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A股历史上五次磨底是怎样熬过来的?来自零城逆影。
择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进入股市也是第八个年头了,大家可能会奇怪,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没想明白?
许多人都认为在A股一定要做择时,也有一部分人坚定的认为不要。很长时间我也认为不要,因为我一直比较认可价值投资,正统的价值投资大佬都告诫我们不要做择时,许多基金经理也告诉我们不要择时。
再加上我自己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择时,也感觉不好,有对有错,总体来说错的居多,还耗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后来我干脆放弃,把时间用在研究基金上。
这让我在2019-2020的时候顺风顺水,选的基金不错,一直高仓位享受了那一波行情,2021年也还凑合。
但是2022年以来遇到剧烈的回调,虽然我的回撤比大盘小的多,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值得重新思考。
我逐渐意识到国外那些价值投资大佬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我们是不一样的,美股的波动小、回撤小、熊市短,自然是不用择时。但是在A股,包括港股,波动巨大,如果不做择时,从高点跌下来回撤会很大,动不动就是腰斩。或许那些大佬来到A股,可能也一样会认为要做择时。
其实吧,我很早就意识到择时的重要性,第二个阻止我做择时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怎么做。
我总觉得择时太难了,看图看线我不会,量价关系、市场情绪、经济周期、宏观政策,这些我也没法判断。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太多了,不知道哪个指标最准确。近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疫情爆发时,明明是个大利空,可是市场在短暂回调后一路上涨,令人大跌眼镜。
我觉得我判断『什么基金好』,我有一定的把握。但让我判断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我没有信心,很容易做错。
第三个阻止我做择时的原因是,我很不喜欢踏空的感觉。投资感受因人而异,我是那种跌了不会特别难受,但是踏空了我就很难受的的性格。踏空了我又不愿意追高,非要等着跌回来才愿意接,然后就老要去盯盘,脾气也很烦躁。我觉得这种投资状态不太健康,还浪费时间。所以我宁愿一直满仓。
对比股票基金指数和偏股基金指数的长期表现,也会发现,股票仓位更高,长期收益就是会更高。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做择时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反思的,最近可能有点想明白了。我的方法是:
1、不去做频繁小择时,只做大级别的择时。比如2015、2021这种高点有必要减仓。2018年和2023年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加仓的,次数不会很多,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错误概率。
2、只用我能理解的少数指标做判断,不懂的指标坚决不用。我能理解的也不多,估值、股债性价比、公募基金,算是我比较认可的择时指标。
以2021年初的行情举例,当时沪深300的估值分位数比较高,股债性价比,也不算理想。看公募基金整体表现,当时过去3年绝大部分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超过30%。当时的公募基金发行也比较火热,这些我能懂的指标都显示当时A股偏贵,其实是有必要去减些仓的。
3、利用美股做择时
我们现在回头去看上面那些指标会觉得很简单,其实都是马后炮,真的到那时候,你很可能卖早了,比如你在2020年7月份就降了仓位,那么后面一年多你都会很难受,长时间的踏空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生活也会不幸福,还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追高之类的。
出现这种心态也正常,我们不能以圣人的心态去要求自己,大家也别用圣人的心态来要求我,你我皆凡人,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所以我去年想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办法——不用仓位去择时,而是用美股去做A股的择时。
美股的特点大家应该都了解——牛短熊长,收益好,波动小。而且美股是一个高度机构化,定价有效性强。我说的极端一点,可以把美股当成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定价合理的资产,再极端一点,当成是一个固收类资产。
美股还有一个很适合与A股搭配的原因就是,美股和A股相关性很低,也就0.2左右,A股下跌时美股不会被带崩。
择时操作还是差不多,根据对A股的判断决定仓位,策略不同之处是,原先减仓下来的是现金,现在把这个仓位换成美股。当需要加仓A股的时候,又把美股卖掉买A股。
这样的话,即使清仓A股,也不会有踏空的感觉,因为你还是保持了权益仓位,美股应该也还会不错。哪怕A股继续上涨,心理也不会很难受。
你还可以不全用美股,再配点其他海外市场,比如日本、印度、越南,可能更保险。具体怎么设计这个策略,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人而异。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策略我是去年想到的,但A股去年以来估值分位数一直很低,所以策略还是缺乏实操,还需要持续摸索。
可以预想的风险是,清仓A股买入美股后,结果A股继续上涨,美股反而持续下跌,这种情况是最难受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美股也需要择时呢?我觉得就没必要了,美股择时难度更大,任何策略肯定都有表现不好的时候,失效的时候也得接受。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择时的一个再思考,另外还有些结构性调整的方法,比如AI估值偏高、医药估值偏低,就减仓AI加仓医药;价值风格涨的多、成长风格跌的多,就减价值加成长。这也算是一种择时的思路,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