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葛兰是卸任而不是离职,带你正经解读公告,来自懒人养基。
节前,几位顶流基金经理的动向引发基民热议:蔡嵩松卸任所管全部基金;葛兰、周蔚文卸任所管部分基金。
在各种解读中,有关葛兰是否会离职的讨论尤其受到关注,让不明真相的小白基民一脸懵圈。
“卸任”并不等于“离职”
关于卸任是否意味着离职,我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首先,看基金经理是卸任所管部分还是全部基金。
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卸任所管部分基金,肯定不会离职。道理很简单,基金经理还要继续管理其他基金,那就一定还在任上啊。
此次葛兰卸任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两只产品,但同时还继续管理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和中欧明睿新起点这三只产品。卸任两只基金前,葛兰的管理规模是766.88亿元,而当前葛兰的管理规模还有669.01亿元,所以葛兰“卸”掉的只是“小头”。
就凭这一点,网上那些标题党炒作葛兰“离职”就错得离谱。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卸任所管全部基金,则离职的可能性就大了。当然还要结合基金公司的其他公告,也不排除职务调整的可能。
其次,看基金经理卸任原因。
如果公告基金经理卸任原因为“个人原因”,那么大概率是要离职了。比如,我们看蔡嵩松的离职原因就是“个人原因”,再加上他卸任的是所管全部基金,两个原因叠加,就可以推测十有八九要离职了。
如果公告基金经理卸任原因为“公司安排”、“工作调整”或者“职务调整”,则通常不会离职。葛兰和周蔚文此次卸任部分基金的原因均为“公司安排”,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离职。
最后,看主流媒体,比如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财经等官方媒体的报道。
官方媒体通过专业记者的采访,给出的报道口径比较权威,可信度就更高。比如,证券时报9月29日在对蔡嵩松卸任的报道时就写到:“有媒体报道下一站他或奔私。”而对周蔚文和葛兰卸任所管部分基金的事实,证券时报将它归结为“百亿基金经理加速瘦身”的行为,与离职完全不沾边。
明星基金经理“瘦身”减负,是公募行业团队化、去明星化趋势的一部分。
葛兰卸任的中欧研究精选,由此前共同担任基金经理的卢纯青独立管理。卢纯青曾担任中欧基金研究总监,现担任中欧基金投资总监,是业内典型的“研而优则投”的基金经理代表,她在管时间最长的中欧先进制造近三年业绩同类排名位列前11%。
而接管中欧阿尔法的基金经理彭炜,于去年加入中欧基金,是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与葛兰不同的是,彭炜是周期研究出身,却不囿于周期,不断拓展能力圈,善于从中观视角挖掘产业趋势性投资机会,以均衡配置思路管理投资组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其均衡成长风格与中欧阿尔法的成长风格宽基定位较为匹配。
中欧基金两员大将葛兰和周蔚文主动“瘦身”减负其实并不是孤例。8月25日,谢治宇卸任兴全趋势,由董理单独管理。因为长期持有兴全趋势,所以我对此事印象深刻。
近几年来,不少管理着超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出了管理半径,调仓买卖摩擦成本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业绩。于是明星基金经理主动减负、团队化、去明星化渐成共识。
事实上,今年以来公募行业包括头部基金公司在内的各家机构对旗下产品管理矩阵进行调整,累计已有超10位百亿级基金经理完成规模“瘦身”。
有分析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加速“去明星化”,未来更多公募基金管理人将转向团队化发展,更加注重积累、提升、传承核心投研能力,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如何简单评判主动管理型行业主题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相当部分都是行业主题基金经理,原因也很简单,行业主题的爆发力强,业绩弹性大,牛市时更容易做出出彩的业绩。从当时的白酒、半导体、医药,再到新能源、TMT,都诞生了为数不少的明星甚至顶流基金经理。
评判一位主动管理型行业主题基金经理是否“合格”,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此作一个分享。
这个方法就是,将基金经理的代表作,与相应的行业指数作一个对比,在一个牛熊周期里,如果主动基金跑赢了行业指数,那么对这位基金经理可以打60分;如果上涨周期和下跌周期都能跑赢,那么可以对这位基金经理打75分,按四分位排名可以归为“优秀”行列。如果主动基金跑输相应的行业指数,投资主动管理的行业主题基金就不划算了,不如直接投资行业指数基金。
朋友们可以自己试着将刘彦春、张坤的代表作与白酒指数或者主要消费指数作对比,将崔宸龙、陆彬的代表作与新能源指数作对比,还可以将蔡嵩松的代表作与芯片半导体指数作对比……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它在牛市阶段累计回报340.26%,大幅超越了中证医疗指数的同期回报水平;在熊市阶段累计回报-50.89%,同样小幅战胜了中证医疗指数的同期回报水平。
按照前面的评判标准,可以给葛兰打75分,作为医药主题主动基金经理还是很不错的了。
回调超两年,医疗行业可能迎来了不错的布局机会
葛兰卸任两只基金后,她将专注于管理医疗行业主题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和中欧医疗创新股票。
那么,医疗行业当前的投资价值如何呢?
首先,医疗行业是全社会的刚需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的加深,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其次,经过超过两年的连续下跌,医疗行业的估值水平已经很低,以中证医疗指数为例,该指数9月28日市盈率为31.12,处于指数成立以来14.25%的历史分位值水平,已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中证医疗卫生指数自8月24日以来已经展开反弹,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自8月24日以来净值上涨幅度达到了6.28%,节前仅一周涨幅就达到了4.01%,医疗行业已经初现回暖迹象。
从当前的行情走势来看,市场情绪总体还是偏悲观和犹豫的。而悲观和犹豫恰恰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从容布局医疗行业不错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