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2日到9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29升至7.09。
美元走弱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7月开始,美元被“三连击”。先是美股二季报出来后,部分机构开始减持M7龙头科技股;然后,美国7月非农数据表现堪忧,引发衰退交易和降息交易;最后,日本央行超预期加息,引发套息交易反转,加速了美元和美股的下跌。
人民币升值也和与内部环境有关,三中全会有助于降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长期风险,减轻人民币汇率短期失速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存在进一步升值的可能性。
美元贬值的原因并未消退,无论是美联储降息,还是美股的波动性,都可能加剧美元的走弱。
中国贸易顺差与结售汇顺差之间的巨大差额,反映出“藏汇于民”的现象,也是未来人民币升值的潜在驱动力。
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汇率触及关键点位比如7时,企业为了避免汇兑损失,可能会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从而加速人民币的升值。
从政策角度,人民币升值后,央行可能继续降息。
央行在降息的同时,也在控制收益率曲线的形态。无论是通过扭曲操作、口头干预还是直接监管,央行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即为了降息创造条件。
偏高的房贷负债也是一线城市消费偏弱的原因之一。如果存量房贷利率能够下调,最受益的应该是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利率和房价较高时期买房的家庭。
当汇率贬值压力消失后,央行可以购买国债来增加市场流动性,财政也可以加快发债节奏和政策落地,这种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另一方面是加大投资,当前政府不太可能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传统基建领域,财政资金更多聚焦制造业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水利、电力、算力)。
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在加速,中国的发电量已经是美国的两倍有余,21世纪是新能源和AI的世纪,发电量和用电成本是推动技术革命的关键因素。
积极的财政也可以是中央加杠杆,比如修改赤字率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汇率升值后的货币和财政展望》、《货币政策框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轴
00:54 人民币升值的外因:美元被“三连击”
02:40人民币升值的内因:三中全会后长期风险概率下降
04:31 人民币可能进一步升值的三个动力
10:35 人民币升值,降息不会太远
12:11 央行拉陡曲线、扭曲操作的原因
17:47 降息引导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5:25 货币宽松伴随财政积极
27:46 关注制造业升级,新型基础设施(水力、电力、算力)
31:14 今年以来财政收入情况和赤字率修改的可能性
📅录制于2024年9月1日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