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
今天分享的模式很特别,也是我最近发现的一种分析模式:「拉片」。
所以准备用「拉片」的手法,来聊小说里出现的每个具体的谜题、符号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篇小说很短,如果没有读过,我很推荐你们读一读,跟我分享你们的想法。
【时间轴】
00:00 用梦境写人类历史,博尔赫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2:49 人类的起源之「造人」
04:02 浅谈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小说中的魔法师为什么在「梦」中才能造人
05:20 古希腊时期的思辨
06:30 「毒芹」符号:苏格拉底之死
07:05 西方历史上2个关键性的死亡:苏格拉底之死,耶稣之死
09:55 迈入「文艺复兴」时代
13:17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误解
15:18 难以解释:灵魂源于何处
17:16 小说里最精彩的一句话!
19:47 「因果嵌套」的小说写法
22:17 拉美作家中,博尔赫斯的特别之处:打破「魔幻」和「现实」的界限
博尔赫斯自己写的小说,大多很精炼,这是他的风格,但是这不妨碍他欣赏长篇小说,甚至是很难啃的长篇小说。他欣赏乔伊斯,认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写的很好,认为「有些句子和段落不比莎士比亚逊色」。
但是对乔伊斯后来的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那本书讲一个普通搬运工芬尼根死了,实际上没有死,那天半夜,大家都在守灵的时候,芬尼根被威士忌的酒香给唤醒了,结果大家说,你继续睡吧,反正这个现实世界也不需要你了,我们已经找到一个人替代你了。那个替代他的人,叫伊厄威客,整个小说就是写,守灵夜那晚伊厄威克的梦境。这本小说厉害的地方,在于乔伊斯试图用伊厄威客的梦境来还原、概括人类的全部历史。在这本长篇小说里,乔伊斯把现代小说里的文字游戏玩到极致,然而非常的难读。但是呢,博尔赫斯很不喜欢。不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不仅会在采访的时候公开批评他,甚至他用自己的文字来重写了那本《芬尼根的守灵夜》。
没错,我们今天想分享的,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是一篇结构非常的精巧的小说。和《芬尼根的守灵夜》一样,也是试图用梦境来概括人类的历史,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去写的。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