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买基金,你吃过追星的苦吗?来自蚂蚁不吃土。
在理财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基金经理。
毫无疑问,基金经理都是专业的,但专业的未必是最好的,有时只是市场选择了他们,尤其是行业基金经理。
不要盲从基金经理
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投资方向,市场总是变动的,当市场趋势不再时,他们的业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为什么我们不要盲从基金经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业绩、名气都是过去式,是市场给的
基金经理只是我们选择某只基金的一个参考条件,在理财过程中不应盲目崇拜知名基金经理,觉得他过往业绩好,名气大就无脑买入,不要觉得只要选了这个基金经理就一定会赚钱,理财没那么容易。
很多人选择基金经理的时候,第一个看中的就是管理基金的业绩--但是过往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
2021年的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当时累计任职时间也不到两年,如果根据业绩、知名度来选择基金,或许没有人会选他管理的基金。
基金经理在没出名之前还没出名,所以选择基金时仅靠过往业绩、经理名气是不行的,还得看市场,还得看他们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葛兰、蔡嵩松,张坤、刘彦春这些经理那个名气低呢?哪个没有辉煌过呢?--过往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成也市场,败也市场。
市场走势对基金业绩影响很大,当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顶流’基金经理也没辙。
(2)基金公司是需要‘造星’的,他们盯着你的管理费呢
基金公司是需要‘造星’的,通过押宝行业基金、多赛道并行,投资风格极端化,今年医疗、白酒,明年新能源、半导体,总能抓住一个热门行业,业绩起来了,就开始发力猛推,有时候‘知名’基金经理是赌出来的。
通过基金经理明星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无脑投资者,扩大基金规模,从而赚取更多,所以不要以为跟着明星基金经理就能赚钱,一个以医药成名的基金经理开始发行新能源基金了。
获得过金牛奖、晨星奖等奖项也是部分基民选择基金经理的一个参考点,基金宣传时也把这些奖项放在显眼的位置,其实有些奖项一般,可以参考但不要神话。另外,这些奖项是对基金过去业绩的评价。
过去两年基金经理‘饭圈化’现象明显,基金经理帮基民赚到钱的时候是爱豆,亏钱的时候自然就脱粉骂人了--人性使然。其实不必这样,哪有稳赚不赔的基金经理呢,但吃相难看,就不好了。
(3)基金经理的成功离不开公司团队、平台
基金经理的成功离不开平台的助力,离不开公司强有力的团队,一些成名后奔私的基金经理,之后业绩也挺一般的。
(4)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即使选择了各方面,像从业年限、过往业绩、回撤控制等都很优秀的基金经理,市场表现也并非熊市,基民交易时机不对,追涨杀跌,收益照样很差。
在大跌时加大补仓力度,反弹时可以更好的弥补之前的损失,获取更好的收益,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被大跌吓破了胆,割肉卖出。
投资并不要求我们买在最低点,在相对低点买入即可,但却要求我们在相对高点到来时还在场;很多投资者的资金储备或者耐心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到那一刻。
选择适合我们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是我们基金理财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是我们选择基金的重要参考条件,但这并不代表只要选择了优秀的基金经理就能取得良好的基金收益。
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在构建基金组合时,你应该对组合需要何种类型的基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需要买几只行业基金构建组合还是买一只几个行业兼而有之的混合基金,是要购买纯债类基金还是要购买混合债基,然后你再去选择基金。
在选择基金时,基金经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要分清主次,是由基金到基金经理,而不是先确定基金经理,然后再选择基金经理的基金,你名气再大,不适合我的需求,我也不会选择,不要因为基金是某某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就去盲目的选择。
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筛选基金经理:
(1)能否适应市场很重要,选股、调仓、择时能力
不能只看在牛市时其管理基金的表现,也要考虑在市场下跌环境中基金的表现--与同类型基金比较,牛市跟涨,熊市回撤幅度低。
有时行业类基金可能一整年都没有行情,基金经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比如医药类行业基金,总不能去持仓新能源股票吧。
这时候的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行情:①及时切换赛道;②承受损失资金的时间价值,逢低布局,以待将来更好收益。
(2)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专业方向、公司实力
最好是经历过牛市与熊市的考验,但这不是必要条件。
因为很多管理经验没那么久基金经理所取得的业绩也是很不错的,在同类型基金中靠前。
另外基金经理自身的专业方向与投资方向,所在基金公司实力也很重要。
一个医药专业并以医药基金成名的基金经理跑去发行新能源基金,是为了管理费吗?
(3)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
最好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靠前,不要简单与沪深300表现对比,跑赢沪深300并不难。
(4)管理规模过大、风格差异基金数量过多的基金经理或者说单一规模过大、过小、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尽量不要选择。
基金规模在几亿到几十亿都是可以接受的,规模过大,不易掌控、选股,影响业绩。
(5)自己能否适应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方向
比如自己适应激进风格还是稳健的投资风格,基金业绩波动范围是否可接受。
基金的持仓是否符合自己对市场的认知,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方向,比如,你想投资医药类基金,找一个新能源方面的基金经理就不合适了。
一个风险承受水平为纯债基金的投资者买了行业类基金,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很多基金的业绩是有一定周期性的,比如各种行业类基金,当属于该行业的行情到来时,会获得远超市场的收益;当行情不再时,也会让你跌倒怀疑人生。
(6)基金经理、同事是否持有自己管理基金份额,这个可以在季报中查找。
当然我相信,没有几个普通投资者会去看这个的。
一些网站也会对基金经理的各种综合能力评分,可以参考一下。基金经理的收益如果能与自管基金的业绩表现挂钩以及买入自管基金就好了。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