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我们从史上最强台风“摩羯”聊起,聊一聊台风过境教会我们的那些事,聊一聊我们对救灾、灾后重建等问题的思考。

回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夏天,从6月初进入汛期开始,不到两个月,我们就经历了20场编号洪水(其中,广东梅州水灾颇受关注),入秋以来,台风的威力也在各方面突破历史极值。在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之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与极端天气相伴而来的气象灾难,将越来越常态化。

一边,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另一边,我们的力量似乎越来越疲软,注意力缺口、物资缺口等问题逐渐显现。大家似乎开始感到麻木、无力和疲惫,或是在扑面而来的灾害报道面前别过头去。甚至,有公益机构表示,今年洪灾期间他们的募款金额只有三位数。

灾难不是被战胜的,而是被反思的。在灾害常态化的今天,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种“救灾疲惫”的状态?人类真的做到“在灾难中成长”了吗?本期节目,我们想探讨,面对这一次集体性的时代性的危机,一个普通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文字详情: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28042

【本期嘉宾】

郝南

公益组织卓明信援创始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主任

刘浩南

澎湃新闻·温度计工作室记者

【本期主播】

林柳逸

澎湃新闻·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0:06:58 越南正在经历的灾难,与21年河南暴雨类似

00:14:22 直击现场:暴雨中的“一分钟”可以改变什么?

00:18:39 我们深陷“救灾疲惫”?可能是伪概念

00:27:42 爱心救援反成添堵?你以为灾区需要的东西,其实根本不需要

00:28:22 认知误区:我们还在用响应地震的救灾模式去面对水灾?

00:30:19 洪灾救援最大难点:每个地区、每个时段,受灾情况都不一样

00:33:04 何以打破资源错配?信息!信息!信息!

00:35:54 同村不同命:大众舆论对救灾进度的直接影响

00:40:46 中国目前职业从事救灾的公益人,可能还不到100个

00:42:00 “想象”的怪圈:我们对具体灾害场景的认知是虚假的

00:45:27 信息援助如此重要,从业者居然没有工资?

00:58:44 切尔诺贝利周遭妇女至今仍深陷偏见,灾难后遗症远比我们想象的漫长

01:02:42 “灾害经济”?文昌在2014年威马逊台风之后,发展出了远超之前体量的经济体

【本期音乐】

街仔路雨落袂停——郑宜农

主播...
涟漪效应
喵筱筱
林真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大力强
6个月前 云南
0
18:29 这个救灾关注度的问题,果然是因为洪涝灾害,气候变化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真心因为农业的重大损失,当地受灾人员的伤亡,难过,心痛。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灾害问题,那我们可以如何去疏导,预防,灾后主动疏浚? 公众参与水灾的现实,一方面提升救灾的能力,一方面学习展开救灾响应的人力物力重建。
HD111419r
7个月前 浙江
0
我国庆还要去文昌。。。。
HD658339o
7个月前 北京
0
想知道郝楠老师提到的书是哪本?没听清楚。
泓妤
7个月前 加拿大
0
11:33 这么多!
WE_ALL
7个月前 海南
0
怎么打赏啊?
sukerrr
7个月前 海南
1
威马逊时我在一线追风,摩羯时我已失业多年,也许百年以后回望,现在是在历史的台风眼里。
钙片
7个月前 未知
1
爱听,做这种题材真的很好,感谢🙏🏻
HD466503z
7个月前 上海
1
整个音频声音有点轻_(:з」∠)_
咕噜咕噜大踏步
7个月前 安徽
1
是不是在教育中要做好更多的普及
大番茄Silence
7个月前 北京
1
澄迈经历这次,铝合金门窗火了!
鱼糕子
7个月前 未知
1
三位数?是以万元为单位吗?
HD329614y
7个月前 浙江
1
最考验福建主播普通发的一集
momo_go0F
7个月前 广东
2
嘉宾郝南老师讲的非常好,而且很多点都是具体实践后才能有的认知,刷新了我们一般普通人的理解层次。点赞这期的各位工作人员。
魔法少女来
6个月前 广东
2
我是真的没想到灾害过后的长远影响,大家基本都只关注灾害发生的当时,然后一阵唏嘘、感叹,甚至觉得是个可以和亲朋好友聊天的话题,并没有真的关心、感同身受,所以还是觉得应该真的重视起来,而不是只去把它当个媒体发表的新闻。
MicroLife光
7个月前 福建
2
21:34 对具体的洪水是有钝感的,对洪水类型灾害是熟悉的。
我又健康了
7个月前 浙江
2
节目太棒了
1991outsider
7个月前 黑龙江
5
一直身处东北这边(觉得挺安全的没发生啥灾害🥺) 不过土耳其地震那次有认识的记者朋友到现场去做了一周的灾难报道,有关注各个国家救援队与媒体团队的现场反应,没有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都很匆忙地在忙碌奔波,调度也没有特别有效率,大家都很疲惫辛苦,可能“实战”经验还不够,相信以后会更好的❤️
chaumontch
7个月前 福建
6
亲身经历过莫兰蒂和关注亲友经历22暴雨灾害的经验:只要严重受灾范围不至于破坏当地行政救灾系统,最有效的还是各级政府正确决策组织的救灾行动;最迫切需要的是各种市政专业设施重建力量的支援。 哪怕最高17级台风本身其实对现今中国市镇的系统性破坏很有限,抗风已经被各种规范所考虑并涵盖在设计建设和监管中。无监管自建、临时和暂时搭建受风灾影响比较大。 台风登陆后盘亘和持续强势造成的水灾比风灾大过数量级,惨痛的75.8板桥降水就来自台风深入内陆。 但是城市内涝和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似乎又跟概率性的台风来袭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了。似乎台风灾害更考验的是一个城市、地区平时积累的市政建设水平。举个栗子,台风后城区供电破坏和恢复情况跟片区市政建设水平相关,达到供电建设标准的基本不会出现长时间停电;还有排洪解决的好或有利排洪的地区,台风降水甚至造不成大的影响。
琼蹉跎
7个月前 海南
11
海南这次从威马逊到摩羯灾前预防到灾后救援的救灾工作有很大进步的。文昌损毁最最重,临高澄迈的进度要差很多。发挥主动性自救能力是灾后自建很关键的环节。
园子每天6点起
7个月前 北京
13
民间救灾工作太专业,太重要,也太不被看见了。感谢首页推荐!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