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今天我们要忧国忧民一下,一起为国家经济想想办法。

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经济不好这件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且看起来似乎不可逆。再加上最近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概念出圈,帮很多人说出了心中房间里的大象”——我们都想回到从前,而且国家似乎有能力帮助我们回到从前”——因为大家开始发现了一些和日本的共同点:

当下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既没有加杠杆的意愿,也没有加杠杆的能力了。正如银行信贷中最可怕的情境:“willingness to pay”(还款意愿)和“ability to pay”(还款能力)都没了,结果就是违约和坏账。

目前有较多杠杆空间的只有中央政府。正如当年失去三十年GDP却没有明显下降的日本——支撑力就来自于日本政府的大规模支出。中央政府上杠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这以后,很多忧国忧民的聪明人开始建言献策,但大概率都是围绕着国家杠杆这条主线。我也忍不住和两位老师做了一个政策建议思想实验

这个思想实验来自于郑老师最近的一篇文章。假设有一天,新闻联播突然宣布:中央决定:由中央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购买各地滞销的商品房,奖励给或以高折扣出售给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以托举生育率如果这政策真的实施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可行性到底有多大?

我们打开脑洞,穷举了能想到的所有优点。比如可以在不改变房住不炒预期和政策的前提下,解决房地产滞销问题(假设房价不会改变)、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地产企业债务问题、人口问题等等。但是缺点更多:阻碍经济转型、地方将继续依赖土地财政、送房催生效果存疑、分配和公平可能事与愿违、执行难度极高等等。

整个思想实验的核心其实是:改变现状到底要不要靠加杠杆?到底要转右走一条新路,还是干脆大撤退回到舒适区?

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辜朝明的大衰退:有力的解释,错误的药方》)中有一段话:

辜朝明的理论忽视了经济的另一面,即经济并不仅仅是一张资产负债表,不只表现为会计形式的表格和数字,更是与千千万万企业个体博弈互动密切相关。企业借钱投资还是储蓄还债,本质不仅仅在于资产负债表的压力,更在于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

这个观点让我极为舒适。我一直对预期这件事非常上头(如果将来有机会读博士,一定重点研究这个问题)。前车之鉴并不代表后来人要做一模一样的事情。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把预期信心再次支棱起来。最近的刷屏的温差论,说到底也是预期差”——宏观数据好转(服务业、创新动能、绿色转型等结构性亮点),但微观经济主体的感受很冷(青年失业、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下行、出口回落、工业企业利润低迷)——经济的边际动能从哪里来?答案是预期,不是现实。预期靠什么来驱动?这也许才是我们真正要花时间苦思的问题。

时间戳(AI截取,可能不太精准):

05:17

思想实验:由中央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购买各地滞销的商品房,然后奖励或是以很高的折扣卖给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以托举生育率。

09:46

中国并不存在类似于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情况。

14:04

思想实验的核心:财政支付转移。

政府仍有余力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来增加资金流动,刺激经济增长。我们的思想实验其实是将房子作为一种财政支付转移的媒介,将其分配给家庭,从而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文老师的构想:成立国家信用保障基金,资助各地的未交房项目,解决开发商的资金短缺问题。

24:26

政策设计中的限制条件:香港的消费券为什么有有效期

28:35

送房子真能解决人口问题吗?

日本也曾靠送房屋来吸引人口流动,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更好的方法是配套福利: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完善。

滞销问题有多严重:

目前640多个三线城市的住宅库存总量高达近80%2022年,所有新建住宅1/3都没卖出去。

三线城市尤其严重:经济学家Kenneth Rogoff(就是写《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那位)去年发表过一篇论文,认为:中国供应过剩问题在人口几百万或以下的城市尤其严重。到2022年,三线城市(如广西北海)需要近六年时间才能将待售住宅库存消化完毕,北京需要近两年,上海七个月。而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镇人口居住在三、四线城市。如果官方不能稳定房价,将严重打击民众信心和消费意愿,从而拖累中国今年的经济复苏进程。

不只是国内,出海项目也是滞销:还记得当年碧桂园在新加坡对岸马来西亚新山那个著名的大型造镇计划吗?如今没有镇,没有人,没有交易,只有一片荒芜。

为什么卖不出去

几年前的主要原因是:(1)政府限购限贷政策、土地供应加强;(2)房价太高;(3)开发商不良行为(比如去年购房者因烂尾决定停房贷维权,引发全国停贷潮)。但现在的情况似乎反过来:对未来房价预期下跌,房屋供应过剩。

以前也有过解决滞销房的尝试:比如去年湖州鼓励国有企业收购滞销房,作为保障性住房;郑州棚改统筹统还收并购等等。但总体来说,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少见。

33:33

思想实验的缺点:政策初衷”80分,但实现可能性几乎是“0

影响国家经济转型:打断向服务消费型经济转变,不再依赖房地产经济的努力。且可能会导致房价回调,打击中产阶级资产负债表,影响消费。

把政府拉回到依赖土地财政的老路上: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往新能源等方向的转型,如果土地财政此时重启,对转型恐怕利大于弊。

