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读小说集《以鸟兽之名》,作者孙频。
久居城市,我们的生活与山林似乎越来越远,花草、树木、鸟兽与山人,都像在遥远梦境中触摸不到的意象。《以鸟兽之名》是作家孙频最新的山林系列小说,入选2021年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
孙频在写作中,把时间、记忆和历史,与山林、鸟兽、植物相融。在她笔下的故事里,迷失的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着什么,但又像是被一层轻雾笼罩,似近还远。每个读者都可以跟着孙频的描绘,走入那片连绵不绝的山林中,在越来越疏离和陌生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你会听到:
1、对山林的回忆。
2、用1个词形容读书的感受,分享精彩片段。
3、山林和山人,是书中最显著的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
相关作品
《山魈考残编》
片头曲:李宗盛 - 山丘
片尾曲:任贤齐、李宗盛 - 我是一只小小鸟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去 爱发电 支持我们:https://afdian.net/@WHYXFM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逃之夭夭tt
3年前
5
我终于100小时了!

伪电气白兰花螳螂
3年前
5
老家在鄂西恩施自治州,是一个被连绵的大山包围的地方,山河湖海,山是我从小最熟悉的了。恩施州最早通的现代交通其实是飞机,然后才是高速公路,最后才是火车高铁,因为大山的阻隔,修路搭桥挖隧道难度很大,当年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行之后,一些路段因为它十分高的修建难度,本身也成了一个让人驻足的景点,列如两山山巅间搭起的大桥行驶在上面如履云端。也得益于交通的便利,现在恩施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欢迎大家到恩施州旅游,体会大山的魅力。(哈哈是的,变成了一条安利老家旅游的留言)

钱钱钱钱
3年前
5
爷爷家就在山腰,四川有很多小山包,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就越爱回老家,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就一直待在爷爷家,很舒服,瞬间明白了陶渊明的归隐之意,与山川共生,与鸟兽同乐。
小脆
3年前
6
冬天啦,最近在看李娟的《冬牧场》,讲到杀羊吃肉的段落,突然想起超哥热爱的羊肉烧麦了,感觉特别有意思,好像跟哈萨克族的牧场,跟李娟,跟超哥和文化有限都有了连接一样。冬天真是贴膘的季节哇,最近看啥书都饿,想吃软炸虾仁吃羊肉烧麦吃糌粑吃我妈包的脸大的包子。
朱莉娅的海岛
3年前
6
2年前去加拿大旅游,在加东的布雷顿角岛上度过手机没有信号与世隔绝的一晚。学当地人在细雨中生火,在树屋里过夜,和营地主人养的一群鸡鸭兔子共处。第一次尝试使用绿色环保的堆肥马桶(营地主人自己建造的),不仅干净整洁毫无异味甚至装修风格还极其现代北欧风(可惜评论不能po图不然真的很想分享给你们看)。
我们和营地主人(一个很年轻的木匠)交流,真的被他对这片自然的热爱所感染,他说在这里经营营地就是能想到的最好的工作,每日面对落日、山和湖泊,和自己养的一群小动物在一起,还能见到世界各地的人。
说起未来,他希望回到从小长大的农场上生活,“I really miss there”, 他说。
我之所以想留言这段经历,是因为在国内,似乎远离城市的偏远自然总是伴随着落后而脏乱的生活环境。至少这是阻碍我这个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亲近自然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也很少看到出身乡村的人会真的想长久的回归乡村并对大城市的生活毫不向往。
我想说我们国家的山水真的不逊于世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如何让人们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自然,在很多地方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罗松子
3年前
6
早呀

utepilshhh
3年前
6
美好的礼拜二,两个大谦虚有限和肤浅同时更~~

超高校级的碳水脑袋
3年前
6
城市里有山是件幸福的事,小时候在山上认识了长刺的野生板栗、皮极薄极多汁的樱桃,不同时节能采金银花做枕头、摇槐花和进面里,现在想想还是很怀念。

