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聊天记录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要在社交软件上与人沟通,就会留下这种语言的痕迹。同时,聊天记录也是人际纠纷、社会热点时频繁出现的材料,小到欠钱不还,大到离婚诉讼,每当意见分歧时,双方就会翻出不计其数的聊天记录,试图从中找到蛛丝马迹,还原历史事实。

而公众,似乎也对聊天记录乐此不疲。明星绯闻,群众吃瓜,面对连篇累牍的聊天记录,人人争做福尔摩斯,化身“列文虎克”,把截图当成审判的材料。聊天记录在公共信息生活里扮演的角色,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期我们从聊天记录说起,探讨一种碎片化的信息生产方式,以及它对公众情绪潜移默化的引导。聊天记录是历史,是资料,是材料,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聊天记录在生成的当下,并不具备文本意义,而只是一种客观记录;只有当我们重新把它当成对象,它才能够呈现历史的、资料的和材料的意义。要不是聊天记录,我们很可能注意不到我们的一些惯用词和惯用句式。比如口头禅,比如我常用“东西”,比如我们在某段时间会反复提到某个人物,聊天记录就能呈现这一点,并让我们复盘当时的情绪与思考。意识到“当下生成的聊天记录会成为日后审视的材料”,是促使我们谨言慎行的一个自我反省。(本期录制时间:2022年7月6日)

| 说话的人:蛋妞、小盒子

| 时间轴

Part1.现象与契机:

01:40 手机的数据记录丢失,记忆做了一次切割

04:25 记忆的积累需要花费介质来保存,这催生了文本的经济原则

08:25 「聊天记录」的两个部分:聊天&记录——即时通讯软件上的文字记录

11:29 聊天记录里藏着个人日常,甚至覆盖到了我们的经济往来

14:58 区分聊天工具,磨炼语言性格

Part2.视角与分析

18:02 私人的聊天记录,面临着被“二次传播”的风险

22:32 聊天记录与隐私权的边界在哪里?

33:47 当下“视觉时代”,聊天记录截图是一种多模态的传播媒介

37:00 作为历史资料的聊天记录:史料意义、编纂脑洞、数据保存

42:25 作为认识论材料的聊天记录:舆论“公审”的证据、文本生产的形式

49:1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脆弱而又沉重的个人记忆

| 参考资料

00后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李欢、徐偲骕:隔“屏”有耳? ——聊天记录“二次传播”的控制权边界研究

