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全球化时代,“世界公民”成为了高频词。那么,什么是世界公民?什么是世界?我们对世界有着怎样的想象?
如果在百科上检索“世界公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定义:世界语的倡导者,推动建立世界政府的人,持有以下信念: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反民族主义……这些有关“主义”的词条下,总有一些共通的关键词。而其中最核心的,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回归。世界公民,更像是一种基于人类的共通价值,而超越国籍、民族认同的身份选择。世界公民并不否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民族身份、文化认同;也不会理所当然地对“国家”“民族”嗤之以鼻。这个概念更强调的是,我们不应因为民族、国籍的差异,而将那些与我们不同族群与国家的他人视作异类或敌人。我们要看到人与人之间,远在民族身份之外的其他共同点,视他人为同类,以同理之心,平等待之。
当然,一个概念应该如何使用,和它实际上如何被使用,是两个问题。在你身边,或许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出境旅行,说走就走;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追求;他们享受着全球化生产力提升带来的美好成果,对科技的创新充满激动……是的,他们穿梭于各国之间,掌握着多门外语,似乎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这背后是一种精英视角与消费主义形态下的“世界公民”,它勾勒了一种同质化的生活形态,“世界”在物质层面上变得扁平了,失却了其本身的丰富内涵。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世界公民”,试图梳理出它背后的脉络。

另外,我们的听友群开通啦!你可以在wx里添加:Localfm2021 加入,分享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看法。

| 主播
无力拥抱世界的 蛋妞
试图拥抱世界的 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01:12 对“世界公民”的想象,通常是精英主义的,消费主义的
05:00 衣、食、住、行的扁平化:到哪儿都一样,世界还存在吗

06:45 实践性的“世界公民”,理想性的“世界主义”

09:25 “世界主义”的情感基础:普适性、同理心
11:36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追忆左派理想
13:06 世界主义是一种想象并理解他人的苦难的能力
15:22 物质的身份,与精神的理想发生了割裂
16:04 从留学生群体的变化看“世界公民”:情怀使命,职业规划,生活选择
21:45 上海的地方性与国际性:“与国际接轨”的想象
24:45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张力与调和

29:55 把“世界”问题化,保持反思,拒绝单一化,回到“人”本身

| 相关材料
喜马拉雅:
项飙02: 成为世界公民:追逐外在于你的世界,只会使你迷失自我
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29648636/218163122





