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80分钟
播放:
1.15万
发布:
2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


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杂文的自觉》作者。


在我们从小学习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今的鲁迅似乎又成了一个网络时代的“精神偶像”,以至于好像人人都会几句鲁迅语录,对他熟悉又陌生。


本期节目里,苗师傅邀请到了《杂文的自觉》的作者,纽约大学教授张旭东老师,一起来聊聊这位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产生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时间轴:


00:03:16 为什么会想到写鲁迅1924-1927年经历的《杂文的自觉》?


00:06:36 鲁迅文学的第一次诞生和第二次诞生都在什么时候?


00:09:55 “鲁迅写杂文,是杂文的自觉找到鲁迅了”


00:12:59 聊聊《伤逝》: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由恋爱小说


00:20:05 怎么从杂文的角度去理解《阿Q正传》?


00:23:52 “杂文学是真正的纯文学,文学不杂就不纯”


00:29:09 鲁迅是一个“文学机器”,谈钱不庸俗


00:36:44 核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


00:37:48 “凡是攻击时弊的文字需与时代一起灭亡,鲁迅没有灭亡就说明鲁迅那个时代可能离我们并不远”


00:51:34 为什么鲁迅没有写出如《子夜》般的长篇小说?


01:05:04 聊聊“全球化的文化认同”和保守


01:18:11 怎么看待“读鲁迅门槛低”这个话题?



《杂文的自觉》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


在张老师看来,“杂文是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鲁迅的写作、生活都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要走出一条路来,而杂文恰恰就是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出一条路”。


我们如何从杂文的角度理解《狂人日记》《伤逝》《阿Q正传》?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鲁迅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我们都要面对的幽灵”?


在历史维度、社会维度里,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鲁迅?听完这期节目,你可能会了解一个自己不知道的鲁迅。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节目中提到的鲁迅作品有《坟》《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阿Q正传》《朝花夕拾》《伤逝》《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代表作《苦闷的象征》由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主要内容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引入歌德、雪莱的作品,说明文艺多为作者基于苦闷的情境下开展创作。


雅克·德里达(1930-2004),法国哲学家、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文学行动》等。德里达提倡用“解构的阅读方法”:先接受对方的理论设定,从对方的最初的、最基础的理论设定出发,揭示其不可能性,从而使其体系、结构、逻辑和整体性失效。


李长之(1910-1978)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学习,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读书期间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所著《鲁迅批判》是从“养育于‘五四’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年”的立场上来对鲁迅进行评论,着重于鲁迅之于青年的期望和青年对于鲁迅的崇敬。


编辑/天健、符馨(实习)、苗得雨(实习)、凌子雯(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实践者,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