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法重塑内容分发逻辑的时代,在流量焦虑侵蚀创作根基的洪流中,“媒介”一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与复兴挑战。
从5月8日起,M360 媒介360启动了“媒介复兴360度宣言”行动,倡导平台方、媒体人、创作者、品牌、机构与普通用户,重返“媒介的初心”——不仅是信息分发系统,更应是推动文化、技术、公共精神与社会文明的系统引擎。
SHOWNOTES
1:22 媒介生态的文化失序是由于AI语料的低质化,造成了信息污染。
3:38 国外媒体不管是在文化领域以及社会价值方面,有很多的平衡性。
6:22 传统媒体是有文化导向性的,媒介存在的力量是对社会公共空间建设的导向。
8:20 媒介复兴,首要的就是媒介本媒要复兴。
9:27 平台是算法导向的,算法没有价值观,但平台应该责任感。
12:49 算法可能造成奶头效应,但算法跟优质内容的投入并不矛盾。
15:53 发展好的媒介,用户的参与度是非常之高。
20:19 中国媒介非常大的痛点是在于唯广告论。
PART I:媒介为何必须复兴?
媒介崩塌的真实景象,不仅仅是“内容低质化”与“注意力碎片化”,而是文明操作系统的信号断裂。以下是当下中国媒介面临的四重深层症候:
1. 算法导向失衡:从叙事退化到“段子崩塌”
短视频平台极致优化“3秒留人”的开场逻辑,将内容创作推入“瞬时娱乐”的死循环,牺牲了结构、深度、知识与情绪的层次。
2. 知识系统断裂:信息的“即焚”时代
用户每天刷屏数小时,却难以记住有价值的信息,媒体未能构建“知识的沉淀机制”。中国急需拥有如 Google Scholar 或 Netflix 般的“文化知识中台”。
3. 平台责任缺位:算法无善恶,但平台有价值观
Google 以Art & Culture、Google Scholar等公共机制,体现了媒介平台对“艺术、知识、文化民主”的承担。而中国多数平台仍停留在商业变现逻辑,缺乏内容伦理设计。
4. 创作者生态失衡:好内容难生,流量分配失公
优质创作者、知识型视频、纪实内容在算法分发中处于边缘。投流驱动一切、娱乐至上,抹杀了多样性与责任表达空间。
PART II:全球范式启示:Netflix × Google × BBC
Netflix:算法的文明担当
Netflix 不仅运用算法推荐,更将其用于内容孵化、制作预算、剧集走向的系统决策。2025年其内容投资达1300亿人民币,同时支持全球多元文化表达(《鱿鱼游戏》《纸钞屋》等)。算法不应是平庸之源,而应是文化交汇的智慧分配器。
Google:知识民主与艺术博物馆
Google Scholar收录4亿学术论文,日搜索量达35亿次,推动“知识低门槛获取”;其Art & Culture项目更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在线化,成为数字时代文化普及范式。
BBC:国家级公共媒介典范
BBC以《地球脉动》《神秘博士》《国家宝藏》等节目,构建了“公共责任+文化精品”的内容系统。不依赖流量而定义权威,以社会信任构筑价值高地。
PART III:中国媒介系统应如何重构?
1. 重建“内容责任链”:从创作机制到价值引导
平台应明确“公共文化责任”,设立专属基金扶持优质内容,并建立“结构化内容知识系统”而非单次爆款。
2. 建立“流量+结构”协同机制
不仅奖励“前3秒点击率”,更应设定“深度完成率”、“用户收藏转发比”等指标,以激励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内容。
3. 知识性与审美性内容优待机制
鼓励像《典籍里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创IP多元演进,支持“跨时空文化重构”的创意表达。
4. 内容共创机制设计升级
尊重创作者的内容资产权利,优化分润机制;区别化流量支持知识型、纪录型、艺术型内容。
PART IV:媒介的下一站:从“分发系统”到“文明平台”
媒介的终极价值,并非只是内容传输的通道,而应是构建“社会共识”、“文化记忆”与“美学秩序”的核心载体。
未来的中国媒介应不止于追逐热点,而是:
- 与科技深度协同
- 担负文化前沿的导航功能
- 构建用户知识图谱与审美地图
- 生成“社会信任”与“价值复利”
🔟 Final Takeaways|媒介复兴10条行动原则
- 媒介是社会操作系统的接口,不是娱乐分发机。
- 算法应被训练成文明的工具,不是注意力收割者。
- 内容投资不应唯投流导向,而需构建可复利的知识系统。
- 平台需确立清晰价值观,引导正向内容生态。
- 短视频不等于短视,娱乐不等于浅薄。
- 构建知识与美学并重的“结构内容推荐机制”。
- 激活创作者的参与感与共创权,优化流量与收益分配。
- 加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支持跨媒介叙事实验。
- 打造面向未来的“多模态内容价值评价系统”。
- 重建媒介的信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化的文化引擎。
在媒介成为“流量矿井”与“即焚信息工厂”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书写“媒介为何存在”。不只是为了娱乐、传播和变现,更是为了保存时代的精神,传递知识与信仰,连接科技与文化,唤起对生活的尊重与人类文明的未来自觉。
媒介的复兴,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内容的选择者、平台的建设者、创作的生产者、社会的共建者。
让我们在算法洪流之中,为文明留一盏长明灯。
欢迎你加入【媒介复兴360度 × 前瞻十日坛】的共建之中。
3个互动提问
- 你最近看过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在哪个平台被推荐给你的?为什么它打动你?
- 你是否觉得自己每天刷屏的时间在变长,但能记住的内容却在变少?你希望媒体为你提供怎样的内容?
- 如果你是一个平台决策者,你会如何改写“内容的分发算法”?你最想优先支持哪类创作者?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