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谈嘉宾:姜哲源 NOETIX松延动力 创始人/董事长
● 背景简介:1998年生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23年9月创立松延动力,带领团队研发出可完成后空翻的N2机器人,在2025年北京机器人半马中夺得第二名,2024年入选福布斯中国U30榜。

本期节目简介
我为什么觉得机器人产业,中国能变成世界第一?因为有很多像姜哲源这样,“敢为天下后”的年轻人!
26岁带着平均年龄25岁的团队,花两年时间手搓“小孩儿哥”机器人,在机器人半马比赛拿了亚军!他们还研发了很逼真的仿生脸,现场要不是解开它的衣服深度检查,真以为是活人扮演的。
带着诸多好奇,我们一起和这位26岁融资3亿的少年,好好聊聊他是如何带着“学生团队”,抓住了技术变革窗口期。
专业词汇注释
● 具身智能:指AI系统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交互,像人类一样感知和行动的智能形式;
● 深度强化学习:结合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AI技术,让机器通过试错自主学习最优策略;
● 物理引擎:模拟物体运动规律的计算机程序,是机器人仿真的核心技术;
● 人在回路:指人类操作员在自动化系统中持续参与决策过程;
● PMF:是Product Market Fit的简写,是指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你所提供的产品正好满足市场的需求,令客户满意,这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
时间轴导航
⏰ 00:44- 「谁在买这些机器人?」
主要客户包括有小朋友的家庭、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商业演出租赁公司。
⏰ 06:48- 「两年走完别人五年的路?」
抓住技术变革窗口,采用准直驱关节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站在前人肩膀上创新。
"敢为天下后。我们其实算是不算第一波robotics的创业者,我们可能算是最新一波的这些创业者。"
⏰ 09:22- 「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卡点是什么?」
实现真正的通用具身智能,核心障碍在于缺乏真实场景下的操作数据。
"最大的障碍目前在于数据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个数据基础来训练一个足够通用的大模型。"
⏰ 16:34- 「数据采集依然依赖“笨办法”:数据工厂」
行业内兴起"数据工厂"模式,雇佣大量人员在受控环境中采集机器人操作数据。
⏰ 18:56- 「人机协作畅想:远程服务中心模式」
探讨创新商业模式:在低成本地区雇佣人员远程控制高成本地区的机器人完成服务。
"我在越南雇人戴上VR眼镜,然后我把机器人放在美国的餐厅里边,然后越南的人也要控制美国的机器人,在那边给大家完成服务。"
⏰ 22:13- 「先干活还是先提供情绪价值?」
短期内最快落地的商业模式仍是提供情绪价值,干活功能实现难度大。
"最快落地就是眼下就能就能干,就能去创造收入的,肯定还是提供情绪价值居多的。"
⏰ 30:43- 「为什么做小个子机器人?」
基于成本、安全性和亲和力考虑,小型机器人更适合家庭场景。
⏰ 43:38- 「为什么开发仿真人头?」
"我们当时一看那个Sophia,我们就心里边有一个感觉,就是说这个玩意儿应该是有很明确很好的商业化场景的。"
⏰ 50:54- 「中美机器人产业差距」
硬件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中国有优势,算法差距微小,长期看好中国优势。
⏰ 56:52- 「与汽车公司竞争的优劣势」
小公司优势在于快速反应和灵活决策,劣势是供应链、研发和量产能力。
"我们船小,其实在看到一些新的场景的时候,我们是能够很快速调转船头去扎进去的。"
⏰ 01:01:24- 「团队平均年龄25岁 自谦最草根团队」
"我们应该算是里边草根程度最高的了,基本上其他所有的公司应该都有非常豪华的创始团队天团。"
⏰ 01:05:52- 「如何定制机器人脸?」
通过6种基础脸型+妆发定制,实现低成本个性化,未来目标成本降至2万元。
"人的脸的骨骼的构型其实是有限的。几种我们做总结下来,亚洲人总共就6种脸型。"
⏰ 01:15:30- 「为什么自己创业 而不是加入巨头?」
姜哲源坦言,作为创始人能调动多领域资源,实现软硬件结合的综合项目,自由度和成就感驱动。
⏰ 01:25:41- 「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周鸿祎的答案」
周鸿祎总结成功创业者的核心素质,强调学习能力、韧性和自我否定的重要性。
"如果我要去投资一个人,我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