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疫情还在无情肆虐之时就已经战火纷飞的肖战粉丝跟同人文创作平台AO3的互撕,到前不久所谓“人间富贵花”实际上是老赖之子的一夜塌房,关于饭圈的话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娴熟地使用着“打call”“白嫖”“爬墙”“C位”“又当又立”等等饭圈话语。
究竟为什么饭圈文化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门不容忽视的显学呢?饭圈大行其道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敌我政治逻辑为什么会这么普遍?并且似乎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很多人认为是追星导致的这届年轻人这么狂躁,那么事实是否就是如此呢?
本期节目小天请来了对饭圈文化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的一位青年学者,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王玉玊,想就这些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深刻的讨论与剖析。
本期时间轴:
[04:00] 大陆“爱豆”的词源不来自idol而是日本アイドル(aidoru),日本爱豆大量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12:50] 日韩爱豆具有全民性,大陆爱豆是分众化娱乐方式,出圈很难
[15:20] 爱豆和演员、歌手等传统艺人的重要区别点:人设
[24:00] 爱豆这种职业跟养成系这个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
[30:20] 粉丝赋权是谎言和虚妄吗?
[34:00] 爱豆与粉丝的关系,粉丝脑补人设叙事形成跟爱豆复杂多变的关系
[38:00] 谭嗣同、大熊猫也有粉丝,万物皆可粉
[40:00] 饭圈文化是如何出圈的
[49:30] 饭圈逻辑到底是什么?典型特征是什么?
[55:10] 最有力的“格叙事”就是二元对立,比如亲女儿和洗脚婢
[01:06:10] 当代人的特殊能力“精神分裂”,真情追逐而又从虚幻中抽离
[01:09:10] 肖战事件生动体现出“故事社会”种种对立面背后的流动本质
欢迎评论节目和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