能深入影响受众的媒体,而非单纯追求数量。邀请500家无影响力的媒体,不如邀请少量高质量媒体,确保内容有深度、有影响力。


车企需理解媒体需求,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媒体不仅需要流量,还需要与付出相匹配的收益。车企与媒体合作,不能仅靠金钱,还要有互相的认可和尊重。


AI内容泛滥,车企做传播时如何获得真影响力和高流量?AI如何给车企传播赋能?


查姐:AI可协助创作,但无法替代人类真情实感和共情。创作需关注体验,AI无法替代人类体验。作为创作者,要平衡快和慢,抓住热点流量,同时产出有深度的慢内容。例如,驾仕派之前做老旧燃油车选题,内容真实,耗时耗力,但有价值。创作方法是专业、专注、高效、有效。


AI内容不会泛滥,真正读者和平台不会纵容。AI比低阶创作者写得好,但无法替代有思想的创作者。AI可帮助车企传播,如发通稿,但不能替代真人创作有影响力的内容。


Jackie:我的看法不太一样,AI内容泛滥,在小红书等平台,很多内容明显是AI生成的,缺乏深度和真实性。AI生成的内容虽然形式上惟妙惟肖,但实际体验和内容质量无法保证。


AI生成的内容泛滥,导致有效内容难以筛选。消费者对AI生成的内容不感兴趣,因为这些内容无法真正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决策。


车企在使用AI时,应避免滥用,尤其是生成试驾稿、产品解读等重要信息。AI生成的内容缺乏深度和真实性,无法有效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


车企在2025年的传播中,应更加注重与垂直媒体和专业KOL的合作。这些媒体和KOL对品牌和产品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提供AI无法生成的专业内容。


车企应专注于AI无法替代的内容创作,如真实的用户体验、专业的产品解读和品牌故事。这些内容能够真正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决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简明-
8个月前 北京
0
完整听完,有个小建议,主持人小姐姐的普通话稍微有点让人出戏,微微有点塑料的感觉。当然也许是因为开了1.3倍速的原因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