周芳、曾敬:聊天记录截屏的视觉化修辞 与技术伦理边界

主播...
蛋妞_各站停车FM
小盒子_各站停车F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苏坡Man23
2年前
0
微信倒没多少 不超过十个g 刚看了 是有大的群聊天记录 可能是不太社交 但是相册为啥不能格式化啊 之前试过全选一键删除 手里的iPhone12直接都卡了 发烫 然后啥也没发生 内存一点没变 大几十G的空间 真的很麻烦 头大 天天系统说不能正常运行 前几天直接自动重启几分钟 反复黑屏 吓坏了 微信卡的都打不开 桌面图标都卡没了 无语啊啊啊
蚂蚁lillian
2年前 江苏
1
我是做客服&销售的,而且我们的工作微信号是需要交接的,聊天记录这一点就深有同感,而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微信聊天记录的备份。 一个微信号上有五六千个客户,虽然说近期沟通的可能也就是500-600个,但其他大几千条聊天记录,可能就是为了将来。偶尔有一个陌生的客户来找、能够翻一翻之前的聊天记录、参考一下接下来应该怎样去沟通。 似乎这种工作上的联系,是非常注重效率的——与其花时间重新建立联系、认真沟通,不如参考之前的冰冷数据;互联网上也经常有吐槽客服vs客户聊天的,这种不同立场、且带有目的的人际沟通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Nevermore_qFPB
2年前
1
我是一个很注意保护别人隐私的人,基本上每次截图聊天记录给别人分享的时候都会把头像和昵称打码处理🧐
ScarlettS
2年前
1
03:35 30多G的聊天记录惊了……我记忆中我最多的一次是3-4G,一般2G左右我就清了
三叶葵
2年前 湖北
1
52:25聊天记录的数据管理权 作为未来的史料的不确定性 难以承受的轻和重
冰洁柠
2年前
1
听了这期 好好整理了一下聊天记录 一边整理 一边回忆 未来我们会如何看待这些海量的资料呢
无聊的猪
2年前
1
21:41 放在太阳之下?多么恶俗的想法?!
HD493442z
2年前
1
28:03 我要被笑死了。。。我导人前一副会场发言的样子,人后非常搞笑ᥬ😂᭄
HD493442z
2年前
2
11:17 想起来语言的时空位移性。 最近听了各站停车关于语言的几期节目,刚好也在整理语言人类学的内容,才发现自己原来对这些现象这么感兴趣嘿嘿🤤🤤🤤
冰洁柠
2年前
2
来啦!
HD493442z
2年前
2
28:16 后台前台的模糊化,生活和工作界限的模糊化,最好在所有场合都保持着一副前台的样子。
小盒子_各站停车FM
2年前
3
大家都有着怎样难忘的聊天记录?你如何应对可能的「二次传播」?聊天记录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回忆与困惑?欢迎分享~🥳 相关单集: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5a3739493ea2f504a55a13
王白水
2年前
3
26:44 我认为现在的环境中,应当默认你讲出去的话会被互联网记录并回溯(无论是在何种场合,何种方式,以何种身份/ID),而在以往可能会默认这是不可能的,两种不同的默认设置下,行为也应当对应调整。社会就是这样时刻改变着,在规范技术使用的同时,也要做好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准备
虾味姨
2年前
3
我不是第一了qwq
HD493442z
2年前
3
46:20 连这个都注意到了,好棒哦~我院的迎新推文的Q&A就是用这个的
柴阿
2年前
3
想起了自己之前手机格式化。当时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手机格式化的时候我在想什么?手机突然卡顿,一直反复重启无效,然后备份无效,更新系统也不允许。格式化选项的提供很有意思,一键解决的事儿,虽然证明并没有解决。所以在没有备份的前提下,格式化意味着通讯录、照片、聊天记录等等都没了,也意味着许多回忆的载体消失了。可能比较重要是便签和聊天记录,便签里有挺多自己的所思所想,聊天记录也是。可能对手机依赖太多,许多我看、我说、我感与我思都想以数据的形式留存下来,包括此刻。从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完成线性的、因果式的、决定论的关于“我”的叙事。依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不是坏事。
王白水
2年前
4
32:01 这里主播对比微信交流和邮件交流,感觉到了对邮件的认可。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邮件交流可以让工作和生活分离,并且力行一阵子,奈何很少有人配合。后来我意识到,微信代表的即时聊天作为一种目前来看最大众的交流形式,注定了他的功能符合大众需求——简单快捷,而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很少有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后来我就明白了,别拿自己的需求麻烦别人,然后依然保持在微信中同时进行生活和工作,但是工作相关内容会刻意延迟回复(尤其是在忙手头一件事的时候)
陌诩年华
2年前
4
25:06 隐私权跟话题内容无关,仅跟聊天的环境、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有关,如果当事人在聊天时对隐私环境已经有了基本的预期(比如,是私聊等),那么即便聊的话题再公共,这个对话也不应被视为一次可公开的对话,就比如我私底下跟你做出一些公共事件的评论你也不能未经我的许可就把我私低下发表的观点对外发表
浅听片刻
2年前
5
设想一种情况: 甲乙二人发生一段对话,甲备份聊天记录到本地,乙全删除了。之后某一天服务器故障,云端的备份也都删除了。所以这段对话的原貌只存在于甲的硬盘里。 此时甲从对话中截取出乙的一段不完整的表达,因为不完整所以很容易就会引发公众争议,又因为是未经修改地截取,所以技术上又能够证明文件的真实性。 而乙无法证明这段发言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自己都记不清原本完整的表达是怎样的,这对乙来说会不会是一种糟糕的处境? 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无数不严谨的表达,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乙,在未来某一天?
HD493442z
2年前
15
14:19 ww前几天刚卸载微信,手机直接多了20G的内存。虽然大多都是信息冗余,但是也算与我切身有关的内容吧哈哈哈我把它称为我的“赛博遗产”。清空的时候想的就是“反正我也不会再追溯的,反正还是要往前走。”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