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火爆全网,引发热议,其中涉及到的“苦难叙事”仍然值得探讨。为何苦难叙事的逻辑长盛不衰?安贫乐道,和美化苦难的边界在哪里?具体的现象是当下的,但背后的情感机制则是脱时效性的,它有着心理学的基础,也会在未来不断重演。

本期既是一场即兴对谈,也是一次省察未来的尝试。因为类似的苦难叙事还会出现,而同样的争议也难以休止。我们认为,当下流行的趋势,是把社会的病理,收敛在个人的内心层面,做一种心理层面的自我消化;把创伤与苦难,托付于内心的宁静,而由此萌生的“心理主义”,正所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并不是一剂有建设性的药方。

“二舅”是幸福的,但“二舅”的幸福却无法传染,从他身上我们不仅能找到一碗鸡汤,还能发现一面透镜,让我们深化对社会和心理的观察。

| 说话的人

蛋妞、小盒子

心理学博士 李老师

| 本期你将听到

Part1.“二舅”文本的解析

03:35 对视频的初步观感:比起情绪性的感动和不屑,更多的是学理性的好奇

09:05 “精神内耗”是一个心理学的生造词

10:52 标题里的修辞学技巧:“我”的模糊化,自我代入的刻意空缺

14:59 三个补丁:肯定各种情绪的存在,肯定作者的创作能力,肯定二舅的顽强精神

Part2.社会病理学在个体心理层面的自我消化

27:14 社会的各种问题,都被丢给了心理学来解答、来治愈

32:01 在公共讨论中,谈心理是最没用的,谈法律和金钱更有用

34:34 跨世代对比,是一种“鸵鸟式”的归因

39:01 第一快乐是不对别人负责的,第二快乐是不回头看的:这是没心没肺

41:28 心理学层面的自我合理化,是对创伤与苦难的应激机制

50:41 降低自己的预期,就能自我麻醉?

54:15 被逆练的“后浪”精神续作:从私人体验到公共对话

主播...
蛋妞_各站停车FM
小盒子_各站停车F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麦田里的圈儿
2年前
1
33:13 心理学本来就是没用的,当你对它有所求的时候。这本来就是帮助困境中的人走出来,不是让普通人怎么样,其他学科又有很具体的能帮普通人怎样的能力呢?心理学也有研究统计很多结果是正向的。阿德勒学派也不光是在咨询室了,已经走进社区在做一些更大范围的工作了。不认同这一段对心理学的评论
蓝莓派_哈里坤扫地版
2年前
1
21:39 对,没有意义。与其做这种假设不如花点心思探究一下推动人物做出这个真实存在过的选择的“内力”与“外力”。
绿禾
2年前
2
34:01 心理有病,一定要看医生,有病需要吃药。不要听博主的,博主这样会引导听众不相信医生。
一枚橘子
2年前
2
我和嘉宾一开始的以为是一样的,以为是平静的乡村生活,类似小森林那种😂
HD824374y
2年前
3
本以为二舅视频火了,大家能聊聊社会如何给残障人士一些支持。可是,好像没什么人在乎。
伊安_8ARR
2年前
4
任何心理学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都是个人问题🌚
陆地小海豚
2年前
4
视频发出来之后,解释权就已经不在作者手里了。以后b站视频标题应该这样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只是我的二舅,你们不必代入;内耗只是我的内耗,你们不必代入;视频拍摄期间没有村干部镇干部阻挠或者支持;二舅不想说话;二舅感情史纯属个人行为,没有提倡之意;姥姥跟二舅生活是家人共同商议结果,期间并未发生虐待老人情况;文本只为叙述,并无说教之意;视频只是视频,请勿诛心嘲讽。)
虾味姨
2年前
4
你们变了,你们追热点了😈
麦田里的圈儿
2年前
4
51:18 这里非常反对,嘉宾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武志红在做危机干预的案例,这种情况咨询师的第一责任是不管如何都让来访者答应不要自杀,保证来访走出自杀危机期,至于要反思社会问题是暂时不是咨询室内的问题。只拿这一个切片来说,还得出某种结论,非常不专业。且不说我们有时候对于某些案件确实很无奈,只能疗愈受害者。个案很多的咨询师都会在能表达的时候也会表达造成某种的创伤的社会问题,呼吁社会改变,做了自己行业能做的,别又把心理咨询又挂到靶子上了。
股拉格
2年前
5
建议听听五岳散人的评论,跟你们部分观点差不多,但说的清楚直给
假正经_jSOj
2年前
5
看到更新太开心了!
牛奶大侠
2年前
5
把所有问题归结于心理问题确实有点过,但我觉得这次对心理学的批判也有点站在了光谱另一端的感觉。心理学解决不了大的结构问题社会问题,那它对个体的帮助就不值一提了吗?心理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也不是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那个霸凌的案例感觉也有点偏激,一个人遭到了霸凌,各个领域的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帮助,社会影响力大的人宣传,老师学校直接教育,心理咨询师负责创伤修复,并不是改变不了结构就是无用功呀。
一枚橘子
2年前
5
12:47 没错的 如果只是治好了作者的精神内耗,那这么做出来视频的意义和目的,不也主要是想表达,可以治好观众的么。
蛋妞_各站停车FM
2年前
6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你看完后有什么直观感受? 你如何看待“二舅”影片的爆火? 这部影片可以治愈你的精神内耗吗? 本期相关单集: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0deddcf614860cd8b05d276  (这期20分钟以后的内容聊到了苦难叙事的特点:1.不区分“努力”和“苦难”;2.结构问题转化为个人精神问题;3.合理化施加在个体身上的不公平。这些特点相必也能在二舅影片找到熟悉的印记)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1cd88c93e881c5921c34f09 针对评论区的观点统一做个补充: 本期我们对心理学的讨论,主要针对的是这个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泛心理主义」,即把社会问题牵引到个人心理问题的这种苦难叙事的思维,以及目前大量知识付费课程,对心理学给出的夸张承诺。如果就此认为我们在全盘否定心理咨询、否定个体寻求心理治疗,这个就完全脱离了我们讨论的前提。
冰洁柠
2年前
7
刷屏到审美疲劳,但还是愿意听你们接着以前的话题,聊聊苦难叙事的
一个清扬
2年前
7
心理学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当我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观点产生质疑时,它肯定了这份质疑的合理性。但正如主播所说,太多问题被归结为心理,是一种自欺欺人
李驰A
2年前
7
我是觉得关于这个视频的解读和分析已经有点太多了,作者在制作时恐怕也没想到会卷入到那么大的流量里,他可能确实想影响一些人(如果他是老师,试图影响他的学生),但不至于要教育公众。这个标题其实是有点标题党的意思,现在发点什么不做点标题文章呢,如果单是叫“我的二舅”,放到b站上估计少有人有兴趣点开,于是换上个引起普遍焦虑的标题。所以如果是先做视频再想标题那么也不用太苛求作者严谨地论证这个题目了,这个视频本身就不是学术性的,试想分析b站上的任何娱乐视频,那想必是错漏百出的…
无聊的猪
2年前
8
今天的消息,导致伤残的原因并不是医疗事故,残疾证90年代就发了
Ineedabreak
2年前
10
48:18 怎么说呢 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很喜欢反思自己的问题 遇到结构性的问题也总是想靠自己调整心态来解决。虽然很无奈 但是当个体无法改变结构的时候也只有靠这种精神胜利法了。
豪迈的雪村
2年前
12
我觉得不是感动吧,应该是侥幸。只觉得二舅好惨……人类还是喜欢在别人的苦难中安慰自己。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