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为什么要读文学?

读文学能带来什么?

当文学照进我们的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一旦具备文学的目光,或许也是一种超能力?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作者,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杨素秋老师以及我们的老朋友,云南师范大学的张秋子老师,请两位一起来聊聊这本《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背后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同时以这本书为线索,我们也请作为文学老师的她们,聊了聊我们现在仍需要文学、需要书籍的原因。

文字稿已上线

杨素秋对谈张秋子:把文学作为方法,它治好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涟漪效应

本期参与

I嘉宾I

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

张秋子,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教师

I主播I文案I制作I

吴筱慧,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涟漪效应》主播

I本期剪辑I

余钰珑,澎湃新闻实习编辑

收听指南

3:00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8:30 选书背后代表着这个人的理想所在

15:30 做一个有个性的、诚实的知识分子

20:30 “你比我从前认识的你还要美”

24:08 诚实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28:53 张秋子:所有人类快感里面最高强度的快感来自我的课堂

31:15 文学治好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

32:30 如果生活足够丰富,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39:31 琐碎生活中的诗意时刻

44:15 杨素秋: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45:45 关于“孤独感”的精彩辩论

50:15 八块思想的腹肌也不容易

52:42 套话为什么会流行?如何避免说套话?

1:00:45 怎么看待文学的“有用”和“无用”?

1:06:52 文学也在挑选它心仪和渴望的读者

1:16:03 影响你们最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1:23:11 如果你有100万,如何给大众选书?

本期书单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十三邀》 许知远

《资治通鉴》司马光

《天真的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鼠疫》阿尔贝·加缪

《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醋栗》安东·契诃夫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汉娜·阿伦特

《渺小一生》柳原汉雅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城堡》弗朗茨·卡夫卡

《三故事》居斯塔夫•福楼拜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傻瓜吉姆佩尔》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华氏451》 雷·布拉德伯里

《纯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

本期配乐

The Magnetic Fields - The Book Of Love

Vampire Weekend - Oxford Comma

福利时间

欢迎大家在本期评论区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被文学作品影响过的故事,我们将选出三位听众,送出这本《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联系我们

