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70分钟
播放:
4,946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关于天才,往往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要么是“凌晨四点半图书馆人满为患”的苦修画面,要么是“天才天生,无法培养”的宿命论调。但到底应该如何对“天才”进行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人才,是一个困难的题目。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正是一个这样天才云集的“教育特区”,正逐步探索一条解决“钱学森之问”的道路。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对钱班进行了五年跟踪研究的教育学者王金羽,一起看看这群顶尖的年轻人如何成长、成才。
👨🏫嘉宾简介
王金羽,辽宁大连人。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长期关注并研究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教育改革实践,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时间轴
3:06“钱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
5:27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钱班”要如何改革
10:09 经验和知识要如何整合在一起
13:44 “减学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17:21 兴趣调动是工作组的重要工作
20:25 有兴趣做科研了,经费怎么办?
21:45 推着学生走出清华园
26:12 大学教育是一个通向伟大而平凡之目标的伟大而平凡之手段
29:02 好奇心并不是稀缺的
31:58 “钱班”的翘课率太低竟成为问题
37:10 用仪式感和互相帮助对抗压力
42:32 摆脱“不犯错”的路径依赖
45:21 自主做研究不是“自己一个人”做研究
48:17 毕业后“钱班”的学生都去做了什么?
53:35 天才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
58:24 想学习“钱班”经验,是系统性工程
01:04:30 在文科学习中推广“钱班”经验,可行吗?
01:05:46 个人与自我的评价体系问题是成长必修课
01:07:05 请记得自己的珍贵
本期提到:
“钱班”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或TEEP)创立于2009年,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唯一定位于工科基础的试验班。其使命是:发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技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创新型人才,探索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钱学森先生是全球华人中近代最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的前身—“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创办者。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创办旨在秉承钱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型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健全人格、领导力和突出创新研究和发明能力的人才。
郑泉水
郑泉水,江西金溪人,中国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其科研成就卓著,曾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非椭球Eshelby难题及结构超滑技术等领域取得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自2009年起,郑泉水主持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开展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构建了“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等创新模式。该教育实践于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他进一步发起成立深圳零一学院,致力于将“钱学森班”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此外,郑泉水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于2018年在深圳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超滑技术研究所,促进前沿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的转化。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现代教育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核心理论,主张教育应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倡导“从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与经验激发儿童内在生长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9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创立实验学校,实践教育理念,影响全球教育改革。
杜威重视民主与科学的互补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应胡适、陶行知等学生邀请访华,在中国多地讲学两年余,传播民主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界与思想界。
✂️幕后制作
主播:刘宣伯
剪辑:刘宣伯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嘉宾简介
王金羽,辽宁大连人。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长期关注并研究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教育改革实践,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成果。
✒️时间轴
3:06“钱班”是一个什么样的班?
5:27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钱班”要如何改革
10:09 经验和知识要如何整合在一起
13:44 “减学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17:21 兴趣调动是工作组的重要工作
20:25 有兴趣做科研了,经费怎么办?
21:45 推着学生走出清华园
26:12 大学教育是一个通向伟大而平凡之目标的伟大而平凡之手段
29:02 好奇心并不是稀缺的
31:58 “钱班”的翘课率太低竟成为问题
37:10 用仪式感和互相帮助对抗压力
42:32 摆脱“不犯错”的路径依赖
45:21 自主做研究不是“自己一个人”做研究
48:17 毕业后“钱班”的学生都去做了什么?
53:35 天才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
58:24 想学习“钱班”经验,是系统性工程
01:04:30 在文科学习中推广“钱班”经验,可行吗?
