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00分钟
播放:
2,109
发布:
3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请随意组合标题中的文字顺序(原:变成玩家的文学作者与读者)


因字数无法放入所有的 Shownotes


全文可见落日间推送《E33 作者 | 玩家 | 文学 | 读者 | 变成 | 的 | 与


本期是和跳岛FM(Vol.108 像玩家一样作诗,像诗人一样游戏)的串台,落日跳岛特别节目。


文学作者看似更加自由,但在文体脉络中依然得有所遵循,在漫长世代的文学经验中,说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一个个有所约束的玩家,或许不为过。(朱琺)

嘉宾





Timeline


00:00 Brian Eno - 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


00:10 落日间开场


05:55 播客开始,播客嘉宾介绍


09:10 嘉宾的游戏经验,广义与狭义的游戏


12:26 嘉宾读嘉宾用嘉宾做的《写首诗吧》中嘉宾提供的词盘合作的作品


14:55 玩游戏后的阅读经验,对游戏的想法,有趣的集句


19:23 作者和版权问题


21:00 《写首诗吧》的新更新!


23:45 重复或押韵,与声音做游戏好玩在哪里?


26:52 对乔治佩雷克《消失 La Disparition》的翻译


31:05 超现实主义vs乌力波:规则会让写作更自由吗?


37:00 文学与数学的美


40:40 诗歌数量与质量的隐隐不安


44:20 计算机是否能够生成文学和叙事?


54:20 游戏和文学第二人称的邀请


63:15 作为迷宫制造大师的作者


66:30 全知,限知与无知的作者


71:00 云玩家与云观看?


74:04 乌力波小说是只靠点子就可以成立的观念艺术吗?


80:14 「形式大于内容」的伪命题


86:10 想象数字时代文学:线性印刷媒介外的无限可能


Tony yet,小河《二十面体:乌力波


佩雷克是法国文学团体乌力波的成员。这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成是游戏来玩的一个团体。而且他们的目标,是发明新的游戏玩法。诚如乌力波成员雅克·杜沙陀所言:作家一直都在使用结构:有些人是有意识地,有些人是无意识地,而有些人则坚信结构只是随时间的流逝而日渐被人们接受的某种习惯。我们直观的会认为,随时间积累而养成某种创作之习惯,这是必然的。但假如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所有显而易见的事物都是可疑的。那些普遍被人们接受,并构成了无数创作者之经验的形式,其背后隐藏了某种底层的结构。只有通过系统地探寻才能发现它们。这样的探寻活动,除了可以让我们发现某种底层结构,还有助于我们发现全新的创作结构。

山中天 | 乌力波60周年:从自己制造的迷宫中逃出去


“Rat qui construit le labyrinthe dont il se propose de sortir” 想从自己制造的迷宫当中逃出去的老鼠 ——乌力波官方定义

活动回顾 | 电子游戏中的故事机器 | 厌氧菌 x 落日间 x 二十面体


"乌力波60周年系列"最后一场线上活动将于北京时间今天下午2:00在老地方lofish举行。厌氧菌和叶梓涛将会用游戏直播的形式和大家一起玩玩 Pendragon 这个游戏。和其他交互叙事类游戏相比,Pendragon采用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游戏机制:在桌面棋类游戏中找到了灵感,以棋盘态势近乎无限的可能性为原料,创造出一个叙事生成引擎。

btr《上海胶囊


朱琺《安南怪谭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歌曲《自挂东南枝》,又被多次改编《十万个冷笑话》片尾曲


亲朋无一字 自挂东南枝 人生在世不称意 不如自挂东南枝


《写首诗吧》新词盘更新


泡泡骚 PopSockets x 是光诗歌 x NExT Studios《你好呀,大山里的小诗人



2022年夏天,手机气囊支架品牌泡泡骚PopSockets与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是光诗歌」一起,以三首来自乡村诗歌课的作品为灵感,设计出3款晶莹剔透的手机气囊支架。

