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3分钟
播放:
10.97万
发布:
4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牛年的第一期随机波动,我们请来了期盼已久的嘉宾——作家荞麦。荞麦今年一月出版了新作,一本名为《普通婚姻》的长篇小说。她说自己在这本书里真正想写的,并不是女主角夏玥的婚姻生活,而是80后媒体人所经历的行业和社会的剧烈变动,以及人在其中的浮沉与离散。荞麦也是变动中的一员,在她看来,80后这一代人经历了“集体性的失败”,他们年轻时曾坚信自己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而今步入中年却发现,自己不仅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前人的老路,曾经在他们面前掀开过一角的那个蓬勃而包容的世界,也成了一个缥缈的幻梦。



对于荞麦个人而言,年轻时想要单纯作为一个作家生活的愿景也破灭了,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另一个身份——网红、大V、私信博主,接受互联网上没那么有尊严感的日常。但在阅读和处理大量网友私信的过程中,她也找到了与自己的性别和解的道路。从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女性的故事中,她终于跳出自己的个人经验,理解和接受了作为一个女性的感受——她说,“在35岁之后找到自己的性别,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在录制即将结束的时候,荞麦的音轨里传来悦耳的鸟鸣和放学回家的孩子的笑声,南京的春天透过声波送来暖意,既像是回望时如梦似幻的青春岁月,又像是女性穿越时间生长出来的温柔。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荞麦,作家,著有《郊游》《普通婚姻》



[05:56] 80后为什么总是喜欢忆当年?

[12:55] 80后的集体失败感从何而来?

[18:01] 荞麦在微博上找到了专业读者和商业读者中间的读者

[23:59] 80后的媒体人还没老,这个行业却先没了

[28:27] 国产影视剧中的记者形象都是非常符号化和工具化的

[42:38] 要把女性角色从男性的凝视中解放出来

[52:06] 荞麦:我每天要收到100多封私信

[57:26] 回复私信给出最多的建议是“去看心理医生”

[1:00:12] 很多年轻女孩对感情、性和婚姻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1:07:40] 今天的社会不允许人试错

