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13分钟
播放:
109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为这样的事情烦恼过: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说了他无数次让他前一天晚上就收拾好第二天上课需要的东西,他偏不;等到了学校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隔三差五地就要爷爷帮他送东西。


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明明说好的回家先把作业做完再去玩,他却总是找各种理由拖拖拉拉,每天都拖到八九点才动笔,搞到三更半夜才能睡觉。


孩子不爱运动,体检时医生说再这么下去,体重增长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了,可用尽了一切办法,就是难以让他出去运动一下。


孩子不喜欢读书,用了各种激励手段刺激孩子去阅读,道理也跟他讲了不少,但他对阅读这件事情却仍旧是无动于衷。


……


不仅是面对孩子,其实,哪怕是面对我们自己,也都有过不少想做却做不到的时刻:比如,每年都在说的减肥,每年都要重启一次的读书计划,还有那戒了N次都没戒掉的烟、酒和刷手机……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我们都想过把不好的行为习惯改掉,重新培养一些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之中的不少人还把孩子或者自己送进各式各样的“21天行为塑造训练营”。可是,一个又一个21天过去了,除了在一次次减少的存款余额,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变化——这是必然的。


因为,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想要改变的是他人还是自己,仅仅靠时间的累积——别说21天,就算是210天大都是不够的。想要改变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有的时候,改变却又发生得非常轻松。


试着回想一下,自从各大互联网产品面市以来,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过多少变化?曾经,我们出门打车是直接站在路边等的,如今,我们都习惯了先叫好车再下楼;曾经,我们出门前总是会检查一下钱包有没有带着,钱包里的钱够不够,如今,你有多久没有摸过你的钱包、没有碰过现金了;曾经,我们了解世界是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的,如今,我们会习惯性地打开某APP;曾经,我们在等人的时候会无所事事地看看周边的人和风景,顺便看看有没有热闹可以去凑一下,如今,我们只会找个阴凉的地方低头摆弄手机……这些改变,发生得是那么的丝滑,我们甚至都没有察觉出一丝丝端倪,没有一丢丢的感觉,它就已经结束了。


想想看,如果我们想要的好习惯的养成,也能那么的丝滑和轻松,那得多爽。


这次我们读的这本书,用极其简单通俗的逻辑和表述,告诉了大家: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些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无一不是运用了这本书中所说的模型——福格行为模型。而《福格行为模型》恰恰也是这本书的名字。与我们之前读的书不同,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写给家长老师看的育儿书,书的作者也不是教育或者育儿专家。


本书作者福格博士,是一位行为科学家,是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他研究人类行为超过20年,一手创设了行为设计学这个新兴学科。也许你对这些感到陌生,这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从他的那个行为设计实验室中走出了谷歌、Uber、Facebook、Instagram等各大超级大厂的高管,而福格博士也因此获得了“硅谷亿万富翁制造机”的称号。可以说,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领域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的底层逻辑都离不开福格的这个行为模型。


这个模型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只提出了三个要素:动机、能力和提示。他认为,当三个要素同时出现,行为就会发生。所以:



要想一个行为发生,首先得行为人有动机,他想做,他才有可能去做。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可是啊,仅仅靠动机还不行。因为动机这家伙不靠谱,它老变。就比如,一个要减肥的孩子,在朋友跟他说“身材好了,小兰一定会喜欢你”的时候,减肥的动机满满的;蹬上鞋就出门跑步了,跑了不到400米,转角遇上了蛋糕店,他的动机就立马变成了“都跑了400米了,应该奖励一下自己”。然后……这就是为什么说动机这家伙不靠谱。


除了动机,还得有能力。如果我很想做一件事,但我的能力根本就做不到,那么我再想做它,也是白搭。福格博士给了我们一条由5个因素组成的能力链条,这五个因素分别是时间、资金、体力、脑力和日程;一件事能不能做到,取决于这其中最弱的环节。比如,还是这个要减肥的孩子,他准备每天跳一套7分钟的健身操。这对他来说,难吗?从时间和日程看,一个人再怎么忙,总是能从一天里找出7分钟的时间来的,所以这两方面对他来说都不难;资金上呢,这套操网上就能免费学,资金为0;接下来就是脑力和体力:脑力吧,这套操很简单,就是摆摆手踢踢腿跳一跳,不难学会;那最后就剩体力了,一套操跳完会不会很累呢?如果跳完刚刚好出点汗,有一点点累,但还能忍受,他可能很容易就能坚持下去;如果跳一次给他累个半死,可想而知,下一次想让他再跳就难了。



最后呢,是提示。这个提示有什么用呢?事实上,这是整个模型中最重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想想看,你怎么可以让孩子在平常多喝水?喝水这个动机是个人都有,喝水的能力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也都不难,孩子为啥还是不太喝水?因为他忘了。只要我们给到他合适的提示,他就有可能能多喝点水。实验证明,只要你在一个人桌子的左手边放上半杯水,大约每天就能让他多喝4杯水。


当然,这么伟大的一个模型用起来肯定不止这么简单,这其中涉及非常多细节的设计和原则。比如,想要让行为持续发生,靠的不是刻意重复,而是创造积极体验;比如,改变得从最简单最细小的地方开始;比如,要学会立刻庆祝等等。


这是我在做产品经理时读过的一本经典好书,现在,我想把它用到孩子的教育中。我想,每一位因孩子的坏习惯而头疼的家长们,都应该要知道这一个“产品设计”的好模型。


| 相关资料


《福格行为模型》. 【美】B.J.福格.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 关于我们


三成空间是一个关注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线上教育平台。我们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提供相应的课程及内容服务。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欢迎关注公众号:三成空间。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