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当做人类学的田野是一种什么体验?
去年,我认识了一位刚从美国回到国内的朋友。因为疫情,刚读大三的他回到国内边上网课,边开始新闻业的冒险。一年间,他先后在三家媒体实习,辗转多地,他说他的选题“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给《野孩子》成员讲电子舞曲”,和偶像淡豹聊家乡菜,还有看演出时对视了一下b站里婊里婊气的连龙青老师。”
本期节目我会就中美新闻理念差异、媒体实习随感、对新闻业的看法展开聊天。没记错的话,王炫迪应该是城记截止目前最年轻的嘉宾。
时间线
01:50 选择读新闻的原因
05:11 美国的新闻教学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写作
06:43 普利策奖得主的调查新闻课
11:26 亚裔美国人群体的复杂性
14:10 黑人球鞋的选题——开始思考写作者和写作对象间的关系
23:33 如何去形成关于“我”的叙事
26:16 不能只关注下层发生了什么
29:34 关于大胃王与粮食浪费的报道
33:31 上海好精致
38:34 在外媒实习无法看到工作流的全貌
47:10 盘点这一年写过的报道
50:46 家乡并不是一个特别固定的身份
嘉宾/王炫迪
主播/后期/王越洲
王炫迪过去一年的作品:
Shanghai’s Urban Scavengers Rescue Memories of a Vanishing City
In China’s New Age Communes, Burned-Out Millennials Go Back to Nature
With Podcasts, a Generation of Young Chinese Find Their Voice
到义乌去
https://mp.weixin.qq.com/s/cK_36v2qxpG-Tlfd0kWJZQ
我的2020,和四段未终结的冒险(节目标题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7mEUj3UD8oFG5neozFKxAg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