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内容简介】
本期来聊聊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哭完走出电影院和太太一路回家的路上聊出来的一些所以然。
【开场、过场、结尾音乐】
《CAROLE&TUESDAY》|《MOTHER》
【摘要】
00:37 剧透预警,介意慎入
01:30 如果用两句话概括《你好,李焕英》讲什么
04:11 有一种爱卑微到叫“自己要是不存在妈妈就更开心了”
07:30 李焕英怎样一次次地守护了贾玲的核心自尊
09:10 不管怎么报答你妈,你妈还是你妈
11:35 电影版里贾玲哄妈妈开心的方式很有问题
15:00 李焕英是无数中国女孩的求而不得的一种爱
20:38 每个人都要面对“如何让李焕英开心”的难题
24:50 贾玲在电影里或许不够先锋,但她面对的是如此恶劣的环境
30:32 为什么我觉得小品版《你好,李焕英》才是最好的《你好,李焕英》
33:56 小品版和电影版故事关于“穿越”桥段的不同设计
35:40 真实的李焕英可能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40:58 小广告:高质量亲密关系工作坊将在下周一(3月1日)正式发布,欢迎关注
【主播】凉意 | 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 |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 专业协作引导者
【节目剪辑】圆圆、凉意
【社交互动】
公众号:“有点凉意”、“启盒练爱”
————————————————————————
非常期待你的留言和反馈!
【超智游戏ComplexGame听友群】
想加入听友群的听众朋友请搜,微信号:13355214008 注明听众
主播...

凉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一块冲浪板
4年前
0
16:45 北方孩子升学办酒席是一种风俗呀
雪莹盈盈
1年前
广东
0
感谢节目!!!每次觉得怪怪的又说不出怪在哪里,一边听节目一边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把那些我的没能总结出来的想法梳理了一遍,感谢凉意🥹🥹请多多分享这种影评

M了个豆
4个月前
辽宁
0
16:40 那是为了收份子钱呀
凌珂朔
7个月前
甘肃
0
哇,感觉这个亲密关系工作坊好浪漫理性,可以教会人爱,大家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了爱,也学会享受爱。不过把亲密关系仅限于男女朋友这种 我感到很惋惜(我身边的朋友搞对象之后就不怎么找我了)。我也过于理想化,认为应该先做到自爱再发展关系会更好什么的,我常常看见身边的人搞对象然后线上吵架而揪心,我感觉千万不要变成他们那样,我要先自己完善自己。
曾咏恒Gon
3年前
0
没看电影啊,单从听剧透来看,我觉得也许这不是一个拥有超越意义的电影,但却很有现实意义,可能会被囊括在内的元素感动而赞赏,也可能思考并发现这些有矛盾和不舒服的地方——这份思考就很现实。区别于看完就只能仰天长啸“神作~~~~”的观后感,这部电影是从内容到外部资料都会让人感受到现实刺痛感,没有答案也没有超脱,这一点我觉得很加分。一个超脱的意义也许是容易思考出来的某个理想,而停留在现实仅仅是呈现和看见却能引起许多深刻感受却不易,很棒。
曾咏恒Gon
3年前
0
bgm好啊!哈哈哈

阿芙芙
4年前
0
贾玲无法想象出超出自己认知能力的母女关系,更无法设想出真正能令母亲解放的生活方式,只能按照传统的为你好的态度去安排和规划另一条死路。这个故事既感人但深究又觉得是女性的可悲。

MeMyself
4年前
0
电影可能是为了拔高高度,更容易过审,就像学生时代做的阅读理解,必须得有高度,体现什么大爱大义

MeMyself
4年前
1
听这期节目时候我忽然想到个问题,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常常会觉得,不愿意麻烦母亲,她帮我照看孩子,我会觉得内疚,亏欠她,想到小时候她常常会跟我说一句话,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听不听你自己看着办,很多时候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了困难,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家里。反思了一下,我似乎一直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我现在觉得很困惑,这种愧疚感,我似乎一直无法摆脱,究竟是为什么呢?希望有机会听到凉意讲到相关方面的内容,感谢感谢

楚潇
4年前
1
09:24 贾晓玲和两位“叔叔”坐在那儿,由补丁聊到妈妈学针线活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不代表其他人)这铺垫已经很明显了。甚至我还在想“她怎么还没反应过来…”。