01:05:46 个人与自我的评价体系问题是成长必修课
01:07:05 请记得自己的珍贵
本期提到:
“钱班”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或TEEP)创立于2009年,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唯一定位于工科基础的试验班。其使命是:发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技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创新型人才,探索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钱学森先生是全球华人中近代最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的前身—“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创办者。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的创办旨在秉承钱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型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健全人格、领导力和突出创新研究和发明能力的人才。
郑泉水
郑泉水,江西金溪人,中国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其科研成就卓著,曾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非椭球Eshelby难题及结构超滑技术等领域取得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自2009年起,郑泉水主持创建并领导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开展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构建了“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等创新模式。该教育实践于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他进一步发起成立深圳零一学院,致力于将“钱学森班”的成功经验拓展至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此外,郑泉水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于2018年在深圳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超滑技术研究所,促进前沿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的转化。
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现代教育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核心理论,主张教育应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倡导“从做中学”,强调通过实践与经验激发儿童内在生长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9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创立实验学校,实践教育理念,影响全球教育改革。
杜威重视民主与科学的互补性,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应胡适、陶行知等学生邀请访华,在中国多地讲学两年余,传播民主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界与思想界。
✂️幕后制作
主播:刘宣伯
剪辑:刘宣伯
责编:刘宣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我们有四个常设栏目:【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订阅“人文清华播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吕卉
1个月前
甘肃
4
是不是只有清华钱班才能采用如此的培养方式,感觉大部分普通大学生只是能混过大学,自己在大学过的舒服,大学毕业能找一个稳定能糊口的工作。感觉很难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
Hikerchen
1个月前
广东
3
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感觉,清华的经费丰厚、项目丰富,老师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反观之,众多高校缺失经费缩减,项目稀少,导致老师知识陈旧,学生的就业都成问题,何谈多样化发展?其实好的教育课题应该寻找在在资源受限,学生起点低的条件下,毕业生的社会成功率却很高,这样的高校成功案例才有复制的意义。衡量清华钱班的探索价值不在于聪明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发展而实现的个人成功,而是其个人未来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多大价值,清华人要多些情怀,少些功利!
Vanessa栗
1个月前
浙江
2
想了解一下研究论文或者根据这个研究出版的成果书籍
check117
1个月前
广东
1
30:59 对问题的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我上博士才慢慢开始培养的能力,羡慕
whenwhen
1个月前
广东
1
知网搜了下 还没上线博士论文,期待😊
blakeM
1个月前
河南
1
跟着标题点进来的,但听了后,不知道讲了什么,感觉像是看了个新闻,明天就忘了。
韧勉
1个月前
北京
1
十年前刚在清华读博时,得益于学校教育学院的实验教学,记得15年的寒假专门培训了一星期如何上课、如何通过团体协作活动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当时,我也有幸成为了两门也是在清华学堂上课,关于如何教学生读书写作演讲的小班课程的首任总助教,那两门课一门叫“大学精神之源流”,是秋季学期开课,全校都可以选。一门叫“学术之道”是春季学期开课,只能是钱班姚班六大专业的精英孩子上课。
学术之道的课程强度很大,一学期推荐的12本书单,每周要求学生读一本书写一个小书评,然后200人的全大班选10个优秀作业,我的班级创造过12个学生期末有11个学生拿过优秀作业的光辉纪录。那个书单都是我认认真真读完的,后来该课一度被学生骂为“死亡之道”。
那两年的教学生涯也让我在博士阶段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得到的教学训练以及因此结识的好朋友们也让我受益至今。那些当年教的时候还是大一的孩子,现在有的哈佛博士毕业了,有的在北京买房了,好几个结婚两三年了,对象还是在学堂班上课结识的地方,现如今我们那两门课已经脱胎成写作中心的课程了,听到这个播客感觉又回到了当年,感慨万千。
锦鲤湖里的锦鲤鱼
2周前
河南
0
讲的真好,让我看见了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以及找到自己热爱的重要性。最让我感慨的是什么是人才!希望人才都能留在中国
某戴同学
1个月前
天津
0
都是国之重器
三金_87n3
1个月前
山东
0
每一个碎片化时间都愿意点进来,听完全文,有些感动。时不时也会冒出楼上的想法:这是清华和天才的结合结果。不过,很多小片段,小故事,小金句让我愿意相信,即使不追求全面化,系统性的脱胎换骨,也可以将一些情怀,一些理念,一些坚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刚成为一位青椒,疲累于科研与教学与杂事的时候,还是收到鼓舞了。期待出版,想要细细读一读📚
HD997664v
1个月前
上海
0
看到了极有天赋人如何被培养得更好的许多例子,他们是人类的上限。人类的科技靠他们迭代。听着感觉博主讲的案例更多是清华钱班结果,而非看到他们作为人探索自然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