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气象部门监测数据显示,7月17日8时至21日9时,该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其中,20日下午16至17时,郑州市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暴雨引发城市内涝。在郑州,长达数公里的京广隧道被水填满,200多辆车被淹没。积水也漫溢进入地铁五号线,吞噬了12位乘客的生命。
“海绵城市”为何没能阻断内涝,如何看待本轮降水引发的灾难,又该如何应对超标暴雨?
【嘉宾】
侯精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教授,陕西省水模拟及灾害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城市水利专家。
【主播】
刘昱秀,澎湃新闻记者
【收听时间轴】
02:11 此次河南暴雨致涝,主要原因何在?
04:06 面对超标暴雨,我们该怎么办?
06:06 为什么“海绵城市”没能阻止此次灾难发生?
07:49 河南多个水库超汛限水位,如何应对?
08:55 历史比照:1975年的河南驻马店特大暴雨
10:38 河南不靠海,暴雨洪涝为何那么多?
11:57 郑州京广北路隧道为何成了此次暴雨重灾区?
12:59 “京广北路隧道几分钟内被淹没”,有可能吗?
16:11 为什么洪灾的经济损失在波动性增长?
17:44 目前治理城市内涝的难点
19:07 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未来何为?
21:11 我们的应急预案有待细化
23:08 建设“海绵城市”,要满足什么条件?
24:27 “海绵城市”试点,进展如何?
25:26 算准下多少雨,还是个国际性难题
28:29 全年降雨量不平均,我国防汛压力大
29:31 暴雨来袭,城市居民如何自救?
30:31 此次暴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涟漪效应》是一档热点话题播客,由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新闻背后的故事,热点之外的冷思考,打开可能,通往更大的世界。
音频编辑|马庆隆
运营|马庆隆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