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62分钟
播放:
3.34万
发布:
7个月前
主播...
简介...
上海是一座活在记忆与重构中的城市。从石库门的烟火气到霓虹灯下的摩登,从《繁花》的沪语对白到木心美术馆的《上海赋》展览,这座城市有着对艺术和时尚的精致追求,也有“睡衣上街”的市井浪漫。
本期节目中,周轶君与艺术家陈丹青、短视频创作者Papi酱、LVMH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闲话了各自记忆中的那个上海。拆迁的轰鸣、消失的中山装、公交车上中英混杂的报站声……这些散落的城市碎片,也正是上海人集体记忆的拼图。
本期视频版可前往优酷人文频道观看:v.youku.com?
/本期内容/
* 5:24 陈丹青:《繁花》让我“又掉进”上海里了
* 6:00 Papi酱: 没想到能用沪语来演戏
* 8:57 求证:王导真的不给剧本吗?
* 10:56 追忆 90 年代的上海
* 11:07 吴越:美妆是怎么在上海发展起来的?
* 13:07 当时的上海就像个工地
* 16:04 陈丹青:92 年我回国的时候,发现公交车卖票员开始用双语报站
* 19:27 Papi酱:小时候好像大家都会点乐器
* 21:57 陈丹青:想念上海并不是因为「思乡」情结
* 23:01 周轶君: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乘风凉」
* 24:30 Papi酱:而我很难忘记的是大粪车的味道…
* 25:27 吴越:「时髦」这个词就是从上海开始的
* 28:00 周轶君:但大家也会穿着睡衣睡裤上街
* 30:49 陈丹青:当时上海的工人阶级也会描眉毛涂口红上班
* 31:34 吴越:上海人对「精致」的追求从哪里来?
* 32:54 吴越:我们这代人开始要解决怎么给上海「招魂」的问题
* 33:34 陈丹青:这正是我要办《上海赋》的原因
* 36:14 周轶君:小时候会觉得「不像上海人」是句褒奖
* 37:09 陈丹青:上海人其实蛮委屈的
* 42:09 陈丹青:王家卫、木心并不是上海人,但为什么他们能写出上海的味道?
* 45:30 Papi酱:拍《繁花》完全是即兴表演的路子
* 47:49 陈丹青:纽约人怎么怀旧?
* 49:19 拆迁迷思
* 59:24 我们都很喜欢《上海赋》里一张“发呆”的照片(摄影:陆元敏)
/本期嘉宾/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
Papi酱:短视频创作者,演员
吴越:LVMH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丹青的小学同窗
周轶君:媒体人,曾是全球唯一驻加沙战地女记者,出版过《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他乡的童年》导演,优酷人文谈话节目《第一人称复数》发起人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作品/
* 雍和、陆元敏:皆为上海纪实摄影师,两人的作品与共同构成《上海赋》展览中 90 年代上海影像档案。
* 《繁花》: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小说,以沪语对白还原90年代上海风情,剧中“夜东京”场景引发集体回忆。
* 革命样板戏:1966-1976 年期间官方主导创作的戏剧形式,其中《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灯记》《海港》弦乐四重奏皆改编自沪剧。
* 《霓虹下的哨兵》:沈西蒙经典话剧,讲述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八连在南京路抵制“香风”腐蚀的故事。电影版1964年公映曾引发全民热议。
* 罗兰·巴特的摄影理论:陈丹青节目中引用“此曾在”(Ça a été)概念,解读老照片中“青年在他房间的那一刻曾经有过”的时空对话感。
* 《上海赋》展览以木心同名散文为纲,开始的展墙上先后是鲁迅、张爱玲和木心有关上海的文字。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文案:@陈皮屁屁
本期节目中,周轶君与艺术家陈丹青、短视频创作者Papi酱、LVMH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闲话了各自记忆中的那个上海。拆迁的轰鸣、消失的中山装、公交车上中英混杂的报站声……这些散落的城市碎片,也正是上海人集体记忆的拼图。
本期视频版可前往优酷人文频道观看:v.youku.com?
/本期内容/
* 5:24 陈丹青:《繁花》让我“又掉进”上海里了
* 6:00 Papi酱: 没想到能用沪语来演戏
* 8:57 求证:王导真的不给剧本吗?
* 10:56 追忆 90 年代的上海
* 11:07 吴越:美妆是怎么在上海发展起来的?
* 13:07 当时的上海就像个工地
* 16:04 陈丹青:92 年我回国的时候,发现公交车卖票员开始用双语报站
* 19:27 Papi酱:小时候好像大家都会点乐器
* 21:57 陈丹青:想念上海并不是因为「思乡」情结
* 23:01 周轶君: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乘风凉」
* 24:30 Papi酱:而我很难忘记的是大粪车的味道…
* 25:27 吴越:「时髦」这个词就是从上海开始的
* 28:00 周轶君:但大家也会穿着睡衣睡裤上街
* 30:49 陈丹青:当时上海的工人阶级也会描眉毛涂口红上班
* 31:34 吴越:上海人对「精致」的追求从哪里来?
* 32:54 吴越:我们这代人开始要解决怎么给上海「招魂」的问题
* 33:34 陈丹青:这正是我要办《上海赋》的原因
* 36:14 周轶君:小时候会觉得「不像上海人」是句褒奖
* 37:09 陈丹青:上海人其实蛮委屈的
* 42:09 陈丹青:王家卫、木心并不是上海人,但为什么他们能写出上海的味道?
