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今年是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从作为标杆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到几代人无奈“蜗居”其间的老破小。在工人的历史荣耀和特殊身份逐渐消失之后,曾经世外桃源一般的曹杨新村发生了哪些变化?模范社区又如何反哺这些居民?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一书作者杨辰老师,2009-2010年他曾亲自租住到曹杨新村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口述史料。他将和我们聊聊关于曹杨新村空间、社区和居民身份的变迁史。
嘉宾/杨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嘉宾主持/王璎珞,城市设计师,Jane's Walk 上海发起人
主播/王越洲
制作/王越洲
BGM/《今天我休息》插曲
时间线
03:28 从空间到人的工人新村研究
07:27 “新村”思想传播的初步线索
13:43 中西合璧的曹杨新村设计规划团队
17:46 选址首先考虑“为工业生产服务”
20:11 公共空间、集体生活和计划经济下的户型设计
27:45 如何塑造新村居民的身份:居民层层选拔、大量社会宣传、独特的新村物质空间
34:12 90年代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新村社区网络给予居民的帮助和力量
41:47 扔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牌:保护和改善的两难境地
46:39 成套改造的突破:扩大居住面积、便于住房流动
49:55 村史馆等新的新村身份认同方式
52:03 老旧小区改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村一策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曹杨展区活动信息可关注美好曹杨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主播...
williamswang

junnois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五号小青瓜
2年前
上海
0
56:17 铁路菜场没了,配钥匙、买各色面点、缝纫、修表、修伞找不到地儿了……

五号小青瓜
2年前
上海
0
56:17 铁路菜场没了,配钥匙、买各色面点、缝纫、修表、修伞找不到地儿了……
Zudy
3年前
0
不知道曹杨新村的改造都完成了没有,如果还是共用洗手间,他们是如何度过疫情的。
Zudy
3年前
0
不知道曹杨新村的改造都完成了没有,如果还是共用洗手间,他们是如何度过疫情的。

熊仔去哪玩
3年前
0
和北方 大院小院的童年记忆 还挺不一样的
m呆呆m
3年前
0
主持人似乎有点感冒,鼻息声音听得很清楚。
m呆呆m
3年前
0
主持人似乎有点感冒,鼻息声音听得很清楚。

kriskris
3年前
1
在鞍山附近住过 生活非常便利 仿佛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GeneralChaos
3年前
1
建筑可以改变世界,而一些建筑只是改变了街道。
GeneralChaos
3年前
1
建筑可以改变世界,而一些建筑只是改变了街道。

施莱斯海姆太阳路
3年前
1
下次去上海要去看看!
何其
3年前
2
对居民生活记忆的延续非常难得,尤其是很多老小区并非历史建筑,怎么推广应用是个问题。也很好奇曹杨新村更新时做的百禧公园实际效果怎么样。从铁路到铁路市场再到高线公园,既保留了历史记忆,也是设计上的创新,学生特别喜欢做这种但是容易被喷。

霓虹组
3年前
2
一期高质量的播客节目,70年的曹杨新村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兴衰沉浮,同时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在精细化治理方面的用心和努力,以及这个城市的温度。 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砖瓦。建筑更是社会变迁的见证。 节目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十五分钟生活圈”理念,没想到在那么多年前就在曹杨新村的建设规划上有了体现。 希望城记播客推出更多类似的节目,讲述这个城市隐匿在普通日常生活背后不普通的故事。

白日焰火的焰火
3年前
2
从小生活在曹杨新村的人来报道打卡

白日焰火的焰火
3年前
2
从小生活在曹杨新村的人来报道打卡
木南_CT7E
3年前
2
当代的建筑样本研究还是太少了。每一代建筑实体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性,从一个小社区辐射到整个时代,这个视角真的太有意思了。上海不仅那些石库门快没了,这些建筑更是拆得快。希望有更多类似的研究。
木南_CT7E
3年前
2
当代的建筑样本研究还是太少了。每一代建筑实体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性,从一个小社区辐射到整个时代,这个视角真的太有意思了。上海不仅那些石库门快没了,这些建筑更是拆得快。希望有更多类似的研究。

小甜甜Sylvie
3年前
2
05:23 建筑师拍照时不想拍到人太真实了,回忆起了被某tj规划系前任拍照时看照片时的恐惧。

特务头子_Molly
3年前
2
10:15 日本的“团块世代”吧,团块就是高密度小区

小甜甜Sylvie
3年前
2
20:11 “原来的格局和设计的理念和今天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是非常容易转换成一种新的类型,但它的内核是非常接近的。”

小甜甜Sylvie
3年前
2
20:11 “原来的格局和设计的理念和今天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是非常容易转换成一种新的类型,但它的内核是非常接近的。”
绿豆汤LDT
3年前
2
听了杨老师讲的曹杨新村往事,很有意思,也对身边的社区有了更多了解。希望杨老师能够继续写2010年后的发展。十分好奇人均三平能怎么个改法。

特务头子_Molly
3年前
2
工人新村好耶!我小时候是在江西一个国营厂工人家属区长大的!(开始听)

特务头子_Molly
3年前
2
工人新村好耶!我小时候是在江西一个国营厂工人家属区长大的!(开始听)
菜悬
3年前
2
来啦,挺想看看这本书的,身边有个地方正好叫工人村
何其
3年前
3
48:42 原来要成套化改造才能差价换房,这个信息好关键
何其
3年前
3
48:42 原来要成套化改造才能差价换房,这个信息好关键

奥村
3年前
3
建筑空间依托于人的存在,需要看人如何使用这一空间。
williamswang
3年前
4
本期节目将在小宇宙评论区抽出三位幸运听众,各送出一本杨辰老师签名版的《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12月6日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