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1分钟
播放:
207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当你身边的朋友知道你是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的之后,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来跟你分享他们在育儿中的故事、烦恼和疑惑。最近几年,我听说过那么几个故事:


A的故事


A跟我说,她最近很烦,因为她想给她儿子报的编程培训班报不上,机构说按他儿子的水平,得去入门班,但入门班里都是6、7岁的孩子,她那11岁的儿子不愿意跟一群一屁孩一起上课。她想跟机构协调,让孩子去一个同龄人更多一点的班,机构的人告诉他,跟她儿子年龄差不多的娃,早就已经学了四五年了,哪有像她儿子这样这么晚才开始的。她问我:她是不是太不称职了,居然让她儿子落后了同龄人那么多?


自责内疚的A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做得不够好、“不上心”的地方,她在家长群里请教了做得“好”的家长们,为儿子整理了一个课外辅导的规划,从六年级一直到高三,全都理得清清楚楚的。可正是因为这些课外辅导,她儿子跟她的关系越来越差,本来很亲她、跟她无话不谈的儿子,现在跟她已经无话可说了。她说:我也知道他是不高兴我逼他去上那些课,但我这是为他好,他还小,不知道外面的竞争有多激烈,等他长大一点就能理解我了。


我问过她的儿子,他对我说: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是我不接受。她从来都不听我的想法,我当时要学编程,是因为我想做一款属于我的游戏,我连剧本都构思好了。可是她觉得我不务正业,说要我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给我安排了一堆课外班,我都没时间自学编程和编我的游戏了。反正我的话她又不听,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B的故事


B跟我说,他家孩子进入叛逆期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让她往东她偏往西,让她学习她玩手机;说她不到两句她就发脾气摔东西,还扬言要离家出走。他问我说:怎么才能让这叛逆期的孩子变回之前听话的样子?我问他,孩子具体是怎么个叛逆法,她都做了些啥?


B想了许久,说:比如,学校老师最近总是跟他反映,说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要么就在下面发呆,要么就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学习态度不端正,我跟她骂也骂了、哄也哄了、道理也讲了不少了,她就是不改;再比如,上次跟我哥、我姐他们几家人一起出去玩,晚上在KTV唱K,说让她表演一个,好说歹说她就是不肯唱,最后还甩脸走了……就类似这样的事情吧,发生得也不少。


我也问过他女儿,她说:老师讲的我都会了,作业我都做对了,我又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发发呆怎么了;我本来唱歌就不好听,每次唱完表哥表姐们都起哄笑我,我爸他们又不是不知道,还非逼我唱,不就是想拿我当小丑吗,我都13岁了,我不要面子的吗,凭什么要给他们当小丑。他们不就是想要一个听话的牵线木偶来满足他们的控制欲吗,我偏不。


C的故事


C跟我说,她太累了。她每天6点多要起床,给孩子做早餐;做完早餐,她要去检查一下孩子上学的东西收拾好了没,省得忘带了些啥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评分;然后她去叫醒孩子,督促孩子洗漱吃早餐,把孩子送到学校,再回到家开始居家办公。她是个自由职业者,但工作很忙,中午常常是外卖一份汉堡套餐就解决了,她觉得吃汉堡最快,她得抓紧时间,因为下午四点多,她就要出门去学校接孩子了。她要把孩子接上,送到思维训练机构去上培训班,等孩子下课的时间,她抱着笔记本在教室外继续她没完成的工作。下午五点多,把孩子接回家,她就得开始准备晚餐,期间还不忘叮嘱孩子有空看会儿书。晚餐过后,她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学校的作业和培训班的作业,之后还要陪孩子读会儿书。然后督促着孩子收拾书包、洗澡洗漱、上床睡觉。孩子睡下之后,她又开始了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她问我:为什么养个孩子会那么累?


我问她,你老公呢,为啥不让给你分担一下啊?她说,他不行,让他准备个早餐吧,他就出去买,外面的东西又没营养又不卫生,我们大人吃吃也就算了,怎么能给孩子吃这些呢;让他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不问他就不管,孩子本子都擦破了他也不管,做完了也不给孩子检查,说那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才三年级的孩子,能负个什么责,不还是得我们做家长的盯着吗。我又问她,那你孩子现在怎么样呢,表现好吗?她说,就是不好我才那么累啊,只要我不盯着他,他就玩,饭也不好好吃、作业也不好好做、洗澡也不好好洗,就知道玩,但凡少盯他一分钟他就飞了。


