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1年的河南暴雨彻底改变了中国北方对水的认识,也改变了中国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认识。八月底,本期节目录制期间,华北正在经历极端暴雨和洪灾,节目播出在即,福建多地又再遇特大暴雨。如果极端天气是人类向命运投掷的骰子,那么当我们越来越频繁地掷到“6”,我们也许不得不面对一个真相,即那些我们所以为的天灾,其实都是人祸。

近年,疫情(全球传染病)的爆发,高温热浪的反复,山火的频发,21年的河南暴雨,还有眼下的华北暴雨、洪灾,一切都在指向一个幕后推手:气候变化。本期涟漪效应,我们想从华北暴雨聊起,分享一线记者这一次在灾难现场的见闻,也想和相关领域的专家聊聊与之息息相关的气候变化,谈谈气候变化到底是如何浸润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的,以及,未来它又会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日常、我们的社会,甚至我们的文明。

【嘉宾介绍】

刘岱宗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主管,曾任职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关注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韧性城市等议题。

刘栋

澎湃新闻国际部任首席记者,是聚焦气候变化的电子月刊《临界点》的主理人。长期关注气候变化和全球传染病议题。

陈灿杰

澎湃新闻特别报道部(澎湃人物)记者,前往华北暴雨一线,针对蓄滞洪区、灾后重建、劳动权益等议题进行系列报道。

【本期主播】

柳逸

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收听指南】

05:04 洪水中被动的人:灾难很安静,人能做的只有等待

21:12 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就像掷骰子?

31:06 欧洲人的对策:巴黎冷岛规划,荷兰的房子会升降漂浮

36:33 富人制造,穷人买单?到底什么是气候正义?

42:42 如何让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贫富阶级问题?

45:50 困在灾后现场的底层劳工:“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51:48 应对气候变化,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政府

53:01 冰川消融之痛:她们感到正在和海洋失去联系

55:19 新型流亡模式:失去历史,失去土地,成为气候的难民

57:40 社区营救与民间自救:疫情后,我们的自救模式进步了吗?

01:01:27 理想之城:什么是韧性城市?

01:05:10 我们的家园还能被重建吗?

