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内容简介】本期节目带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公共场合跟“熊孩子”沟通这道难题,分享与“熊孩子”沟通的四个步骤,给大家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提供一些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实践思路。

【摘要】

05:01 从下了班的非暴力沟通老师遇到“熊孩子“说起

09:16 为什么受不了的时候内观自己的需要

16:21 既看到自己有所容”也看到自己当下有所

26:17 理解孩子的需要,也看到孩子的局限性

28:26 有活力会玩耍恰恰是一个孩子健康的证明

36:04 当人的需要被看到,安定会自然生

38:40 或许可以教“熊孩子”玩不吵闹人的游戏

42:48 怎样穿越“屈辱”走到“成全

44:12 “叫家长”是一种权力结构影响的惯性思维

46:18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未必一管就灵

52:12 应对公共场合“熊孩子”四步骤

55:54 内心极度痛苦还不愿意沟通才是真正的社恐

57:29 对和谐的病态执着可能是一种深埋的恐惧

01:08:13 孩子遇到即时危险情景及时的行动应对

【小广告】“让爱融入生活”沉浸式非暴力沟通学习课程by凉意

新一期正在接受报名。

这门14节沉浸式的“非暴力沟通”课程,以清晰、系统、注重实践和培育内在力量为特点。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它并不软弱,相反它透过系统地培养内在意识,逐步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与选择,跳出要么忍要么狠的拉扯循环。

特别适合:

· 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寻找内在安定的力量;

· 在个人成长的路上,寻找修炼“软实力”的抓手;

· 对系统学习或实践“非暴力沟通”感兴趣;

· 想与自己与他人好好相处,理解情绪又超越情绪。

希望在这门课里遇到更多个你,让爱融入和滋养你的生活。

因平台无法放置链接和二维码,请从节目公告处获取详情与报名渠道,或移步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即可找到详情帖子,或添加微信“qihelianai”(小爱,凉意助手)询问获取。




【提到的文章】



在地铁看到有人打小孩,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出手》|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




【开场、过场、结尾音乐】

Break up!宫崎步TV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02》进化曲

播】

凉意 | 非暴力沟通教育工作者|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 | 心理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有点凉意”、“启盒练爱”

【相关文章】

《在地铁看到有人打小孩,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出手》

【剪辑】Daisy;凉意

————————————————————————
非常期待你的留言和反馈!
【超智游戏ComplexGame听友群】
想加入听友群的听众朋友请搜,微信号: 13355214008 注明听众