小红书@镜相工作室

主播...
涟漪效应
喵筱筱
林真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饭饭_TTkY
2个月前 湖北
1
问一下秋子老师是哪位?特别喜欢她的风格和观念,想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她的课活在访谈
饭饭_TTkY
2个月前 湖北
1
问一下秋子老师是哪位?特别喜欢她的风格和观念,想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她的课活在访谈
大力强
3个月前 云南
1
47:36 哈哈哈哈哈哈 孤独 政治哲学,现象学,文学,诗意 太好笑了
放羊
3个月前 英国
1
1:06:52 联想到我在咖啡厅打工的时候,让顾客(尤其是工人 总让我觉得他们也不多富裕的人(其实可能不是))为一块面包付高昂费用就觉得很难受,可这是很难明确的“不道德”,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整个系统“不道德”,要保持真诚,难道要脱离系统吗?(或者交易系统是不是已经算是合理的,只有能支付得起这个价格的人才会买那块面包)
汉堡qab
9个月前 广东
1
49:04 我一直在逼自己去看其他类型的,也因为好奇心强。 但是会进程很缓慢 就是比较难读下去,很难读完hh 读完最多的还是文学🙈
无尽循环中的朱殿波
1年前 意大利
1
50:06 思想的腹肌
2丫丫
1年前 云南
2
我们学校的张秋子老师!!!
草莓核
10个月前 云南
2
太精彩了 主持人主持的也好厉害
冈波斯日记
1年前 湖南
2
1:00:50 想起戴锦华老师说,中文系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希望所在,更宝贵的是人文精神,而不是学科限定自身,或单纯学术生产的东西,而是人类对自己的期许。 面临新技术革命的全面冲击,即后人类主义,人类的命题正在被改变,人反身询问,何为人? 不停止地读书学习,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在自己所创造的文明面前,仍然成为和保有自己。
冈波斯日记
1年前 湖南
2
图书馆是城市最安静的公共空间,涌动着人文理想和活跃的思想,装载着个体拼命向上的渴望与挣扎,保存着人类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人类的未来。 排排书架围城迷宫,大家都是寻宝的人,跌入书中,文化生活是没有目的的。 喜欢书的人,天生就多一些视角,有些没法前往的目的地,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抵达。
冈波斯日记
1年前 湖南
2
图书馆是城市最安静的公共空间,涌动着人文理想和活跃的思想,装载着个体拼命向上的渴望与挣扎,保存着人类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人类的未来。 排排书架围城迷宫,大家都是寻宝的人,跌入书中,文化生活是没有目的的。 喜欢书的人,天生就多一些视角,有些没法前往的目的地,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抵达。
烤小妮
11个月前 广东
3
45:05 讲得太好啦,真的看过好多大谈“主义”的。之前遇到一些聊读书的节目说了很多“主义”,在听不懂的同时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没深度😂
蓝朵
1年前 广东
3
天真这个词太美好了,天是天真烂漫、纯粹,像澄净的蓝色天空一样,真又是真诚、真心、真性情,能够永葆天真是多么难能可贵,好爱两位老师
wynos
1年前 浙江
3
44:29 主义是用来实践的,要接受异见来交流
冈波斯日记
1年前 湖南
4
1:10:27 以前经常问自己读书的意义,在这个功利社会里,把很多精力集中在读书,好像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但现在我不想再追问答案了,就不停地看书吧,与我的未来无关,与前途无关,与钱财无关,只为了滋养自己的灵魂,成为一个习惯。
三金金金_3Au
7个月前 山西
4
我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避免让自己陷入功利主义的怪圈,但最后,若要强行解释,总是无可避免地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沼。文学能给人带来什么,我想文学给予我最大的东西是一种能力,一种想象的能力。一方面,人类对自我本身的痛苦总是抱持着一种强调的态度,而对他人曾经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苦痛总是抱着轻视与淡化的态度。我们的目光总是聚焦于自己,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人,他们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我们根本无法忍受的苦难,书籍彷佛是一条条心灵之桥,带来理解与共情,打通我们原本无法想象的通道;除此之外,阅读过的书籍是一片心灵的栖息之地,是孤独之时的慰藉:一个人在漫步时,一首首诗,一个个故事总会缓慢地抚过内心,带来难得的安宁。
喵筱筱
1年前 上海
5
欢迎大家在本期评论区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被文学作品影响过的故事,我们将选出三位听众,送出这本《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竹子同学
1年前 湖南
5
因为高中的时候遇到了很好的语文老师,连读语文课本都觉得很有趣,那种影响不是从我现在看来语文老师和阅读影响了我很多,而是在那个当下我就有强烈的感受,我们语文老师有自己的书籍供我们借阅,会要求我们写日记,也可以随便和他聊什么。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我很愿意表达很愿意沟通连学古诗学课文都觉得很有趣,比如我现在还能想起学《种树郭橐驼传》读到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的疏密时我才发现我好像就是这样焦虑的人的那感受。 秋子老师之前讲那些具体的知识的已经模糊了,本来学习也不是那种记忆性的知识的影响,但那些为人,为学态度上的情感的影响是长远的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很感动,还特意梳理了一下语文对我成长的影响,我是怎么成为我的。 这节播客我一下子也结合我现在的学生身份我感受到研究和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外在的负载在你身上的KPI指标。应该是一个你对你进行内在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你对生命陈述的一个载体。 我的教育中 对于自由与平等公权力和私权力的思考,我去检验,去知行合一,耐心,倾听,感受自我。我对生命的理解,我对我进行内在表达,我会一直继续练习这些课题。 我从故事中丰富,远离狭隘和盲目,成为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独立思考者是语文对我影响。
灰色滴寒鸦是什么道理
1年前 浙江
5
28:47 这里要跟阿秋老师隔空击掌了!还记得大学最爱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每一次上课还有下课的路上我都感觉自己的心在砰砰直跳,整个人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后来我在詹姆斯·克莱夫的《文化失忆》中学到了一个关于意大利语文学家詹弗兰科·孔蒂尼比喻——“六十年代中期的佛罗伦萨,一群学生屏息凝神、万分紧张地听孔蒂尼轻声细语地讲完一个小时,像橄榄球队员讨论战术一样聚在一起研究课堂笔记,这是当年大学校园里常见的盛况。”我想秋子老师的学生也会有类似的体验。
从互联网消失
1年前 山西
5
好喜欢的两位老师!!!
HD239759w
1年前 江苏
5
梦幻联动!
缠歌
1年前 云南
10
上周刚上完秋子老师的课,讲的是契诃夫的《醋栗》,从第一堂课分享“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开始,我就感觉大脑嗡嗡地响,我去思考怎样可以靠近幸福、我所期望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而那些思考的瞬间,我感受到内在的一种很强烈的反复追问。一直到最后一节课,讲到我们面对外在世界与社会机制所塑造的“壕沟”,应主动地一跃而过还是等待其自动填满,那个自我的摇颤感更加强烈了,我坐在教室的中间,正正地面对那块白板,那一刻鼻头特别酸涩,我感觉上秋子老师的文学课,就像是跳进一汪池子里游了一圈,在淋漓和冲刷中,思维被反反复复挑战与更新,甚至在某一刻被刺痛的时候宛如溺水般难以呼吸。那种强烈地想把“溺水的自我”打捞而起的冲动,是我在阅读文学时感受到的“求生欲”——不要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遮蔽自我,就像水仙斗活佛写的歌词一样——“永 不 回 避 命 运 对 灵 魂 的 逼 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