咣咚
4年前
2
07:24 这里被trigger到了。小时候的邻居妹妹在她初中的时候自杀了,她在自杀前给妈妈发信息说“我不在了,妈妈就可以离开,不用再忍耐了。”

一哥
4年前
2
05:05 是倍儿有面子不是贝尔哈哈哈哈哈哈哈

HD71355b
4年前
2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电影可以多说些家庭关系和自我成长,对大家有更多的启示。
贾玲可能也知道妈妈和家庭的一些做法尚待商榷,可是艺术作品只要不太违背当代价值观,电影越真实越符合贾玲送给妈妈的礼物吧?不确定。
播主看完小品后去推断真实的李焕英是什么样的然后说相比于电影,小品可能贴近真实。小品27分钟,电影128分钟,27分钟的作品是因为更多余地去推断李焕英的原型?
至于李焕英的角色有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贾玲期望的,多少是商业目的,我们不知道。
可是转念一想,贾玲拍《你好》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说出她的故事而已,送给妈妈的礼物 (+其他可能目的比如赚钱)。
所以我会有带着敬佩的尊重来看待电影,因为不想冒犯到贾玲的情感。然后我会说“由这部电影想到的家庭关系和自我成长”的内容并和电影做个区分,而不是去评论贾玲应该怎么拍这部电影。
最后播主提到一部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拿《你好》作对比。
#《你好》本身作为小品拓展+喜剧+自己的故事,就是不需要你去定义什么流派的流派。

Pipimito
4年前
3
21:17 喜欢这句:“表面上的想象力的贫乏可能是实质上的认知的壁垒”

THEO14
4年前
3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有毒的电影,它符合了很多子女的想象,想象被父母认可,想象和父母和解。这实质上是子女的一次自我感动。这个电影感动了很多年轻子女,很多父母看了却毫不动情。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开始是不思考的状态。前半部分有很多笑点,虽然很普通,但是不恶俗,也不厌女,实属不易。电影里贾晓玲是一个不争气的女儿,从未让李焕英(妈妈)长脸的女儿。她穿越到李焕英(妈妈)年轻且未婚时,想要通过改变李焕英的选择来改变李焕英的命运。
故事的最后贾晓玲通过李焕英给她缝的裤子发现原来李焕英也是穿越回去的。这个设置让故事变成了妈妈穿越回过去依然选择嫁给了贾文田。这里很多人开始哭,我也一样。然后,我开始思考,思考我为什么哭,这个电影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接着,我就跳出了电影的圈套。
1、电影有个不合理的设置。李焕英(妈妈)大摆宴席庆祝女儿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结果席间发现贾晓玲(女儿)假造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一件让李焕英面子尽失的事,李焕英并没有骂贾晓玲,反而在安慰她。后面贾晓玲在回忆和李焕英的相处往事里,李焕英对她也总是鼓励的态度。我完全不明白贾晓玲渴望被认可的需求来自于哪里。这可能是贾玲对母亲的美化。
2、李焕英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一个迎合子女想象的母亲。在这个想象里母亲是唯一一个不会抛弃子女的人。很多年轻人从小都背负着父母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很少得到父母的认可。长大进入社会后,在职场依然很难得到上司的肯定。在亲密关系里也未必找到安全感。很多年轻人处于一种缺爱的状态,大家渴望得到爱,尤其是无条件的爱。女性普遍意识到从男人那里得不到爱,但依然认为母亲应该是那个不离不弃的人。
3、电影的反转设置迷惑了观众,它让观众误以为是李焕英再次选择了继续过原来的生活,事实上这还是贾晓玲的选择。贾晓玲无法想象母亲可能选择抛弃她,所以她选择自我牺牲,为李焕英作出选择。这种牺牲感让贾晓玲获得了一种价值感,再通过李焕英选择嫁给贾文田,以免没了她,在内心里再次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
4、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去世前突然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信念和期盼。他们恐怕依然会进行情感绑架,嘱咐选择单身的子女能尽快找个对象。从这一点上看,恐怕只有冷特的角色符合李焕英的想象。但贾晓玲也未必想单身。
5、女人的命运还是要靠男人。王琴摊上的大好事是嫁给了厂长的儿子。贾晓玲试图改变李焕英命运的方式也是试图让她嫁给厂长的儿子。
6、电影里还秀了一把浪漫爱。冷特一开始是王琴找来给贾晓玲点颜色看看的黑社会,贾晓玲给他讲了古惑仔的故事,他莫名就开始被贾晓玲所征服,为她做苦力,甚至爱上了她。
7、情绪具有欺骗性。很多感人的故事背后都是有毒的思想。这部电影之所以火,跟女性题材的电影太少有关。但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女人的故事,实则跟女人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可以跳出自己的情绪,思考一下妈妈们为什么没有感动,恐怕她们没有从电影里的李焕英身上找到共鸣。
转发自朋友圈。