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或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在我看来,这些故事很是常见。在这些家长的烦恼和亲子冲突中,我看到的是他们的恐惧。


A在恐惧“孩子的落后”,担心孩子会竞争不过同龄人,未来过不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哪怕让他现在苦一点也是必要的,等孩子未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会反过来理解和感谢妈妈如今的严格要求了。基于这样的担忧和想法,A开始“鸡娃”,哪怕亲子关系从此产生裂痕。然而,除了这一层外,A还有另一层藏得更深的恐惧,她害怕自己被认为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担心自己的佛系养育会让自己成为家长中的异类。


B的恐惧在于失控,他害怕自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害怕孩子不按他预设的那样发展,害怕孩子最后不会长成他期待的样子。所以他千方百计地想要让孩子回到他预设的轨道上,想要让孩子变回他期待的“听话”的样子。


C的恐惧同样来源于失控,但她走向了与B不同的方向,她用精准的时间表和如影随形的监督行为来保证自己对孩子的控制,为了保证控制权的稳固,她甚至夺走了一部分本该属于孩子的责任,这耗掉了她太多的精力,也让孩子丧失了学会承担责任的机会,所以她才会那么累,而且长此以往,她只会越来越累。


恐惧,是当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影响很大、却又不该出现的影响因素。


试想一下,我们对孩子做出的那些行为、决策,有多少是出于恐惧的呢?你有没有像A那样担心过孩子落后于同龄人,而早早地让他超前学习,用各种课程填满他的课余时间?你有没有担心过孩子自己管不好自己,于是时时处处插手孩子的生活?你有没有因为担心孩子“会学坏”给孩子立了无数的规矩?你有没有因为觉得孩子想问题不够长远而否定了孩子的选择,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让孩子听你的?


孩子小的时候怕他生病,会走路了怕他摔跤,吃的喝的怕不卫生,用的穿的怕材质不好,进了学校怕被同学欺负,独自出门怕交通意外和强盗暴徒;上学了怕成绩不好,怕考不上好学校,怕找不到好工作,怕找不到老婆,怕嫁不出去,怕孩子以后生活艰难;读书怕毒教材,看电视怕不良动画,交朋友怕交到狐朋狗友……当一个娃娃呱呱坠地降生到一个家庭里,似乎这个家庭里的大人们就开启了无穷无尽的“恐惧模式”,在恐惧和担忧的驱使下,我们恨不得消灭掉一切风险和不确定性,竭尽自己、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一切去为孩子的未来铺一条安全稳固的通往幸福的道路。


被恐惧支配的家长,由恐惧驱动的养育,永远无法产出好的结果。家长的恐惧与焦虑会直接作用于孩子,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长做出的其他行为和决策。我们目之所及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丧失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多当代孩子只会学习考试却缺乏基本的生活和交往能力,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焦虑、厌食、抑郁等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变化诡速的时代,哪怕孩子无病无灾如家长规划地那样走到成年、步入社会,也没有哪个家长敢保证,孩子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都是普通人,又有谁有本事去预估未来呢?如今的鸡娃、铺路和各种规划,无非是看着身边大家都这么做,也就跟着做做而已,万一自己不做,最后吃亏了就不好了,说到底,还是因为恐惧。


可是,恐惧是家长们的,为什么要孩子来承担后果呢?家长们,我们是时候觉醒了。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一个真正的、有独立意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我们控制之下标准的人。真正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有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剥夺孩子探索历练的权利,不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而阻止孩子去尝试那些我们认为危险、没价值、不好的路,即使有些经历是痛苦的,有些经历在当时得不到功利性的结果,他们也有权利去感受。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路,而不是我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对孩子如何表达他们的人性发号施令。相反,我们却有幸可以通过肯定他们拥有的是何等宝贵,来向他们展示忠实于自我的重要意义。随着孩子生命历程的展开,我们的职责是拥抱他们,为他们的生命喝彩。通过这样,我们歌颂着每个孩子生命的独特体验,包括他们惊人的力量,也包括他们自身的局限。如果家长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生,这就叫家长的觉醒。


这次我们就要来读一本与之相关的书,名字叫《家庭的觉醒》,跟随作者Shefali Tsabary博士,一起来摆脱萦绕在家长心中的那些恐惧,仔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觉醒,又该如何觉醒。


| 相关资料


《家庭的觉醒》. 【美】沙法丽·萨巴瑞.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一些涉及到的图片:





| 关于我们


三成空间是一个关注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线上教育平台。我们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提供相应的课程及内容服务。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三成空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