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1分钟
播放:
6.25万
发布:
4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随机波动年终暴击继续,上周聊了房子,本周我们关注教育。日前一张海淀家长招聘家教的微信截图引起热议,一片哗然中混着些许嘲讽与不屑。海淀鸡娃大战究竟白热化到了怎样的程度,“海淀六小强”“上岸”“锁区”“点招”这些黑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低幼水平的Python和水涨船高的PET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奥数为什么成为了鸡娃标准姿势,机构在京城教育大战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随机波动和海淀妈妈刘老师聊了聊。



本期节目的另一位嘉宾是媒体人熊阿姨,她在去年采访了20余位黄庄妈妈,也亲身体验了奥数课的玄妙和刺激,目睹了妈妈社交圈里广泛存在的量化倾向、“疯妈妈”污名、天赋崇拜和父亲缺席。



我们都是通过普惠性教育的路途走到今天,在谈“海淀六小强”所代表的选拔式教育时不免显得摇摆。刘老师说她有很理想主义的一面,认为教育还是要培养人,要充分发展个体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很现实的一面,孩子的的确确身处竞争环境之中,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熊阿姨在节目尾声部分也坦陈:“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作为置身事外的人,希望国家更公平,教育更公平,但我去年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见的所有妈妈也许就是10年之后的我,她的谈吐或者打扮、她来到北京的方式可能跟我都是一样的,没有办法保证我10年之后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熊阿姨,媒体人(微博@熊阿姨)

刘老师,“海淀妈妈”之一



[04:10]何为海淀“六小强”

[08:20]在中考中“致胜”的机遇被提前到小升初

[09:30]“鸡娃”和“牛娃”,“天牛”和“人工牛”

[15:30]为何“六小强”可以自主招生?“普惠式教育”和“特制教育”

[18:30]“天赋”的量化和基于“天赋”的选拔

[22:54]熊阿姨采访“海淀妈妈”的契机

[24:35]海淀区选拔的标准水涨船高

[29:50]熊阿姨听海淀名师奥数课的感想

[34:20]培训机构在海淀教育版图中的重要作用

[38:40]海淀“六小强”学生的教育成本

[44:20]“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逻辑如何影响“海淀妈妈”

[47:40]北清学生和黄庄培训机构老师的“完美闭环”

[52:04]我们对于成功的评判标准是否过于单一

[58:10]“教育就是父母的能力有多大,容错率就有多高”

[1:02:28]育儿中的性别分工:“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疯妈妈”和缺席的爸爸

[1:09:30]“海淀妈妈”是否要全职育儿?

[1:14:20]孩子也是主体,无法承载家长过高的期待

[1:20:40]孩子的表现成为母亲称职与否的评价标准

[1:24:46]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不均等

[1:30:06]谈论“海淀妈妈”时因身份差异产生的不同视角

[1:34:20]“智商”可以遗传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Moanin’” by Lambert,Hendricks& Ross,from The Hottest New Group in Jazz.