「是光诗歌」通过为三至八年级当地教师提供系统诗歌课程工具包和培训,已经覆盖到全国27个省份。「是光诗歌」教大山里的孩子写诗,不是为了培育诗人,而是想告诉他们: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里,要拥有探索的热爱,要保持感受的敏锐,即使愤怒,也可以用一首诗慢慢舒展。

腾讯旗下最年轻的工作室 NExT Studios也参与到这个企划中来,将「是光诗歌」孩子们的诗剪成了掉落下来的句子,作为小游戏《写首诗吧!》的最新词盘。你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收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大山里的小诗人们一起合力作诗。


此次联名产品每卖出一份,泡泡骚就会给一个孩子支持一学期的诗歌课。您可以在泡泡骚PopSockets天猫旗舰店里搜索「是光诗歌」参与本次公益活动。


在《把大山里孩子的诗歌,做成了晶莹剔透的泡泡骚》看看孩子们写的诗与泡泡骚 PopSockets


朱琺《仝聲詩(之一) 诗视/听觉的异端》全诗740字皆为yi音


﹨﹨﹨-- ﹨/﹨﹨﹨ -/-∨﹨ ﹨﹨∨-/

曎熠驛依依,翼宧枍栺圪。一夷伊逘霬,屹屹庡繄扅。

﹨-//﹨ ﹨﹨--﹨ ∨﹨﹨﹨/ ﹨﹨∨﹨﹨

翳依謻疑異,仡仡噫噫繹:“逘霬裔埸儀,艗圛轙逸逸。

朱琺兄在《仝聲詩(之二)》中做了写作的说明


〈一一一一一〉一詩無疑,在聽覺上也是如此,必然沒有一個人在第一次聽聞這首詩時能理解它的意思。而與此同時,它不僅僅聽不懂,而且看不懂:爲了達成一次完整的敍事,表現確切的意義,我必然最大限度地調用近700個yi字的語義積極性,大量生僻字,以及異體字包括古字、俗字、地域字、奇字等等,乃是文本編織時的偏愛。…… 我還要嘗試探討的是:詩歌在從訴諸于口耳到訴諸于手眼的進程中若干遺留在時間縫隙中的問題,文本與現場的不完全匹配、感官之間的不完全協調、編碼解碼進程中的損失與挽救,等等。

《山花》2021年第9期 朱琺《游戏·写作,或游戏的写作?——关于拼音小说规则加码的八问八答》


佩雷克这两部小说当然也是视觉上的缺席与排他,不过,更本质的还是对语音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激发。佩雷克创制的拼音小说,也就是在用小说的方式,深入到语言的层面来思考文学的声音基础问题,来推敲其事件乃至虚构的可能性;在这里,我既是他设定的游戏的一个玩家,但正由于汉语、汉语的声音不同于法语与意大利语,所以,我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成了一个作者。

《消失》(La Disparition, 英文译作 a void)是乔治佩雷克遵循 Oulipo 的限制创作于1969年的小说,全书完全没有使用字母 e,没有标志总是缺席的标志,《消失》中 e 的缺席宣告了一个更广泛的、精明的关于损失、灾难和哀悼的话语。佩雷克不能在他的小说中说出「父亲」、「母亲」、「父母」、「家庭」这些词,他也不能写出乔治 · 佩雷克这个名字。简而言之,小说中的每一个「消失」都充满了意义,每一个都指向佩雷克在整个青年时期和成年早期都努力应对的存在的虚空。



《风格练习》是法国作家雷蒙•格诺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947年。这本书以九十九种不同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男子,衣着外貌有些乖张,与人发生争执,但很快就离开原地抢了个空座;之后不久,他又出现在圣拉萨尔火车站,与另一年轻人在一起,两人在讨论外套上衣扣的事情。这本书已出版三十五种语言版本;其中,意大利语译本由著名作家翁贝托•埃科翻译。



« La Terre est bleue comme une orange » de Paul Eluard est un poème particulièrement représentatif du surréalisme. 是超现实主义诗人 保罗艾吕雅的一首诗,中文翻译为:地球就像是橘子一样蓝。