送房子的分配和公平性问题:高企的育儿成本,往往是较富裕的家庭更有可能生多胎,那么该政策就变成了变相奖励富人,导致房价再次上涨,人口问题更恶化。(但我们在很多国家看到的情况其实是两个极端:富人和穷人爱生孩子,不生的都是中产——哪个国家都一样。现在和以前不同,中产已经变成了受经济周期影响最大的族群。这整个阶级就是被信用扩张、技术发展催生出来的,信用收缩会直接影响这些人的安全感。)

漏洞:会不会产生生孩套利产业

53:15

温差论:经济不仅仅是一张资产负债表,而是千千万万机构和个人博弈的过程。行为预期决定一切。

1:02:56

为什么人口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原因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娱乐机会成本

为什么以女性为主角的独活剧越来越多?

科技发展,真独立自主时代来了,家庭不再是依赖。

反过来想:人口问通到底真的是不是一个问题?

中国人口下降的问题并非独有,日本、韩国、俄罗斯、意大利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人口下降是一个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过程,反映长寿和自由、社会进步、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提高、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少对有限资源的竞争,甚至可能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

尽管中国人口将开始下降,但全球人口总数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85亿,到2086年达到104亿的峰值。大部分人口增长将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印度2023年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会继续增长,到2030年达到15.15亿。实在不行,可以放开移民政策?毕竟人类还不会灭绝。

1:13:07

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为什么重要:

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严峻挑战

劳动力供给不足:大规模移民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

人口问题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开始固化。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处于人口红利期,产生了大量的内需和经济机会。然而,当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产业结构却并未及时进行调整。即使人口减少,但产业结构仍要保持相对年轻,才能保持经济增长。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结构的匹配,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方向。


—  End  —

栏目主播|郑朗 大卫文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林克不救公主
1年前 美国
7
连发个消费券都不愿意,还指望能给你送钱?想要低于市价的房子我干嘛不上阿里拍卖?直接7折起,每天上新,任君挑选🙂
8月书包
1年前 四川
4
05:38 听到五分钟这里,我个人认为。 这个假设一辈子都成立不了,林毅夫来了都改不动
听不清儿
1年前 北京
2
1:02:39 还有职场环境对女性的压迫也在影响中产女性的生育意愿,一个是广义的压迫,一直996,一年就5天年假,请假还老被拦着,结构性压抑抑郁,无暇搞别的一切,另一方面就是求职升职的压迫,连国企都只想招男的,难得有面试机会只能说单身,且没有结婚意愿且丁克 工作环境的改善应该可以释放一部分在中间徘徊人的生育意愿
编号2538
1年前 澳大利亚
2
为了维持人口和房地产的稳定,以“猛药”的形式,发债买房奖励从而一石多鸟。很有意思的假设。
不会讲话
1年前 上海
1
假问题也可以带出真理解,这次的谈论挺有启发的。让人暂时脱开眼前的问题,用更大的尺度来思考
独步91
1年前 浙江
1
我有一个设想:结婚买新房利率减1%,离婚后优惠取消;生一孩剩余每月还款额度减少10%(不超1000元),生二孩剩余每月还款额度减少20%,生三孩剩余每月还款额度减少35%(离婚时还房贷和扶养为同一方优惠继续)。
东南亚重工
1年前 广东
1
😂真敢想,降价都不肯,居然能想到让它帮你买房
Wenigeraberbesser
1年前 北京
1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现在的初高中大学的女生做一个全面调研,可能会得出更悲观的前景(如果我局部调研的推演成立的话)
晨萱-语迟者说
1年前 北京
0
09:59 这个嘉宾太刻舟求剑了
晨萱-语迟者说
1年前 北京
0
33:35 贵州省转大数据中心的结果是业务没做的怎样,但省的债务已经超高了,高到还不起了
编号2538
1年前 澳大利亚
0
24:41 人口的区域流动是否和人口结构一样,需要政府的介入管理。
编号2538
1年前 澳大利亚
0
46:30 生孩的娱乐机会成本。
可恶的低密度脂蛋白
1年前 北京
0
抛开内容,文老师的声音真的是好好听..
MAHArfkjr
1年前 北京
0
国内最早提出 这个问题 的应该是 易 富贤 真预言家。。。
MAHArfkjr
1年前 北京
0
感觉是日本➕苏联化。。。
MAHArfkjr
1年前 北京
0
白川 方明 给出的 解药 也是生孩子。。。
MAHArfkjr
1年前 北京
0
55:14 熵减
啧啧zeze
1年前 云南
0
严格执行劳动法难说可以解决,分配不了钱和空间的时候就分配时间和精力
MAHArfkjr
1年前 北京
0
47:24 好奇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尼 汶莱 菲律宾 这几个国家生育率数据对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