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3分钟
播放:
154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内容:


1.大唐征服吐蕃,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2.为何唐太宗三征高句丽都没能征服对方?


3.王玄策征服印度是否仅仅是偶然?


4.玄奘西天取经传奇故事


5.唐所设翰林院和国子监是怎样的机构?


4.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一集说李世民降伏了北方的突厥等少数民族,脑袋上多了一顶称号,叫天可汗。实际上,这哥们对外和汉武帝当年一个德行,都属于脾气不好,还特别贪心,同时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下手,能说服你归降最好,说不服就揍你,揍到你服了为止。



看一下史书,李世民的这个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胜率最多的一段时期,相继征服了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龟兹、印度等很多周边的国家和政权。


我们这里先来聊一下吐蕃,所谓的吐蕃,就是今天的西藏。据不完全的考证,这地方生活的人大部分应该是五胡之中羌族和鲜卑族的后代,羌族好理解,本来就生活在青藏高原周围,可是鲜卑这群东北人也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西藏,那只能说明这帮家伙是真能折腾,不过想想位于甘肃的吐谷浑也是这群东北银的后裔,也就没啥奇怪的了,人家就是爱旅游。


这些人后来形成了12个大大小小的部落,位于雅砻河谷的一些家伙就被叫做吐蕃,他们的首领叫做赞普,和匈奴的单于、突厥的可汗差不多,就是老大的意思。到了公元629年左右,他们这一支在新赞普松赞干布的带领之下,统一了整个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拉萨。



86-1唐朝时的吐蕃(来源:www.sohu.com


这位松赞干布可以说是一位顶级人才,在他手里,通过学习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然后又确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把整个西藏一下子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拉到了半奴隶制的帝国。不过这人吧,有了点儿成就之后都会有点飘,他听说少数民族都以娶唐朝的公主为最高荣耀,就率领20万大军,先是打散了唐朝的藩属国吐谷浑,然后进逼大唐边境,一定要管李世民叫一声岳父大人。


李世民是什么人?一个脾气很不好的天可汗,怎么可能惯着你这个毛病?马上也派出了侯君集带兵修理这些骄横的吐蕃人。结果就是,候君集率领的主力还未走到地方,他的先锋牛进达部就用一个漂亮的夜间偷袭,砍死了吐蕃几千人。


松赞干布这才发现,这个叫大唐的家伙他惹不起,于是退兵而去。不过呢,他想娶唐朝公主做老婆这个念头可没停止,硬的不行咱就来软的,松赞干布派使者谢罪求和。《资治通鉴》上记载“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考虑到吐蕃当时的贫穷,这些礼物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也许是被他的执着感动,也许是李世民觉得有一个西藏的女婿也不错,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0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入西藏。


这个文成公主虽然是唐太宗临时找了一个女孩子册封的,但人家的嫁妆一点儿都不少,包括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黄金像、各种珍宝、经书和汉学经典360卷等一大堆东西,对于李世民来说,女孩子虽然不是自己的闺女,但嫁妆少了,那丢的可就是自己的面子,这一点绝对不能含糊。


松赞干布也毫不含糊,娶老婆这事儿也必须办得轰轰烈烈,漂漂亮亮的,什么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世纪婚礼,比起人家松赞干布,那就弱爆了。这哥们为了结婚,特意在拉萨修建了一座有1000多个卧室的新房,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布达拉宫,布达拉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佛经里传说菩萨住的地方,这洞房基本上算是空前绝后了,你查尔斯根本就没法比。


文成公主在西藏一直活到55岁,这意味着她老公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她守寡达30年,不过西藏人民对她很尊重,认为她是菩萨转世,给她建了很多寺庙,她本人更是为汉藏两族的友好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们这里愿她安息。



在李世民的征伐名单上,也有大东北的高句丽。我们说这个高句丽也够倒霉的,老老实实地呆在铁岭这个大城市里吃着猪肉炖粉条子,招谁惹谁了?可是从隋文帝开始,隋炀帝,唐太宗,乃至后来的唐高宗和武则天这些家伙都铁了心地要干死它?难道说东北的帅哥美女们让四位男皇帝和一位女皇帝都心动了?自然不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不复杂,当时的高句丽已经不是游牧民族了,而是一个人口众多,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封建王朝。