Cadavre exquis 精致的尸骸,一种自动写作游戏,后续也有绘画的版本。


关于雷蒙格诺《一百万亿首诗》与数字性/数学性,友人李沐杰有很好的介绍


《一百万亿首诗》:读书游戏、文学机器与束手就擒的读者


《一百万亿首诗》作为刊印文学实际上已具有了数字性。数字性不仅是一种只存在于数字与计算机技术中的特质,任何有限、离散系统都可以被认为具有数字性。《一百万亿首诗》的语言范畴既包括符号语法层面,也包括形式层面,即阅读语言的行为。我们可以将这一语言范畴称为语言行动。它的数字性可以体现于可操作型写作(operative writing)和赛博文本(cybertext)当中。


雷蒙·格诺《符号、数字和字母》


另外一个现在很流行但十分错误的观点是,把灵感、对潜意识的探索和自由等同起来,把偶然、自动和自由等同起来。但是,这种盲目屈从于冲动的所谓灵感,实际上是一种不自由。一个按照他熟悉的某些规则创作古典悲剧的作家,比起一个靠头脑里灵机一动而创作的诗人,要自由得多,因为后者要受那些他还不知道的规则的约束。

豆瓣秃顶会会长 朱岳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秃子总会掉光


*啪嗒学(Pataphysique)在中国的传播*


德勒兹 | 雅里的啪嗒学如何为现象学开辟道路


尚杰 | “啪嗒学”:当雅里爱上埃及艳后的鼻子


艾柯《开放的作品


作品与阅读的开放性之间不可否认的辩证关系。作品是开放的,只要它仍是作品,一旦超出这一界限,开放就成了噪声。...这个场使符号与接受之间的关系成为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使之成为荒谬的对话,那样的话,符号就不是符号而是噪声,接受就不是接受,而是唯我论的谵语。

伊塔洛·卡尔维诺《文学机器》《控制论与幽灵》


在对当今世界进行审视的文化方式当中,有一种倾向同时出现在很多地方:从很多角度来讲,世界越来越被看作断续,而非连续的。我所使用的“断续”这个词,是从它的数学意思上来讲的,“断续”的数量,也就意味着它是由几个分开的部分组合而成。到昨天为止,思想在我们看来还是某种流动的东西,令我们回想起一些线性的画面,比如一条流动的河,或者从线团上拆出来的一根线,又或者气态的画面,就像某种云彩。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它经常被称作“精神”。而今天,我们倾向于将它视为一系列断续的状态,或者数量有限(一套巨大但有限的数字)的传感器和控制机构上面的脉冲的组合。

爱伦坡《写作的哲学


我认为《乌鸦》一诗是我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我意欲让它来证明其创作过程同机遇和直觉毫不沾边——这篇作品是用解决数学问题所需的精确和严谨一步步完成的。


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中文收录在《小径分叉的花园


那位思想家指出,所有书籍不论怎么千变万化,都由同样的因素组成,即空格、句号、逗号和二十二个字母。他还引证了所有旅人已经确认的一个事实:在那庞大的图书馆里没有两本书是完全相同的。根据这些不容置疑的前提,他推断说图书馆包罗万象,书架上包括了二十几个书写符号所有可能的组合,或者是所有文字可能表现的一切。


数字网页版的《巴别塔图书馆》可见 Library of Babel


那些厌倦了在图书馆的胡言乱语中寻找意义的人,可以把阅读这些杂乱无章的经文作为一种冥想。最终,你的大脑学会不再寻找或期待意义。


游戏版本的《巴别塔图书馆


以落日间为主题的《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 BullshitGenerator》


落日间,到底应该如何实现。 可是,即使是这样,落日间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就我个人来说,落日间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这样看来, 既然如何, 要想清楚,落日间,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经过上述讨论, 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吉姆·罗恩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要么你主宰生活,要么你被生活主宰。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从这个角度来看, 落日间因何而发生。