[1:11:10] 当下父母的控制欲以及控制孩子的经济筹码

[1:18:03] 在35岁以后找到自己的性别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Spring Waltz, by Carla Bruni, from《春夜》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emphis
4年前
210
1:26:23 想到戴锦华老师在一期播客说的:中国的这种“寄希望于孩子,寄希望于教育,把自己生命的失败也付诸于孩子,寄希望于孩子的成功来弥补自己的失败”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家庭结构,实际上造成了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下的两代、三代人的女性,她们的成长过程、生命经验其实非常特殊。简单说就是“望子成龙也望女成龙”,不是望女成凤啊。所以在同样的一个竞争环境,一个成功学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这几代中国女性,她们的性别意识其实本身就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你不能说女性的生命经验就是女性的,她同时也体验着男性的生命经验。
HD37201z
4年前
196
不是很懂为啥有人说最近几期节目的讨论不痛不痒了😢字幕组和吉祥如意这两期谈得都很认真,如果男人觉得多多讨论女权就是“没有深度”,那只能再一次证明了讨论女权的必要。女权是一生的话题,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息息相关,只要男权社会一天依然存在,威胁着女性合理的诉求和权益,并且阻碍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女权主义就是社会再逃避也逃避不了的必经之路。
Dannaaaa
4年前
95
我现在19岁,跟一个从小没受到性别规训甚至有点厌女的姐妹聊,她确实是无法共情的,并觉得这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恶毒一点,会把我们比喻成看见房子着火了只会不断大叫和大哭的傻子们。而男生们呢,会说出看见妈妈干家务养孩子很心疼,但这不是男性的错。他们喜欢画大而空的阶级问题,他们自诩善良,永远不在这个结构中。是否具备看见的能力都是个问题,何况ta 们还不一定想看见。
EMMA_MA
4年前
83
59:11作为一个五年的心理咨询来访者,推荐大家使用林紫热线,免费。 简单心理热线,免费。 都是帮助大家倾诉, 也许也可以帮助大家找到好的咨询师。
我不跑调
4年前
78
荞麦!!!!
ZNZNflyfly
4年前
62
41:44这里提到《大佛普拉斯》,我是前段时间看的这部电影,看的过程中就很明显地感受到其中的直男气息,因为里面的女性人物除了连出场都没出场的妻子之外基本上都是情人。 而且几个底层男性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也是因为他们是男性所以才能有的,比如,我看的时候很羡慕里面释迦的生活状态,觉得虽然一无所有但每天瞎逛也很自由,可是假设自己如果是一个底层女性在一个陌生的村庄这样做会是怎么样呢?那大概很快就是被人抓去做老婆了,甚至还会碰到其他更恶劣的事情。 这样想完,就觉得,嗯,这是一个完全男性视角的电影。
entPPP蝎子
4年前
48
歪个楼!一篇访谈里看到我爱的刘擎教授点名表扬了我爱的随机波动!鸡冻啊!快去请刘教授上节目啊啊啊!!!
失速下坠
4年前
47
11:13能上网的80后人群其实已经是一种阶级了
治宝蛋
4年前
44
《普通婚姻》读着很舒服~荞麦你好呀
特务头子_Molly
4年前
39
我可能比嘉宾年轻很多,但在我看来80后中很多人只是花了很长时间和自己的平庸和解,而在95后当中这已经是一个生存母题。热血或许会冷,但普通人十年坚持一件事也可以伟大,滴水可以穿石,北京大爷拍40年北京也能成为历史的证人。哪怕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保护理想主义,它就不能也不会消失,所以共产主义是永恒的复仇幽灵。
Memphis
4年前
38
00:17 呜呜《春夜》!!
Chestnut_lzz
4年前
38
1:06:49 关于亲密关系这一点十分认同,推荐陈雪的《恋爱课》:爱情的问题,大多时候,是透过关系,透过与他人的互动,透过彼此的认识,来理解自身的问题。大多数的人以为错都在别人身上,鲜少知道,自己也是始作俑者。建立一份关系,是两个人的互动造成,如果不追究成功或失败,不计得失,即使是一份令人心痛的关系,依然可以找到对自己的意义,如果可以透过与这个人的关系,对自己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所爱的人,也有能力和勇气更深刻地理解,这已经很贵重。
叶西瓜
4年前
35
41:38 “一旦你展开了这个眼光,这个眼光就无法回收了”。这也是我18年开始关注女权开始发现自己身上最大的变化:无法避免自己变得越来越敏感,但事实是自己能改变的又少得令人失望。
漉漉
4年前
35
说到了我的心上,80后这一代真的就是看着世界的大门向我们打开,又慢慢合上……
poke
4年前
31
01:10:10“不是追求成功,是在失败感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在“不赢”的前提下也能过的好,是这个时代的课题
我不跑调
4年前
30
1:29:58 “如果你对世界的认识没有进步,那你虚构的世界也不会有进步的”
HD729141q
4年前
28
1:01:09 是真的……外部规训非常多,但核心的情感教育非常缺乏
Yakkie苏夏
4年前
25
32:11 想再看一遍《送我上青云》了,女记者努力忘掉自己的女性身体,努力用男性思维伪装自己在事业上拼出一片天地,在家庭矛盾和事业衰微之间努力维持自己的最纯粹的精神理想和正义,却被卵巢癌压垮(被努力抛弃的,女性身体病痛的反噬的荒谬感)。为自己不屑为伍的人写传记那个设定实在是太真实,太讽刺了!
司嘉丽
4年前
25
38:49现在容错率特别低,觉得人的思想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有时候看到网上的网爆,把别人10年前的网络的话翻出来批,感到很恐怖。
莴笋
4年前
21
35:29作为吊车尾的80后,也能体会到那种一代人的失落感,现在看现实社会看网络世界,全是不解。本以为我们会往更开放更包容更个性化的世界走,但事与愿违。90后反而更追求一份稳定的生活,身边单身的80后多,95后倒是都一毕业早早相亲结婚。事业单位公务员成了人生最高追求,仿佛有个铁饭碗就万事大吉。南方系现在网上一片喊打喊杀,仿佛出生就带着原罪,但当年它是我心里不可企及的神殿,一个个报道推动社会的进步。 有时候真不懂,90后、00后明明比我们有更好的条件更好与国外接触,但接触后为何反而是更闭塞和更盲目的自信自大呢?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