主播...
蛋妞_各站停车FM
小盒子_各站停车F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林_QjKJ
4年前
2
怎么感觉整个过程像读稿……不是谈话类的感觉
OLaf_dvnk
3年前
2
感觉还没有切入正题就结束了,甚至没有定义
jeanneZ
3年前
2
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声音真的太强烈了,到处都是各种充满敌意的比较和判断。我自己也是在忽左忽右的探索。这期节目也让我更好的反思现在在国外的生活,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另外还好前两天打完了疫苗,再过两个礼拜就终于可以重新开始相对正常的生活了!
欧姆
4年前
2
12:21左派理想的情感基础(共情)。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不论性别阶级种族,都处于相似的不平等的结构,就都能相互理解。但现实还是同为受压迫的人,底层男性无法共情女性,女性高管无法共情底层女性,底层白人无法共情黑人......
明明不是天使
4年前
3
请问结尾的音乐是什么?
法布其诺
4年前
3
恭喜登上首页🎉
七个梦
4年前
3
首页啦~
西溪喜欢小海豹
4年前
3
12:07超越现实的理想,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与遥远的地方共情。
走马_
4年前
3
28:13世界的概念是基于地方性的统合,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不论哪一个概念被单拎出来都是不成立的,他们因为彼此才有意义
白雪_LpRC
4年前
4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的莉娜一生在那不勒斯但活成了整个世界
Annjie
4年前
5
嗯。。。把人当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今天这一刻听到这期播客还蛮有意思的。
Anna丁
4年前
5
有条件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世界,留学成年后更好些;小学生不见意去留学,从小离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留过学的学生见多识广;思想开放,用人单位是很欢迎👏我会继续关注!
Sergitta
4年前
7
这一期听得我好感动,闪耀着类似堂吉柯德的理想主义之光。今年疫情缓和后又得飞去加拿大读书了,从国内到北美,就是从一个bubble到另一个bubble的过程。本科游学时,跟欧洲同学在小酒馆里畅谈欧盟政治,古典音乐,美剧和文学以及学校里的趣事儿,在博物馆亲眼见到名画时涌上心头的感动,研究生阶段,偶遇友善的金发妹子,然后畅谈起来,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国际学生的看法。路上遇到流浪汉,会去思考为何一个高福利国家有大量流浪汉真的是他们懒吗?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有开放心态的世界公民,但是我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跨文化跨种族的真诚友谊是非常珍贵的。留学前,我会质疑部分留学生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如今越来越能理解为何国际留学生抱团,除了同一人种天然亲近感,还夹杂着一种不被白人主流社会接纳下对自身身份认同以及寻求安全感的自然反应。即使是在加拿大这个号称比较多元的国家,首都是个白人特权如同空气的地方,当我越来越熟悉和了解西方人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模式,我对种族歧视和被排斥的感受更深刻。我知道有很多的人和我感同身受,同时很多的人也说:没有呀挺好的。我想背后原因很可能是一直泡在中国人圈子里,不去和其他种族的人打交道,或者对西方为人处事不熟悉而不敏感。在感到舒适的圈子里安心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做个心怀天下的世界公民,真的好难好难。留学的日子里,我尝到了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的生活是什么滋味,这种体验不出国门,难以感受得到,因为是边缘人群,我更能去共情同在这个西方社会里的边缘群体,然而尴尬的是,有些人会对我种族歧视;遇到一个非常nice的老师,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实在太喜欢她了!然而她会因为我是亚洲人而区别对待,这就是令人哭笑不得,她的亲切和关怀是真实的,不喜欢亚洲人也是真实的,人就是那么复杂。😢陷入对人性的绝望之中…
asea
4年前
7
33:26 昨天开始听这期,今天就是各个品牌挂在热搜上。唉魔幻
吖吓
4年前
7
最近感受很深,总觉得自我在固化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凝固,整个思维和眼界以及交际圈就这么小,渐渐地开始不再关注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时不时跳出常规环境去看看可以换个思考方式,或者选择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广度和深度是不冲突的方面。另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与其关注个人拥有什么物品,不如关注个人拥有什么思想
麻小渴
4年前
7
33:00 非常喜欢这期!好巧的是刚刚在读doris lessing的画地为牢,里面谈到了不喜欢也不信任的的态度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我想世界公民不是独善其身,排斥他者,而是要时刻思考与他者的关系。
球姐Camellia
4年前
14
留学是为了感受当地文化,学习本国之外的知识和技术,如果出国后还是混在相同的圈层,吃着相同的食物,那真的只是一种消费而没有达到留学的真正目的。这条路很难,但值得一走。
Futureman2050
4年前
18
22:06意识到问题和执行是两码事 ① 我们的文化和世界文化(西方文化)是相悖的., 西方的文化强调逻辑性的思考和严谨的表述方式,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很少教过,其次逻辑性的思考会让很多人没有面子,面子对于99%的国人来说比生命都重要 ② 我们的文化习惯,做事准则是——父母和周边的人时刻提醒和告知你,你要圆滑世故,如果你不够圆滑世故,你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事实上也确实是,脸皮薄的在国内几乎活不下去,这是一个悲伤而又残酷的事实. ③ 留学生和华裔共同的尴尬之处在于——在西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言谈举止时刻显得很有教养和修养;但是一回到国内,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国内的潜规则方面行不通,换句话说,你又要为了适应国内的规则来放弃你在西方接受的教育. 如果你过于欧美化,会被你身边的人和媒体批评说——不接地气和变通,华裔是两面都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在盎格鲁撒克逊裔的美国白人的意识里面,你就是中国人啊,在大陆人眼里,你一句中文都不会(情感角度上说至少无法接受),你就是美国人啊! ④ 文化构建&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是短期内无法弥合的,你脑袋中想到的和实际执行中是两码事;因为这个过程是需要“超凡的勇气和想象力,魄力,而勇气多数时候直存在字典中.
HD621216p
4年前
31
真的非常推荐有条件要去留学几年,体会一下不一样的文化整个人的三观都会更完整,我觉得出国在专业上不一定会学到更多,但是对整个人格都是更好的提升
麦田里的圈儿
4年前
46
“没有见识过这个世界”的焦虑现在已经让人没法存在自己的世界,个人的世界都是个人所能长时间联结到的,太关注自己只能短暂接触的世界,而排斥自己原生的,会更失去世界性。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