因字数无法放入所有的 Shownotes,全文可见落日间推送《E33 作者 | 玩家 | 文学 | 读者 | 变成 | 的 | 与》。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Fausal
3年前
7
太棒了太棒了这个节目!!!!!听到真的太开心了!!!!!!!
叶梓涛
3年前
4
搬运朱琺老师的朋友圈:兒戲之節,跳島&落日間上線新一期播客,Btr兄與兩位主播潤哲君、梓濤兄,還有我一起聊了聊遊戲與文學——看上去很應景。 回憶了一下,上週五錄音時我提/想到了以下六點: ※超現實主義可以被轉碼為三種不同形態:「超級-現實主義」、「超越現實主義」和「C(h)ao,現實主義」——最後一項其實還可以向下展示三個分支。超現實主義擅長做減法,烏力波總是做加法; ※黃魯直「無一字無來處」及集句都是詞盤寫作,視前人爲原料。集句和詞盤操作是文學的「版塊運動」; ※雷蒙・格諾《百萬億首詩》意在詩的數量,而詩的質量問題在萊姆的《機器人大師》裡所造的機器詩人那裡已經解決; ※故事的敍述者在小說史中可能經歷過從全知到限知的進程,接下來,也許會出現「無知視角」的敍述; ※當走進一個旅館,就會發生一起隨機傳送。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家旅館。所以才會有《命運交叉的旅館》; ※速通玩家讓game變成Olympic games,旁觀玩家/雲玩家/陪玩的人讓遊戲變成戲,人生如戲啊。
短路天兵生
3年前
4
19条评论,结果4条是叶佬自己,背后真相让人不忍
叶梓涛
3年前
4
btw,btr老师很喜欢玩 Wordle 而且超强
叶梓涛
3年前
2
搬运btr老师的朋友圈:🎾🍷🛼📱🅿️🟣
叶梓涛
3年前
2
耿辉老师评论:刘宇昆的一个访谈,最后提到了一些游戏方面的内容,刚好前几天你在跳岛也讲了自己的写诗游戏,所以分享给你。 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705/8529463.shtml Q:如今人工智能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许多作家也都在利用AI辅助创作,碰撞出全新的灵感火花。你对此是怎么看的?会考虑开发一个替自己写作的“AI刘宇昆”吗? A:我已经开发出来啦!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人机合作的创造性工作十分感兴趣。二十余年前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写了一个基于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和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Edna St. Vincent Millay)作品集构建的马尔科夫链脚本,会随机吐出一些乱七八糟的诗行(我把那些诗用作电子邮件签名)。从那时起,我就热切地关注着NaNoGenMo(国家小说生成月,衍生自著名的NaNoWriMo国家小说创作月,作者/程序员在一定时限内编写出帮自己创作的程序)参与者的各种实验,以及像罗宾·斯隆(Robin Sloan)这样极富前瞻性的先驱者的点子。我也会玩一些Twitter生成器,可以自动生成有趣的、类似诗歌的文字。 疫情期间,我用谷歌提供的TensorFlow框架构建了一个名为“robo_ken”的循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由于我的显卡功能不够强大,我只能在谷歌的云服务器上运行它。我用我的全部作品作为训练它的语料,然后再让它去写点东西。虽然它生成的大部分内容都无法使用,但有一部分的行文却非常有趣。最后,我把那些可用的文本化作了一个新故事的核心,“每个与人类合作的AI都需要知道的50件事”(50 Things Every AI Working with Humans Should Know)。这个故事备受读者喜爱,已经入选了好几个年度最佳选集。 我现在正在GPT-3上进行一些实验。希望能尽快开发出一些有趣的事情好与大家分享! Q:于2020年三月份发售的switch平台游戏《动物森友会》(Animal Crossing,以下简称《动森》)火遍全球,成了许多人疫情隔离期间的精神寄托。你也是一名《动森》玩家,曾非常热衷于岛屿建设,还因为一直看不到流星而懊恼。你为什么喜欢《动森》呢?你怎么看待《动森》这样一个拥有较高自由度的建设型游戏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A:我对电脑游戏作为一种非传统/新兴/颠覆/朋克的叙事媒介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学术界有一个长期争论,即游戏应该更关乎玩本身(玩耍派,the ludic theory),还是讲故事(叙事派,the narrative theory)。