这些家伙一直都是虎视眈眈,对汉族政权有着巨大的威胁,只要中原有变,他们就很有可能放马南下,这一点上,你可以参考当年五胡乱华时的鲜卑慕容部,和后来的大金和大清。从战略角度讲,包括李世民在内的这几位帝王对这个问题看得都很准,高句丽对帝国的潜在威胁必须清除。


公元642年,就在大唐王朝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高句丽内部出了问题。它的权臣渊盖苏文作乱,杀死了唐朝册封的荣留王和一百多名大臣,随后,这哥们封自己为“大莫离支”,也就是高句丽最高摄政王。这等于是篡权夺位,还搞得血肉模糊,看起来极其残忍,一点儿也没有俺们中原加九锡禅让那一套假正经的手续。


于是乎,李世民终于有了借口,他和他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还有大将徐茂公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高句丽。


没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搞不定的,他李世民居然也没搞定,从公元643年到他去世的公元649年,和隋炀帝一样,大唐先后三次对高句丽征伐,虽然每一次,唐朝都以极小的代价,极大地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先后攻占了10多座城市,三次下来,算一下总账,斩杀对方4万余人,俘虏10万多士兵,而唐军自己才损失了几千人和万余匹战马,这个战果不可谓不辉煌,可是高句丽并没有屈服,也没有被打垮,这也是事实。



86-2 大唐征讨高句丽(图片来源:www.163.com)


最后还是李世民儿子唐高宗李治和他儿媳妇武则天两人统治时期,联合了朝鲜半岛南边的新罗,在公元668年灭掉了高句丽,但那已经是2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从那以后,朝鲜半岛就完全成了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一直到近现代为止。


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为啥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搞不定,最后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居然搞定了这个高句丽?这个也很容易解释,打仗打的就是人和后勤物质,高句丽即便再强大,它和中原比家底,比底气,那还是差了很多。隋炀帝和唐太宗先后几次大规模出征,放在周围任何一个国家的身上,早就完犊子了,高句丽已经算是很顽强,很牛掰了,这些家伙甚至为了防备汉人,还修过千里长城,从今天吉林省的四平一直到渤海边上,绵延几百公里。这样的大工程,足以说明那时候他们的国力之强大,只不过在隋唐两代帝王的打击之下,再雄厚的实力最后也有衰落的一天,让武则天这两口子捡了一个大便宜,这是后话了。



最后呢,我们再说一下印度。大唐征服印度根本就是一个偶然事件,甚至说是一个误会。事情是这样的,贞观二十二年,一个叫王玄策的家伙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大陆,原本以为就是出个差,公款旅游一下,回去随便写个报告就行了。


可是该着这家伙倒霉,或者说是幸运,当时中天竺大臣阿罗那顺在戒日王死后篡了位,正在发神经,也不知道大脑的那一根线搭错了,他毫无理由地把王玄策和他的30多个随从全都抓了起来。王玄策比较机灵,找准机会脱身之后,只身逃到吐蕃。到了之后亮明来意,我是大唐的王玄策,印度人不老实,我想收拾他们,想和你们借兵,借不借你们自己看着办。结果这哥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几千名吐蕃和尼泊尔的混合部队。他带着这些人一个回马枪杀向中天竺,大战3天之后,印度军大败。这个混合军团砍死了对方3000多人,逼着几万人跳到河里逃命,淹死了1万多。


那个发神经的阿罗那顺弃城逃跑,最后被俘。公元648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王子们等12000多人、牛马2万余送到长安,给唐太宗献俘。一直到这时候,大唐王朝和李世民才知道这小子在人家天竺地盘上折腾出这么大动静。不过从此之后,大唐经过西藏到印度这条路就算是畅通无阻了,没有谁再敢抢劫大唐帝国的使者和商队。我个人觉得,这位王大人丝毫不比那位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陈汤差,但因为没人替他忽悠,最后连啥时候生的,啥时候死的都不知道,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大唐王玄策。


