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国内最早研究“数字化生存”的前沿学者,始终热爱尝试“新玩意儿”解读流行、对人工智能进行前瞻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近几年不再过“飞来飞去”的生活,甚至不怎么跨出北京市海淀区,因为他生活的B面,是照护高龄双亲。胡教授的父亲以96岁高龄过世未久,母亲患有重度阿尔兹海默症——世界上最残酷的病症之一。前不久,胡泳教授接受了凤凰网的采访,自述了这场注定失败的照护之路上,他所经受的和思考的。这篇文章引发了大量的评论,共鸣以外的微辞集中在两方面:女性充当看护主力的时候无人问津,当有社会地位的男性开始参与照护,人口结构问题才算问题;北大教授亲自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母亲,是资源浪费吗?


这二者都明或暗地指向社会结构和观念的适老性还没有被重视,作为肉身,我们每个人都在一直变老,照护工作却没有被赋予应有的价值高度。照护不仅关乎皮囊,如何让老、病、死更有尊严,不让照护那么狼狈,要重新定义价值观,在人口结构变化的新现实中,郑重准备好全社会的结构性支持。包括机构、人工智能、数字信息、心理、情感等等。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胡泳教授,聊聊在“不能散架”的生活之中,作为学者的本能和独特的思考。聊聊不少年轻人喊着“断亲”的时代,照护对双方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成为妈妈的“妈妈”的照护岁月里,他获得了什么。


【本期时间轴】

[05:45]意识到成为照护者的时刻

[11:10]大量的精力,是用在怎么对付日常的挣扎和照护

[15:20]照护者需要让自己的心理保持有序

[21:00]00后学生,对照护的认识和感受

[27:00]真正深远影响到我们生活的重要变迁,是人口结构的变迁

[39:40]照护的对象是需要心理抚慰的

[47:40]为什么不送母亲去养老院?其中包含的社会潜台词

[56:30]心甘情愿的照护并不(完全)源于“被妈妈好好爱过”

[01:09:00]当她忘了一切,如何看待“妈妈”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主播...
小雪人
阿廖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宇宙里的一颗星
2个月前 北京
0
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乐馨
9个月前 福建
0
我要吹爆这集,不愧是胡教授能阐述得这么深入和准确,采访者措辞得体听起来非常舒服
或三
9个月前 江苏
0
我爸是半夜三更往外跑
把自己作为方法
10个月前 泰国
0
28:04 人口变迁
MrCasaubon
10个月前 北京
0
谢谢两位的对谈!
林竹云
10个月前 河南
0
45:26 好心疼老师😭,老师给我做了榜样!人生真的有太多无奈。
叶畔
11个月前 瑞士
0
力量有深浅 - 非常感动
冈波斯日记
11个月前 湖南
0
来啦
wtt_wow
8个月前 广东
1
触动!胡教授用学者独有的思考和表达,形象又精准地向我们客观平静地描述自己照顾妈妈的过程,这种平静的淡定的语言背后,得是胡教授经历了多少悲欢,进行了多少反思,多少背痛。也正是因为胡教授的学者思维,能够把照顾失能老人的问题提升到惊醒社会要做改变的高度。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最根基最变革的,也是刻不容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调整并适应的。
Srna
11个月前 北京
1
聊的很深入,现在很缺乏这种讨论
神秘圣诞老人委员会会长
11个月前 陕西
2
和教授遇到的情况非常类似,深度认可,深有同感。加油,继续朝前走!
小雪人
11个月前 北京
4
录的时候哭,剪的时候还哭。但是内容远远大于抒情,也绝不仅体现一种“不能散架”的生活。胡泳教授教我们思考,在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中,我们得以体面的根源,在于如何给价值观重新排序,社会环境和观念需要提升“适老性”。
朏朏的耳朵
11个月前 北京
7
听得几度落泪。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