主播...
凉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evans菜菜
1年前 韩国
0
22:35 走大街上哭的稀里哗啦。我曾经脆弱的不行,老师用来管理学生的方式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我一直都极度抗拒又逼迫自己去承受我真的承受不了的东西,我一直都不是主流价值观里的好孩子,这些年一直都在痛苦和挣扎。真的,不过哭了就好了,哭了就代表我已经能够开始接受我自己和这一切了
allegraaa
1年前 湖南
0
43:28 成全这个说法挺好的 能慢慢说服我这种“厌童”的人
Luna_i0Eg
1年前 江苏
0
很难理解为什么小朋友吵闹就是探索世界的天性,我小时候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安静看书
洽洽嘣嘭pia
1年前 浙江
0
结合前阵子听过的沈奕斐老师聊的高铁事件,两个节目都提到了儿童友好型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很好的社会,需要社会体系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社会人做出小小的贡献!暴力,指责肯定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而争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善意的沟通和交流比较能够达到一个好的结果!不要期望家长能100%控制住自己的孩子,他们也需要理解和帮助
麦田里的圈儿
1年前 北京
0
17:41 关于无视家长直接和孩子沟通,我一直就觉得孩子也是人能用道理沟通,有次在公园里摘板栗,我弄掉的板栗扔地上,有几个小学生和家长一起,上来就捡,还说这个大这个,我直接吼,小同学尊重点别人的好吗?要摘自己摘……
Siriana
1年前 意大利
0
这种对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的厌恶感和较低的容忍度,到底是因何而来的呢?
许久不见
1年前 广东
0
我想到最近两次在公共场所碰到类似情况。有一次是在高铁上,因为早上是早上七点多,但是我想睡觉,后边两个小朋友在玩耍,嘻嘻哈哈挺大声的,他爸妈也叫他小声点,但是小孩真的好有活力,当时我不舒服但是我什么也没说。第二次在影院看电影,家长带小朋友去看,我感到我后边凳子被踢,极其不舒服,我一开始很愤怒,后面平静下来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你可以不踢姐姐的椅子吗?说完他不踢了,过啦一会儿又开始,我又开始愤怒了,怎么说了也不管用,不知道怎么办了,当时换个位置也不方便,我哭
HD79579q
1年前 广东
0
34:23 好治愈啊,我都听哭了
ohayo0304
3个月前 河北
1
感觉被疗愈了,一直这样的劝自己,只是直觉总是追问凭什么,控诉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个过程会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糟糕。但是没有深入的想过成全他人需要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需要。以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会有为什么总是PUA自己而不是去责怪别人的时候,我可能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现在渐渐的明白那种责怪的情绪只会让自己更加愤怒。但是我想要平和的生活,轻盈的未来。在面对无力改变的家庭的时候,规劝自己和慢慢远离是我唯一能做的,对自己的成全。
五彩滤镜下的我
1年前 浙江
1
下次试试看!一直都和小孩子保持距离,不怎么互动,不知道怎么很好的沟通,因为有些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正确”,这个正确也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和孩子们的关系属于远远观望,总有种怕自己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哈哈,好像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袜落
1年前 北京
1
1:02:22 所以怎么治疗社恐?非暴力沟通之后再来一个无压力社交
乘风破浪的结界
1年前 广西
1
我大概三十岁出头那会儿对孩子的恶意真的很重,所以那时尽量不跟孩子打交道是很怕原形毕露……年纪大了可能慈祥了一点,感到自己有充分人性😂可以好好说话不轻易急眼,才敢跟孩子直接沟通。不过我真的一直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对小孩有那么大恶意呢?如果可以选择,我也不想要内心那么愤怒厌恶,如果我面对孩子就像面对猫那么耐心有爱多好啊。而且,当我发现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怪癖,好像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我就更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苏木水火土
1年前 美国
1
听到这个需要安静的例子,我在想“需求”会不会是观念和认识层面的?也就是说,比起“需要安静”,是“注重安静”,甚至“讨厌不安静”。比如讨厌红色,身处全是红色的房间所以感到烦躁。一个心情很轻松,不需要睡觉的人,也可能因为厌恶吵闹的小孩,而瞬间心情跌落低谷。但认识层面的需求(而非冷暖这种生理需求)其实是可以调节的?撇开单纯因为想要睡觉小孩吵而难以入睡的困扰,想要安静放松神经而无法安静的困扰,这种厌恶的情绪来源可能是多样的?比如凉意提到的因为被触发自己无力感而产生的挫败,愤怒;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对没有管好小孩的家长的缺乏社会公德心的厌恶。如果可以解开这些情绪,生理上的不适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以忍受?(类似于分析自己为什么不喜欢红色,然后教自己接受红色的一种心态。就比如说去和家长聊聊天,知道他们不是不想管,而是无能为力,那对家长的愤怒就会缓和,小孩的吵闹可能也变得可以忍受)。去觉察自己的这种观念上的需求有用吗?观念上的需求会是一种对生理上更直接的需求的遮掩吗?
快一半乐
1年前 浙江
1
56:02 可能很多人都默认了就算开口之后可能情况也很难改变了
松月栗子
1年前 菲律宾
2
57:02 怕什么?为什么一直忍受还不吱声…… 因为怕哪怕是温柔地提出合理需求,还是会被怼、被攻击、被拒绝,场面很难看而没有人会帮忙,可之前做张口的心理建设时已经用光了大部分的力气……
宕机
1年前 山西
2
17:32 不自觉已经开始流泪。我明确知道在路上遭遇因大人而起的哭闹撕心裂肺喊叫,是童年阴影的缘故。小孩的无辜无力无助反复让我心胃翻腾,再次笼罩,而我厌恶那样的亲子关系,不敢或不知如何出手阻止,只是被厌恶无助自责各种情绪困住,即无法立刻走开,也没办法上前行动,就在原地自虐一样忍受耳朵和心理的难受。 还没听完,但看到结尾小标,社恐是心理难受依然拒绝沟通,可能是被这句话击中,以致落泪,又看到憋炸了但无法开口与人说话交流的自己,看到对说话,交流,沟通,安全,信任的绝望。
快一半乐
1年前 浙江
2
插曲时不时出来,怪热血的
樊虎虎
1年前 浙江
2
22:22 听到司机对妈妈的指责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心疼这个妈妈。在同理司机的需求后,又很能理解这个司机。随之而来的思考就是:!那在这种场景下,我们如果作为在场的当事人还能做些什么呢?再沉淀一下,我又觉得,其实也不必非得是努力做些什么来达成他人协助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要。也可以是放下这种执见,看到自己的需要,同理他人,达到一种相对和谐。
快一半乐
1年前 浙江
2
数码宝贝二代目!!好惊喜
没名儿也不行
1年前 天津
4
53:15 我是个妈妈。有一次在剧场,一个离我大概十个座位的小朋友上半场一直在和她妈妈讨论剧情,声音穿透力很强,听得出来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小孩。周围的观众在小孩说话的时候会发出不满的长长的喘气声,但可能大家觉得是个孩子,可以宽容一点,都没说什么,但是上半场的观剧感受真的非常不好。 下半场快要开场的时候,我路过这对母女,低头对那个小朋友说:“阿姨刚才听到你刚才看演出的时候一直在问妈妈问题,声音稍微有点大哦,阿姨在远远的那边都听到了。一会可不可以小声一点呢?谢谢你哦。”然后又和她妈妈说了几句话,表示5岁小朋友能在剧场里不来回跑来跑去已经很不容易了,家长也很客气。 下半场的时候,我没有再听到那个小朋友的声音。 凉意给了“直接和小孩子对话”一个很好的角度。大部分家长是有公共秩序意识的,但是娃经常不听自己亲爸妈的话,有时候越说反而越起劲。但是陌生人和他们提要请求,再加上感谢和鼓励,他们被信任了,倒是会听的。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