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复杂的写作技巧,而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拥有充沛的感情才能够读好的书,这本书是伊藤比吕美的《闭经记》。
讲女性的书很多,女性主义的理论书也很多。大部分人的作品里,都或有意、或无意地想要强调「时代使命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揭露这个社会里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不公。
伊藤比吕美的这本书更洒脱、也更温情一点,能够感受到那种不过于自我主义的自爱。
喂,你怎么这么形容男人?
说实话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形容,男人是「湿抹布」这件事。
「男人年纪大了,越来越远离社会,感兴趣的事情越来越窄,只是坚定地守着他自己的时间和他自己的生活。友人也渐少,性格越发顽固无情。坊间会把这种人称为湿抹布。」这里是形容比吕美的伴侣,可能是担心她的老公买书回去读,发现她把自己形容成湿抹布,会心里难过,又找补一句「啊呀,失礼了,改成濡湿的落叶吧」。
其实「濡湿的落叶」这个比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自尊心还是要维护的。比吕美又说
「夫在家里沉溺于工作,湿抹布在原地干硬了,变得臭烘烘的。其实原本可以展开来晾晒的,无奈在他看来,改变价值观是件麻烦事,他不情愿,于是就被抛在一边了」。
诗人,不矫饰的「真实」
《闭经记》与诗的关系是这样的。里面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是由短诗写成。
从内容来说,这些短诗前卫、奔放大胆,用诗的语言来写女人的思想,也挺有趣的。但是我对于这些是否是诗,还是有些迟疑的,譬如说第一章三行诗
「初冬啊,只有我,快热死了」。
比起说是诗,也可以说是被分为了三段式的一句话,甚至说成是一首歌里的歌词也不为过。比起这句,我更喜欢另外一句
「春风暴,漫山燃起,烈烈火焰」。
这就写她有一天发现,她的母亲很喜欢的一首日本演歌里,整首歌歌词都充满了让人脸红心跳的情色描述,于是比吕美就想到人到中年的母亲,当年反复地听着这首演歌,她内心是如何躁动的。
比吕美的文字是真诚的,这种真诚里有「难以驯服」的成分在里面,那就是「我会做我想做的事情,我会直接说出我内心的想法」。
不如正好来聊一下,作者的另一个身份:日本现代诗诗人。伊藤比吕美在1978年日本文坛初露头角,就是以她的诗集《草木之空》,引领了80年代女性诗潮。文学体裁里,诗总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但是我不太懂诗,唐诗我有喜欢的,宋诗就喜欢的很少了,到了现代诗,除了海子和木星,其他的诗作我也不太懂怎么去欣赏。正好,我最近也在读简·赫斯菲尔德的《十扇窗》,她是美国的诗人、翻译家。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诗的文学与艺术性。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