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敏感,是人类社会的共享bug, 也是进入现代文明的必备良药。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于调整合理的限度。可以说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触摸变得让人厌恶?“能说”和“不能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由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珀勒的《敏感与自我》是一本全方面讨论西方社会敏感性的书,藉由哲学讨论社会敏感性,这是一本贴近日常的哲学科普读物,每一章的开头都足以引发一次热搜讨论,作者希望看完此书,我们能够认识到,敏感和韧性之间并非是非此即彼,是共同依赖着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发展。


00:13:30 敏感伴随着人类文明逐步增强,我们是不是进入到了一个过于敏感的时代? 

00:20:00 对他人的敏感和共情 

   共情是否永远是正确的?

   为何生活中体面的我们会在网路上彼此对立指责

   社会问题中隐藏的第三方

00:38:00 尼采说“融入共情的人,会丧失自我” 

  集体共情的浪潮

  情绪触发改变,理性决定方向 

00:56:37  保持对身边的敏感 

00:59:00 语言的敏感性 


本期书籍

《敏感与自我》作者[德]斯文娅·弗拉斯珀勒 

主播...
Vacuo
crazymomo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丸尾同学
1年前 北京
0
好久没来啦
侠客爱吃虾
1年前 北京
0
1:05:28 对东亚病夫的讨论,与防止情绪敏感化形成社会运动式的风险,类似吧。群体的历史记忆和个体的生存需要,确实并不冲突。
小咖不说话
1年前 荷兰
0
30:01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拥有常识和真正的共情还是有点差距的。比如我可以在常识上知晓小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知晓不是所有父母都能通过教育让他们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这和我能在情感上体会父母带小孩子出行的各种不便不易的难处在认知上有所区别。是前者的话我会更倾向于做出父母摊上这样的小孩真惨或者父母能力不行啊这样的判断,但是后者的话我就不太容易进行这种判断,甚至会想去帮忙哄一哄😂
小咖不说话
1年前 荷兰
0
13:43 以前确实完全没有思考过敏感的来源,总想当然的觉得这是一种人类本能。听你们的总结看来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飞飞子
1年前 广东
1
听完节目觉得作者讲的“敏感”不太是日常生活中用的这个词。
jigevgtB
1年前 广东
2
深有体会的一点是,互联网把各种冲突的信息推送到面前,“正义感”迫使我们去争吵,就算不发言,在内心也会“虚空锁敌”,而现实又无法改变,导致内耗。 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不看新闻(具体搜索“如何在越发不确定的世界,找到确定性?”)
标本师库特
1年前 北京
2
01:58 我也看完了这本书,很喜欢,但就没办法讲得这么清楚。你们开头这一段对内容的概述讲得太精准了,精准到哭!
小咖不说话
1年前 荷兰
6
37:01 这让我想到一个共情与理性的博弈,德国和荷兰在接收难民是都有考虑过一个“家庭团聚”的原则,就是如果你接收了一个难民,就应该一并接收他/她的家属,否则就是不人道的。但这样大大增加了成本和管理的难度。结果后面的辩论就变成了要么就不接收难民,不然就应该同时接收家属。非常矛盾。不过往好的方面看,这可以敦促政府思考更有效率地利用难民的劳动力和更有效的社会融入策略。只不过,社会是能在这种辩论中进步,还是崩溃,有点像薛定谔的猫😅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