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听苏秉毅:量化投资,以不变应万变,来自大成景恒基金经理苏秉毅。
转眼就过了两个季度,今年的市场轮动极致,抱团行情瓦解,量化分散的投资策略正好布局了过去不太会被机构关注的中小市值公司,跑出了诸多黑马,量化基金再度崭露头角。
然而,或许是主流的投资审美或认知使然,时至今日公募量化整体规模仅占有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远远低于主观多头的体量。投资策略本身没有孰高孰低,但理解量化可能需要一定门槛。
首先揭开量化投资黑箱。
要祛魅的是,量化并不神秘。我认为,凡是可以定型、提炼出规则的东西,就可称之为量化。有简单的量化,也有复杂的量化,策略丰俭由人。例如红利策略根据估值和股息选股是一种量化,只简单参考股价变动也是一种量化,复杂如各类私募需要高运算、算力支撑的投资模型也是量化的范畴。
而公募里最常见的量化策略可以被归类为三种:指数增强、主动量化和市场中性,前两种我都有产品。
指数增强,顾名思义,按照合同,首先要跟踪指数赚指数的β,其次通过量化选股来实现超额收益α,比如我刚募集结束的大成中证1000指增。
主动量化,这类策略不受指数约束,依靠非常个性化的量化模型来全市场选股,比如我管理的大成景恒混合和$大成核心双动力混合。我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逆向投资,均值回归。在实践上就会比较关注反转因子,赚取估值修复的钱。
在投资实践上,反转因子很好理解,买入当前股价表现落后的股票,若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价值得到市场认可得到修复,则兑现收益,换成下一个表现落后的股票。通过这种操作方式,我们可以赚到股票从低估到修复的钱,但很难赚到大牛股惊人的收益,因为根据反转因子的逻辑,在股价领先时就不再持有了。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规模是量化的天敌吗?
这是许多产品持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先出结论,我的策略是小盘股投资策略里容量最大的一种。这是为什么呢?谈策略容量就一定得先明白策略的底层逻辑。说也简单,逆向投资、人弃我取的策略使得我的交易环境往往是这样的景象——买入股票时无人问津,卖出时人声鼎沸。所以我的交易一般不缺对手,就像做市商一样,我是流动性的提供方,而不是吸收方。
而和我反转策略有明显不同的例子是动量策略,追涨杀跌,越涨越买是其特点,天然就对流动性和对手方十分依赖。
大成景恒目前20亿的规模还远未触碰到能对操作产生较大影响的警戒线。未来我也会根据我的操作体验进行调整。当然,总体的原则是,存量持有人利益优先。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以不变应万变”,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所以可能很多人以为,不变应万变,是一种无为,是鸵鸟般被动的妥协。其实未必如此,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更需要我们注意观察变化,才能处变不惊。就像对待量化交易一样,坚持逆向投资本心,用简单的逻辑来“应万变”。
我想说的是,AI时代平庸的主观多头会被淘汰,突然爆火后被冷落的公募量化产品也屡见不鲜。不管是主观还是量化,都只是投资的手段,唯有基金的长远收益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