片尾:”Pretty Bird“ by Rob Simonsen,from Gifted 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观察人类的猪
4年前
778
谢谢,当场绝育了(ง •̀_•́)ง
奶奶的
4年前
416
这期播客听得莫名让人很火大,中产现在是住在真空里了是吗?什么时候“教育”的内核除了“用以巩固自己的阶级地位”外再无其他了?社会公义,同情心,公共交往,乃至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对于死亡的理解,对于一个理想世界的建构,对于反抗,对于荒谬,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活的种种种种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轻轻松松地被势利中产踢出了视界范围,甚至连踢出这个动作也没有,更像是悄无声息地当个屁放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内卷气泡里用以安慰自己的矫做焦虑,在被用一种极其诡谑的方式当做问题提出后,最终自给自足地解决,所有的现实都可以被当做素材都可以成为这套笃定相信的来源,不能不说真他妈是福报。这哪里是什么理想主义的一面,简直算是一种上等家长对势利的自得而不自知。理想主义是在哪怕所有人都告诉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的时候的那一句“我他妈不相信。” “没有办法保证我十年之后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不好意思,真要这样的话那我不如去死。”
de saudade
4年前
253
听完这期完全理解了985相亲局了。同一套逻辑驱动的行为。在巨大的保持阶级不掉落的压力下,凡人的爱情和快乐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事了。
馒烫头
4年前
214
Zhiqi不在,是不是去当家教啦🙃
橄榄鹿
4年前
186
这期讨论到最后最大的吊诡是在这个应试的体系中,就算再清醒和有距离,都会被裹挟—评判优秀的标准的单一,以及对孩子个体化的认知。作为曾经小六强的学生,这些所谓优秀学生的背后,我觉得聪明和教育真的占不到很大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们占尽了政策的优势。别无其他。现在我小姨也作为小六强学生的家长,我觉得这个体系最大的问题是把孩子培养的非常狭隘,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等。
hachiko
4年前
176
被气哭了,嘉宾言谈间掩饰不住的优越感和洋洋自得,对孩子虚伪矫饰的同情并不是真正的反思,为这些孩子觉得悲哀。
著名的蓝雨衣
4年前
161
我算知道为什么叫后浪了,因为最后的结果被卷。
BoRn
4年前
144
我为啥现在有丁克的想法,就是因为我自己都活得很迷茫,不想卷但又被迫卷,如果有孩子,可能会不断思考我要不要把我的孩子抛进这样越来越可怕的竞争,但又想给她好的未来。想想我都好焦虑😢😢😢
观察人类的猪
4年前
138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妈妈们是为了国家培养科研人才才辛辛苦苦吧?一个事实是,你的孩子,只有你在意他上985还是上职业学校?对国家来说,个体的谁上985都一样。
麥記凌凌咩
4年前
115
40:48「python是低端編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天……笑著笑著笑不出來🙃
园子每天6点起
4年前
111
55:27excuse me???刘老师这句:『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有点忽视了孩子的社交需求?』真是让我瞠目结舌。和同学一起玩,难道不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小孩最大的乐趣所在吗? 这种从天而降的凡尔赛即视感,仿佛听见一个人说:『我突然发现,原来穷人和我们的区别是,他们没有钱啊…』
吃先生
4年前
95
作为曾经的上一代天牛,我在清华见识了真天牛们,也经历了真天牛们混得很差的过程。现在看海淀妈妈把目标都定为上清北就觉得很荒谬。本来孩子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是最不该被量化也最没有规则的一件事,中产们的焦虑挣扎却硬要把这总结成一套升学选拔规则,黄庄妈妈看似辛苦但明智,其实是刻意被卷进去,随波逐流才省力而不用动脑
wxhhhhh
4年前
92
还是能感觉出来父母希望子女当“人上人”的感觉很强烈。当奥赛教师不行得当科学家当教授,当普通程序员不行得当架构师。 听完真的觉得这是一个想安安静静做个普通人都很费劲的时代。
虾饺仔
4年前
89
13:32 好家伙,当我们在讨论户籍制度和高考分省招生是不是制度性不公平时,北京已经分区划分数线了。
克克KK
4年前
88
希望听众注意言辞,不要过度抨击嘉宾。嘉宾是独立的主体,可以拥有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模式。同时嘉宾也只是被内卷影响的客体,对任何现象的不满不好落脚于具体的个人身上的。别人的观点不符合你的观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起码嘉宾非常真诚,以个体的身份去总结和分享群体的现状,让听众能够通过这个节目对这个现象有特别直观的印象。至于我们对这个现象怎么看,难道个体的嘉宾还要对此负责任吗?
身藏
4年前
78
01:20:24建国作为一个来自小地方的人,真的是在各期节目中丰富了视角
wordstome
4年前
65
一味鸡娃,缺少人文关怀,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导致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大学,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人生意义何在。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跟目前这种鸡娃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虚拟存储器
4年前
59
教育早已成为阶级固化的工具
JessyZhao
4年前
54
虽然听的过程中数次有想要反驳嘉宾观点的冲动,但没有孩子的女性和有孩子的妈妈完全是两个立场,我们认为她们非理性,她们认为我们理想化,没有对错,因为这些现象都是facts,而存在即合理。特别感谢这期节目,我们不应该掩埋facts,反而要大声讨论,特别对于那些考虑要不要生孩子的女性,这些facts是我们做出选择前必须要知道的事实,就像每一个选择生孩子的女性都必须知道怀孕会给女性身体带来哪些facts,而不是像旧社会那样闭口不谈。
Vincy46
4年前
53
这些被鸡大的孩子以后可能就是985相亲App的用户吧。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