我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本家,除了说明贞观年间,大唐连遥远的印度都征服过之外,还想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当时大唐子民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个人使命感。王玄策之所以敢于单枪匹马借兵进攻印度,就是因为这三种感情,只要有强大的唐朝在身后作为依托,什么三哥,天竺,在他眼里统统都是渣儿,我不招惹你们,但你们自己找死,敢主动挑衅,碾死你们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这三种感情在汉代出现过,造就了汉族和汉人;在唐朝的重新出现,就造就了唐人和唐诗。后来遍布海外的唐人街,实际上就是梦回大唐的另一种自豪感,至于气象恢宏的唐诗,我们后面讲到李白再说。


李世民的对外扩张,不仅把四百年大分裂时代丢掉的所有领土都拿回来了,而且还让国家富裕起来,随后他的子孙们继续开疆扩土。有唐一代,先后设立了六个总督府,分别是设立在今天新疆的安西总督府和北庭总督府,管理整个西域;设立在今天内蒙的安北总督府和单于总督府,管理整个大草原;还有设立在今天朝鲜平壤的安东总督府,管理朝鲜半岛;最后是设立在今天越南河内的安南总督府,管理整个越南北部地区。


大唐王朝的实际国土面积虽然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比清朝略微小一点点,但他控制和辐射到的地方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那个安西总督府,就一座破房子,但管理着大部分中亚甚至西亚地区的土地,在那里行使主权和行政权,李世民的天可汗的称号还真不是白叫的。



下面呢,我们来聊聊贞观期间一个最出名的历史人物,你若是问,那不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吗?你还真错了,我农村的那个二大伯绝对不知道李世民是何许人也,但千真万确地知道下面要说的这个家伙。


事情呢,要从玄武门之变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628年说起。这一年,一个光头和尚鬼鬼祟祟地溜出了长安,然后又偷偷摸摸越过国境线,先是向西,接着又向南一路狂奔,跑到了当时的天竺,今天的印度。


这位大和尚法号玄奘,又称唐僧。据说从小就和佛教有缘,年纪不大的时候就精通了佛教里面的经、律、论三种典籍,所以人家也叫他唐三藏。后来看的经书多了,他就越来越糊涂。这也不奇怪,早期中国佛教经典全靠西域的外国人翻译,对于他们来说,印度的梵语和中华的汉语,那都是外语,从一种外语翻译到另一种外语,能大致整出来是啥意思,就已经很不错了,除了鸠摩罗什等寥寥几个大神,你指望其他人达到信达雅这种翻译的最高境界,那就有点儿强人所难,所以,早期佛经互相矛盾,词不达意的地方多了去了,最后这位叫玄奘的大和尚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决定去天竺求取真经,看看人家的原文到底是咋写的。


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他的出国护照,当时叫过所,也就是传说中的通关文牒,一直都没被批准,最后这哥们一咬牙,决定偷渡出去。你要知道,那时候偷越国境,抓住了或者死刑,或者割了蛋蛋直接进宫当太监,唐僧怕不怕割蛋蛋这事儿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的这种纯粹为了知识而勇于牺牲的执着确实可敬,也许就是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在鼓励着他。


就这样,26岁的年轻和尚玄奘经过13800多里的艰苦行程,5年之后,终于抵达了中印度,开始了长达10年的印度留学生活。


虽然同样是留学生,但人家的成绩就不是今天大多数留学生能比的了,好到什么程度呢?他最后在戒日王召开的曲女城佛教辩论大会中,面对5000多名各国佛教学者,用梵语和人家辩论,全都获胜,最后无人敢于继续发问。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点儿别的因素,那就是戒日王这个家伙想借着玄奘这个外来的和尚,震慑印度本土宗教,争取到最大的权力,所以,有些和尚觉得,万一把玄奘驳倒,自己的光头可能不保。即便这样,这个成绩也相当不容易了,因为它的难度基本上相当于我在加拿大竞选,靠着英语当上了加拿大总理。


……


李世民死后的第四件事是关于他的一个完全不入流的小妾,这个小妾当时的等级之低,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后宫除了皇后,其他姬妾一共有19级,每一级都有若干人,这个女孩子排在第16级上,那真是抬头向上一看,黑压压的,都是别人的脚后跟。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婆,后来居然降了一辈儿,成了他的儿媳妇,然后是大唐帝国的皇后,最后甚至篡夺了大唐的江山,稳稳当当地当了将近15年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拿到皇帝执照,获得中外所有史学家一致承认的女皇帝,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这神奇的一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下集再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