天明8
4年前
3
08:32说的太好了,对对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Auraaaa
4年前
5
个人很喜欢《你好,李焕英》的电影,本来想说如果凉意在播客里面批评电影,我还想要为贾玲申辩几句。
但是这期节目出乎我的意外,凉意的角度在于——在母女关系中,你以为都“为你好”其实不一定是“为你好”;而电影中的李焕英形象也不过是幻想雨狂欢。幻想似糖如蜜,但却不能给生活带来指引和助益。
此外,外界和社会能不能客观的评价和接纳一个身形不够完美的人。如果只是拿外貌当作笑点,把肥胖作为丑角的优势,开心麻花式的把金钱和成就当作戏剧张力模式,也总有沦为陈词滥调的一天。
丁慧DingHui
4年前
6
看完电影后我也觉得怪怪的,虽然哭了,但觉得李焕英这个人物有一种“脸谱化”的感觉,所以猜测这个角色是贾玲对一个理想母亲的刻画,不是“真实”的李焕英。我其实挺喜欢撕结婚证那一段,有种“我为你好”的意味,观影当时还挺希望在这里展开刻画;但后来笔锋一转变成双穿越,变成“即使再来过,我还是你妈”,我的期待就落空了。凉意对于贾玲创作局限的分析是充满善意的;我会说,贾玲在导演和编剧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把故事说圆了,是一门技术。

Faye
4年前
6
看电影时也被贾玲的真诚和电影的温情所打动,待那股暖流消散后,我意识到电影中并没有我想要的深刻的母女关系。母亲和女儿不仅仅是血缘,更是一种生命样本的参考。女儿在母亲身上看到她喜爱的、珍视的品质,也看到她厌弃的想要逃离的东西。成为母亲,或者绝对不要成为母亲,是很多女儿第一次的自我确认。不过,这是贾玲作为女儿送给妈妈的礼物,可能她不是在讨论母女关系,所以也能理解啦。

Fleur
4年前
21
37:38 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有人跟我分享了一个微信文章叫 贾玲-一个把“胖”活成优势的女人。大概意思就是说她是怎么接受自己的容貌,并且能够真实做自己之类的。带着这样的假设看了电影,感觉贾玲在电影中的这个女性形象和我想象中的那个自信又与自己自洽的形象很不一样。我最诧异的一点是为什么冷特会喜欢贾玲。说的直接一点,电影中塑造的贾玲是没有展现任何(性)魅力的。她“接受”自己容貌和身材的方式是不留情面的嘲讽自己,拿自己的身材和气质开玩笑,是用那种去性别化地自我讽刺去迎来了外界的接受 - 却恰恰迎合了外界对这样一个形象的不尊重与侮辱(像站长儿子发现贾玲并不是自己的相亲对象时舒的一口气)- 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我想象中的一个人对自我的接受不是自我嘲讽“我就这丑样,你能把我咋办”,而是不管自己容貌如何都是觉得自己是充满魅力的。对自己的接纳与爱会形成一种舒展与自信,是散发着无限光茫的。电影中的贾玲,我看不出来她哪里喜欢自己。不知道现实中的她真实地是什么样。我对这种自我讽刺才能迎来别人对自己的接受与喜欢其实有点感到悲伤。也希望所有人可以像那些美国女rapper一样(最近听了好多cardi b😂),自信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欲望,魅力,需求,而不是通过自我讽刺来展现对自己容貌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