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80年代的文化记忆漫谈,围绕80年代以来兴起的全球化酒店空间、地方性的文化寻根,这两个富有张力的纬度展开。顺带简答补充一下第47期的内容,聊聊九十年代受港台地区影响引入字幕的历史。
酒店在当下,早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国进入城市化初期,国际化的酒店尚不多见。当时的酒店不仅兼具住宿、商务、消费等功能,还是一座城市的门面、也是许多市民观看世界的窗口。在当时的许多都市文学中,酒店是情节展开、人物邂逅的重要场所。而文化寻根是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股文学思潮,当时知识人们在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时,产生了用现代意识重新思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冲动。酒店空间与文化寻根,看似不相关的两者,其实勾勒了那个时代,面向世界与审视自我的两者视野。希望本期漫谈,能带着大家走进8090年代的文化记忆之门。
| 说话的人:蛋妞
| 本期你将听到
00:00 感谢seesaw精品咖啡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这次为大家带来了seesaw长颈鹿冷萃咖啡,一盒10条,冷热冲泡、即时美味。seesaw也为我们听友准备了专属福利,前往seesaw天猫旗舰店,跟客服报出暗号【各站停车】领取优惠券,原价99元/盒的长颈鹿冷萃咖啡液,限时优惠138元/两盒,相当于6.9元就能享受1杯门店同款咖啡,另外赠送冷萃咖啡杯。限时折扣至6月30日截止。
02:00 8090年代的基础印象。通过师长的口头传承,8090年代的文化记忆非常丰富
那英、王菲演唱的《相约98》成为那年的文化符号
14:30 Part.1 8090年代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急速兴起的酒店空间,扮演了“城市门面”的功能。
上海酒店进化史|从华亭、希尔顿、波特曼,到安缦、艾迪逊、宝格丽
王安忆《长恨歌》、《我爱比尔》

上海华亭宾馆大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宿京王酒店的大堂--浓浓的时代感(图片来源于网络)
30:05 Part.2 8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寻根思潮,重新思考在地性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一种朝向自我的余光。这股思潮一直是当代文学的潜流,影响至今。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程光炜、谢尚发编《寻根文学研究资料》
李庆西:寻根文学再思考
46:25 Part.3 90年代字幕文化从港台地区进入内地
(第47期聊了字幕,但历史方面聊得还比较少,特别感谢听友“肆林君”的长评补充)
| 专题信息
本期播客会收录进「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记忆」专题。这是一场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与 《各站停车 | Local FM》 、 《胡子有脸》 《席地而坐》 《新气集ThinkAge》 《咸柠七》 《憩园SiqiParadise》 共同发起的专题式的文化讨论。
这个专题旨在探讨80、90年代的文化热,思想争论,文艺作品,还有大众文化。我会认为这个整体性的文化形态实际上是有机内在的,且深刻影响着我们自身的知识谱系,挺有必要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同时也是对当下主流话语的一个冲击,一种内在性的辩证。
由于缺乏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探讨和充分理解,如今一代的年轻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一个后历史的语境之中,即不清楚最切近的历史脉络,也对未来缺乏更多的可能性想象。在这个广义上的后全球化时代,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应当如何来回应,反思,记忆和梳理我们这段共同的往事?
「华丽的世纪末」在「被压抑的现代性」里以欲望机器的方式进行回归。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