我认为《动森》和同类型游戏格外有趣,因为与其说是它在讲述某个故事,不如说是玩家在用它讲故事。《动森》的游戏目标其实是很容易实现的,你只要稍玩上一阵子就可以很快“通关”,但玩家在那之后依然可以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游戏中的人物和物品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比如说,我的女儿们就喜欢用《动森》来制作游戏电影。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完全丧失了写作的能力和心境,但我起码可以依靠《动森》的节奏来演绎一个故事。对此我永远心怀感激。 Q:拜访你的岛屿时,你曾兴致勃勃地带着我去参观你的竹林,说那里很像《蒲公英王朝》中法拉公主的庭院。你会考虑通过《动森》或《我的世界》(Minecraft)这样的游戏平台展现整个达拉大陆的盛景吗?你对诸如编程、3D建模这样的电子艺术表现形式也颇有心得,在写作之外,是否想过用其他方式“创世”? A:哈哈!我估计是没那个耐心在《动森》里搭建达拉大陆了——感觉比写作还难呢。我对VR(虚拟现实)很感兴趣,所以我将来可能会想尝试用VR來演绎达拉的世界。
短路天兵生
3年前
2
不得不说,在此之前我也是一个“内容必须大于形式”的拥护者。想说朱琺老师也提了,数量是容易满足的,但追求质量并不那么简单。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一回事儿…… 我长久以来对于“诗歌”抱有偏见,一直觉得说硬去凹格式、造型,追求奇技淫巧,却像走了弯路,而说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感觉实在舍本逐末,挺傻的。 但由节目,瞎想到一点是之前被科普过:人们接触一个故事,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会“相信”它。 这种相信并不是说真的信以为真,而是沉浸其中。比如,我们会为《魔戒》中人物的命运感到忐忑,会去认真讨论他们的困境与弧光,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故事。 这种“相信”的背后,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托老给魔戒编“世设”的故事想必很多人有所耳闻,最重要、最著名的无疑就是为各种族编创语言。 这种平平时想想,必定会被打成劳神费力、舍本逐末的“无用功”,却开创了“奇幻世界”先河的关键一步。 形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魔力”。 上面提及的“相信”还有后续。即是说,当我们沉浸在一个故事里时,有很多种可能被“踢出来”,也就是“出戏”。其中很可能的原因,比如故事剧情逻辑硬伤、人物的行为动机错乱等等。 由此其实想到了“解谜书”。所谓解谜书有点类似于“元小说”的概念,如《特修斯之船》。随书会夹带各种纸片、小道具等,大部分还会(很偷懒)地使用手机APP进行辅助,阅读过程夹杂解谜。 我曾经是非常期待这个品类的,说过一句话叫做:还有比“半夜在自己的书房里翻阅怪奇档案,破译神秘信息”更加“调查员”的事情吗?(“调查员”为“克苏鲁神话”标配主角) 比较可惜的是,作为一种与众筹强关联的新兴出版物,解谜书突出的就是一个“噱头大”,接触过太多敷衍了事的产品。但,当所有道具在桌上铺开时,还是很快乐的。 现在反思,可能作为一般受众,会更容易感受到“内容”的好坏,却不大能对于“形容”有深入的反思。 另外,本期还提供了一个对于“云玩家”的“声讨”点(笑):在于,云玩家很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而不敢“走进”作品。
直流电DC
3年前
1
来啦
噜噜哩
3年前
1
有趣!
重启试试
3年前
1
01:34:36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HD793838z
3年前
1
17:43 哈哈哈做个菜吧
火花青年
3年前
1
53:49 这段机器逻辑的例子非常的维特根斯坦,我们太过自然的使用日常语言,以至于忽视了语言背后存在的无数共识和逻辑
这只耳朵
3年前
1
这期好有意思,btr老师超有梗,猛戳笑点!!!落日间太棒啦!!!
Duke_zzz
2年前 中国香港
0
30:45 想到之前跟着袁老师做过风格练习哈哈哈,怀念
HD777936u
2年前 北京
0
额,那个时间点还没有chatgpt
Iris狂喝抹茶
1年前 上海
0
真的好棒
云树
3年前
0
13:47 好想玩那个写诗的游戏!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