* 45:30 Papi酱:拍《繁花》完全是即兴表演的路子
* 47:49 陈丹青:纽约人怎么怀旧?
* 49:19 拆迁迷思
* 59:24 我们都很喜欢《上海赋》里一张“发呆”的照片(摄影:陆元敏)
/本期嘉宾/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
Papi酱:短视频创作者,演员
吴越:LVMH 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丹青的小学同窗
周轶君:媒体人,曾是全球唯一驻加沙战地女记者,出版过《中东死生门》《走出中东》,《他乡的童年》导演,优酷人文谈话节目《第一人称复数》发起人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作品/
* 雍和、陆元敏:皆为上海纪实摄影师,两人的作品与共同构成《上海赋》展览中 90 年代上海影像档案。
* 《繁花》: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小说,以沪语对白还原90年代上海风情,剧中“夜东京”场景引发集体回忆。
* 革命样板戏:1966-1976 年期间官方主导创作的戏剧形式,其中《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灯记》《海港》弦乐四重奏皆改编自沪剧。
* 《霓虹下的哨兵》:沈西蒙经典话剧,讲述上海解放初期解放军八连在南京路抵制“香风”腐蚀的故事。电影版1964年公映曾引发全民热议。
* 罗兰·巴特的摄影理论:陈丹青节目中引用“此曾在”(Ça a été)概念,解读老照片中“青年在他房间的那一刻曾经有过”的时空对话感。
* 《上海赋》展览以木心同名散文为纲,开始的展墙上先后是鲁迅、张爱玲和木心有关上海的文字。
出品制作:优酷人文
文案:@陈皮屁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芒小菓
7个月前
山东
16
17:44 哈哈😆papi不愧是【徐汇一只猹】
抱月_yx
7个月前
江西
8
18:26🥰原来papi是上海女中的
饺力惊人
7个月前
上海
8
21:07 90年代的当下,人没有特别的感觉,甚至会抱怨,但现在大家都很怀念。那么现在呢?2020年代,二三十年后,也许又会怀念2020年代。好像人总是忽略当下的好。
甜蜜大橘子
7个月前
上海
6
38:19 作为一个北方人,现在在上海生活,老公也是上海人,我在跟老家长辈相处和被吐槽的过程中,有点悟到了老一辈北方人说上海人小气的原因。我个人体会有一方面是语境上的差异,有些年长的北方人不管做不做到,习惯说大话,喜欢揽事,喜欢打包票,但很多时候是没有下文的,但他们觉得说这话的当下显得自己很大气,豪爽,然后上海人给我的感觉是不轻易揽事,但只要答应了基本都会做到,或者做不到就要提前说明,这样就会有北方人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爽快。但对于我这代年轻人来说,我会更喜欢上海这种想法,更实际更实惠一点,而不是很虚的场面话。(叠个甲,我的观点采样样本仅来自于我身边的长辈亲戚,不代表更多北方人,北方人还是很爽快的!)
雨山x
5个月前
北京
5
28:19 “其他城市有睡衣吗?”……哈?那我们小时候睡觉穿的是什么?好高的姿态哦
VV_zhu
7个月前
北京
4
奇妙的组合
饺力惊人
7个月前
上海
3
51:00 张园动迁时,我特意去看了下,那里有三拨人,仿佛在平行空间。第一拨人:忙着搬东西的住户,往公兴搬家车上扛东西。第二拨人:收旧货的,一边拉行李箱一边说“好东西都没啦”。第三拨人:老外和个别年轻人,他们蹲下来手刨动迁住户扔掉的“垃圾堆”,试图“挖宝”,然后他们会站起来互相交流认识加社交媒体。
____行路
7个月前
上海
2
咯期倒蛮好侪用上海闲话录额
慢慢_fNaM
7个月前
上海
2
37:03 我也曾被表扬“不像上海人”。😅
网络邪心
7个月前
贵州
2
20:54 想起一个老剧《老房有喜》 设立了我对上海人文风情的初步印象
ym_gu
6个月前
上海
2
年轻时候以被表扬不像上海人为荣;回头看看,骨子里还是上海人,这种审视自己的过程非常有意思
HD212158b
7个月前
广东
1
papi?!
在下高等游民
7个月前
四川
1
让我们欢迎papi 老师👏
barbara的美丽人生
7个月前
河北
1
39:40 我们这里的国棉厂,建国后苏联援建的大项目,有很多上海来的技术工人,还有天津来的。
奇岸
7个月前
瑞典
1
38:45 是的,大三线建设也是的,很多人从全国各地到西北西南地区支持建设。
Paranoevild
7个月前
日本
1
09:42 经典操作
蝉的夏天
7个月前
江苏
1
14:46 笑死,这种过不了马路的感觉我在德黑兰试过……
Joe-XU
7个月前
中国香港
1
36:57 像上海人 是骂人 哈哈哈
JaneLemonade
3个月前
北京
1
49:10 国外的老房子大部分都留得更好一些,还不许随便动,可能还在给一些单位使用,但是不能随便装空调之类的设施,这种方法其实可能更有利于保存
勐戈
4周前
北京
0
神州…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