【本期配乐】

riders on the storm——the doors大门乐队

主播...
涟漪效应
喵筱筱
林真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夏天的天
1年前 广东
2
有次跟同事聊天,说到夏天空调应该开高点,节能减排,同事说,都像你这样电卖给谁,要消费,为拉动经济做贡献😂😂😂
赛博百晓生
1年前 日本
2
我实在觉得环保议题非常需要从上至下的改革与制约,很多人对环保是无意识的。我们不看未来,甚至很多时候不在乎自己以外的人,手握权力者更是如此。即使只是问问身边很多人,最后一次认真看云或者树是什么时候,其实就能得出一些结论。如果只是祈求从下往上的改变,很多时候怀抱希望的人是很无力的。
TEETWO
1年前 广东
3
鄱阳湖真的很震惊,去年还特意去看了。
林真棒
1年前 上海
3
🌟欢迎在本集评论区写下你对本期话题的看法,我们将在留言中抽取两位听众送上图书盲盒的小礼物一份🎁
清都山水郎XX
1年前 中国香港
3
00:06 the door好评!!!
涯月落照
1年前 四川
4
如何平衡 “大部分的空气污染二氧化碳都是由少部分的富人造成的” 这种无力感呢? 普通人吃十顿环保餐少点十份餐具 敌不过有钱人开一次超跑炸街
播壳鼠
1年前 内蒙古
4
24:49 吃肉有碳排放不等于吃素碳排放就更少了,这是有相关研究证实的,这边主持人在讨论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对于这些二元对立的话显得很不客观。
是桦不是烨
1年前 贵州
4
07:28 《龙王之怒》中对1931年武汉洪灾的描写,也说到了安静
小白呀_Cd4C
1年前 贵州
6
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吃牛肉,选择环保袋,家里只开用的那一盏灯
lansedede
1年前 广东
6
27:12 少数人又改变不了什么 ......
干净的石狮子
1年前 浙江
6
03:54 多次气候事件推导出我们以为的天灾都指向人祸?这个推导过程是怎么来的?全球气候是否一直变暖,人类活动是否是气候改变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还完全没有确切的定论呢。建议各位记者大大们可以去温习一下你们的师姐或叫前车柴静阿姨采访丁仲礼院士的视频会有很多收获。
阴暗小鸭
1年前 浙江
9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有这么多人完全不OK吗
咬断你网线
1年前 贵州
10
不知道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算不算
人有病天知否
1年前 广西
14
44:15 阶级社会与个人的道德无关,尽管你出钱出力,但是这无法改变上层阶级整体不承担气候代价的事实,因为那些付出完全不够支付代价,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Zhooooou
1年前 湖南
15
37:50 9月10号,地中海飓风丹尼尔登陆非洲利比亚,24小时内带来了400毫升以上的降水,是当地年降水的4倍以上,一天下了四年的雨,德尔纳河泛滥冲毁了德尔纳市,把这个10万人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了,死亡人数不可考,气候异常的不平等,最后让基础设施最薄弱的地区和人民买单
蒙娜丽仨
1年前 河北
22
我是涿州人。从8月到现在,看着自己家乡遭灾,看着自己家乡以这样的方式引来热议,我一直没有发表过什么,累了,什么都不想说。但直到前一阵子有件事情真的绷不住了:中元节去给爷爷奶奶烧纸,才知道墓碑都没有了,全都被水冲走了,墓园的大门没了,通往墓园的路都没了,远远望过去,只有一大片水……截止到今日那些水也没有退……也许那片水不会退了,会形成一片新的湖泊,湖边会有新的绿树,会建新的公路,会有新的路人经过,会驻足,会有小孩子问妈妈这以前是什么地方,会有越来越少的人知道其实这湖底住的是我们亲人的骨骼、灵魂和眼泪。洪灾过去了,留给灾区人民的是,永远的潮湿。很多后知后觉,缓缓蔓延出来的悲伤,是灾区以外的人无法体会的。
Libra-1900
1年前 青海
35
还有是因为单位内部都会一再强调,不要接受记者采访(暴雨期间问过体制内的朋友,他们接受采访会收到通报
Agnes_7012
1年前 广东
37
你的钞票就是你的选票。每次买东西我都会想起来,买那些环保的、性价比高的、质量好的、不过度宣传的、经过时间洗礼的。我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为这些东西投票。也许可以对气候变化做出一点点贡献
__4444x_银翼版
1年前 广东
44
其实有一个点,现在人的思维都放在当下,放在自己利益身上,不会太去考虑气候恶化会带来怎么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有滞后性的,这种滞后性基本上让所有人不会去重点注意,并且我们当下的文化,没有重点是放在气候这些方面的。
小黄没头脑
1年前 河北
74
我们早已是“气候难民” 1.我是一名居住及工作都在雄安新区的住民,此次华北区域强降雨针对雄安新区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舆论声音:(1)据某位领导现场视察发言,全力保证北京及雄安新区安全,所以泄洪区涿州很多居民认为,他们是“被”泄洪,其实此种言论是有误导的。华北区域的唐河、南拒马河等河道的流向的确是通向涿州。 (2)作为城投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有太多同事不分昼夜的铺在了防洪堤、地下管廊、工地基坑里;工作人员的辛苦不容忽视。 (3)作为雄安新区的原住民,我站在建设分界线,看到老旧县城积水漫过了商铺门口,淹过了车辆,而新建片区的城市道路基本无大面积积水,清清爽爽,突然觉得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海绵城市理念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 2.一些悲观的想法:针对底层普通人民来说,我们吃一辈子“一碗牛肉面”的危害,貌似或许都达不到富人阶层一次奢侈消费的危害(当然不是说我们就不再做低碳行为,不再保护环境);尤其是之前刷到新闻,某公众人物家中的水龙头是长年不关的。“二八理论“是真的很现实,这世上20%的人享受了80%的财富与权利,也拥有了80%的资源。所以我们”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益? 3.结合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希望各地市政府及各级决策者可以把新型理念真切地与现实建设结合,在雨污分流,管道改造等工程推进过程中 引入”海绵城市“等理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4.关于”韧性城市“,针对最广大农村人民来说,耕地、房屋已经是最重要的固定资产,很多受灾严重的区域的房屋,其实是完全不能住人的,几乎等同于推倒重建,而我们的”评估补偿“只是杯水车薪,让一个家庭掏出所有积蓄去重建房屋、厂区、商铺后,再达到繁荣的景象,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这一切还是在我们解决灾害次生影响良好的基础上。 5.关于民间救助群体和自救,涿州此次泄洪,其实有很多白洋淀的百姓自带船只过去,更别提很多周边区域的热心人士赶来,但是”强降水“貌似是救助最容易的灾害,如果真的是地震等灾害,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士还是慎重,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再去救别人。人民群众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救助。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关注救助的基本常识,增加自救意识。 真心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背井离乡需要被迫迁移的人员,希望气候能够变好,世界能够变好。[爱心]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