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你参加过读书会吗?你对读书会有着怎样的印象?在读书会上读书,和自己在家读书有什么区别?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也如此吗?

在书籍获取早已不是难事的今天,读书也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读书会,就是一种集体共同参与的读书行为,越来越多的读书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但读书会这种形式本身鲜有人追问: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读书会?在读书会里,我们不仅与书相遇,也与人相遇。“书”本身有它的脉络。而“读书”本身,同样值得我们细察,这期就是延续JC06/JC07的“读书论”系列。

读书会自然需要离不开“书”,而书籍的选取,就成了首要问题。什么样的书适合读书会?不同的书会让读书会呈现怎样的样态?其次,要有合适的成员,志同道合的书友。最后,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它可以有观点的交锋,但也需要有人控制节奏,避免偏离主题。我们总结了读书会的四种类型:精读型、荐书型、朗读会、分享型,它们各有不同,却也彼此渗透。作为阅读者,我们本期就来聊一聊读书会。

我们还开通了听友群。你可以在wx里添加:Localfm2021 加入,分享你的心得,提出你的看法。

| 主播

组织过好几次小型读书会的 蛋妞

比起线上更喜欢线下读书会的 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00:50 读书论:讨论“读书”行为本身

03:03 从选材到选人——组织一场读书会

06:22 如何在读书会上读一本书?

09:05 “读书”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13:05 “技术性的阅读”:虚构类作品的一种读法

17:50 《读书会入门》中的选书原则:经典的,耐读的

22:27 我们总结了读书会的四种类型:精读型、荐书型、朗读型、分享型

27:45 日本江户时期的读书会(会読):相对平等宽松的对话场域

30:42 在读书会上应该进行观点的交锋吗?

34:20 读书会的展开方式需要遵循一定的讨论原则

| 相关材料

1.上海思南读书会:


2.山本多津也:『読書会入門——人が本で交わる場所』、幻冬舎、2019年

3.前田勉、『江戸の読書会』、平凡社、2018年














主播...
蛋妞_各站停车FM
小盒子_各站停车F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宇宙里的一颗星
8个月前 北京
0
02:56 社恐表示没去过读书会 想想就窒息了
桔尔
2年前
0
08:07 是在上海吗?
momoMaggie
2年前
0
19:29 有点尴尬哈哈,刚写完上一条评论就听到这里了,不过也因此更喜欢这个节目了:)
童欣
4年前
1
在场一起读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突然有些好奇
冷露无声湿桂花
3年前
1
04:00所以读尼采的时候就会有德语专业同学在(语言类大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哈哈
做播客的呆羊
3年前
1
我办了一个民间读书会,面向普通人,已经第八年。做了很多很多活动,线上线下什么活动都尝试过, 我们很认真的就是完成公众号文章,有荐书,写读书感想,推荐新书等等。 我们不做太多社交,只是认真读书。 欢迎你感兴趣就参加。
穆梓清
4年前
1
曾经参加过一系列质量挺好气氛也挺好的读书会,后来主办方可能是为了保证质量,要求只有给出可供一期读书会主讲分享稿的人才能参加,就变得不是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了,不能再参加很遗憾,也激励了自己希望以后除了吸收也能有所产出。
童欣
4年前
1
我身边的人看来真是不怎么看书啊 读书会这三个字是通过这个播客才走进我的世界…
桔尔
2年前
1
四大名著 用心理学中的精分来研读 会很不错
lalaioi
4年前
1
37:51
友友
4年前
2
还没参加过正儿八经的读书会因为一直以为是要先读完再参加,身边好像没听说过投入长时间,线下共读精读一本书的形式,最近开始在读书app上尝试与人共但其实无实质交流,只是互相看看对方的笔记。
Dini蒂尼
4年前
2
想到“读书会”的时候想到信息获取连接身份认同,个人习惯面对集体行为,分享交流营造想象共体等等等等等等,读书会真的是太有趣了哈哈哈哈
法布其诺
4年前
2
有的所谓读书会,过于商业化,有的又太注重社交性
冷露无声湿桂花
3年前
3
大学老师组织的小型读书会,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完全自愿。最多十几个人同时在,线下,真的就是文本细读,逐字逐句读。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主要起引领作用,让我们看那些读起来很困惑很奇怪的地方,并试图分析背后承载的内涵。我特别享受那个阅读,思考,构建,推翻,重构的过程,有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感。
友友
4年前
3
最近有几个朋友相约读《繁花》,听到蛋妞说虚构类读书做读书会会有很多主观发挥,想想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们我觉得非学术人员读后交流,互相分享一些个人的感官体验也挺有乐趣的,能丰富对这本书的印象,但如果可以就“技法”或“作家背景”做交流碰撞,可能更有收获。没参加过,也没什么学术体系,但也挺期待和好朋友共读共聊的过程。
童欣
4年前
3
19:02 我对经典的定义感兴趣🙋🏻
gpCigqFeC52
4年前
4
单位领导让读非暴力沟通,然后让写读后感做PPT,找专门的时间互相交流,这个算读书会不,哈哈。
Eva_
4年前
4
来啦!我分享给准备要办读书会的朋友去~
木小缘起
4年前
5
就我个人而言,读书是一种基于个人认知框架去认知、解释、拓展某一经验或者概念的行为。个人读书可以拓展某一方向的体验,而多人共读、互相交流则可能可以使这个体验更加多样化~
蛋妞_各站停车FM
4年前
9
本期标题中「好」的判断基于以下两个前提: 「1」认为读书会应该以「书」为轴心,切近文本展开讨论,而非天马行空地空谈。 「2」认为读书会应该充分讨论,不避锋芒。但讨论依然需要以文本为基准,从文本中澄清观点生产出来的依据与前提。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