绿毛水怪嘛
3年前
7
谢谢你们勤快的更新,又与一本好书相遇。上一次获得的《鱼王》读完,流动到了朋友手中,他也开始听起文化有限了。叫夏天哟,也许他也会看到这条信息。
听节目的过程,最深的感受是,提到自然,我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往往又是人自己想出的内容,自然成了一个元素,或是一个总被忽略的背景。
近几年来,开始关注自然教育,北京有很多这样的机构和组织,参加了一些,学到最有帮助的是,当我们走入自然,我们可以如实地观察,而不对任何存在提出评判,一朵花和一片落叶,都是自然如此富饶的原因,我们和一棵树对于自然来说,一样重要,你不能指着一棵树对着一株草说,这个比那个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因为对于自然来说,一切都是雪崩后的最后一片雪花,是它此刻流动又安静地关键支点。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然以包容展现着谦卑和无我的状态。
我有时会感觉自己是一棵树,一颗与所有根系相连的树,人的移动空间是有限的,对时间的体验停留在百年左右的范围之内,而一棵树抵达另一个地方,可以在同一时刻随风送出千千万万颗种子,也可以按照百年的速度,计算着时间,一圈一圈悄无声息地在身体内部记录者发生的一切。年轮,科学研究发现,是树对于所处天地信息的微妙记录。
小时候,在树下翻石头,惊讶于那些小小的虫子。尤其是黄豆大小,一团一团的蚂蚁卵。轻手轻脚,拿起一些,放到阳光下,金色里有阵针尖大小的乳白色,在细微地蠕动,这就是蚂蚁宝宝呀,太不可思了,这么美丽,这么微小。
现在日常喜欢走入附近的树林,时间久了,发现相同品种的花,野花和人工培养的,气味有着差别,野生的更浓烈,有着一丝丝的腥躁味儿。那是它们在大自然中,为了吸引昆虫前来授粉繁衍下去,散发的爱欲之味,而人工培养的少了这样对于生命渴望的热烈气息。带上野花回到郊区的房间,就会带来一些追随气味而来的不知名小虫。
听你们聊着这本书中的人物,脑海里想到的是《昆虫记》,昆虫们的生活也和人一样精彩,人的生活,也有着昆虫一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不安,迁徙,家园环境的突然更变……
最后想分享一首顾城的诗,博客中骑马者让我想起这个尝试在回到自然生活的诗人,可惜,他失败了。但他在失败之前,做出过努力,也给我们留下了自然的痕迹: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愿我们始终记得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永远。
依然作出承诺,获得书,会在这里开花结果后,继续随缘而流动。
HD8843o
3年前
7
感谢推荐!从小在山西小村庄长大,虽然不像书里写得那么“山”,但也人烟稀少,看书时对书里山西方言的描写很有亲切感;
在外求学,在城市工作,也曾经历了游小龙的自卑和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好像山村代表着贫瘠,落后,曾经试图想摆脱自己身上这样的印记,但又觉得所谓的繁华,喧嚣,潮流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也时常怀念儿时的山野和质朴,作为城市化的一代,成长过程一直在着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
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城市中人流稀少,茂林环绕的一个区域,过着简朴的生活,偶尔也会去爬爬山,与大自然亲近,喜欢人少的地方,就像书里说的一样,感受被更大的东西包裹着的安全感。
看这本书,也是和自己的过去连接,疗愈的过程。

宁大檬
3年前
7
1:03:49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在扫地呢~”这轮对话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可真浪漫,就等少林寺发招聘广告了🧹嘿哈🤞🏻
HD401072o
3年前
7
早上好!

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3年前
9
嘿嘿,刚好今天一个人在爬峨眉,这期主题整好应景。

某戴同学
3年前
9
“一切还来得及……”非常适合现在这种一年即将过完的年终时段

_Joyce
3年前
10
39:06 听到这里的时候想到陈应松在《森林沉默》里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有一种古老的面貌是要在记忆中泛起的,这就是精神的遗传返祖现象。拥抱星空,啸叫山林,是人类童年的生趣,尽管深山老林中的生活艰难,犹如被人类的进化抛弃的遗址,可上苍努力修复着它,并保管着它,还有一些古代遗民在耕耘和守护着它,就像老屋中的老人。可是,我们终归是要回到森林中去的,我坚信这一点。梭罗说,荒野中蕴藏着拯救人类的希望。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

普洱猫
3年前
10
早安,祝三位主播和听友们冬至快乐🌹喜欢户外,曾经周末经常去爬山,把自己置身自然之中,看夏天山里的星空,人和天很近。在山里遇见过小动物,有美丽羽毛的野鸡,有可可爱爱的松鼠,也有让人怕怕的蛇…也就更懂得要敬畏,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安全第一。好久没去爬山了,想念。

Pessoa会有狗的
3年前
12
来开个小差!
喜欢户外是因为“自然总会给你一下”。
今年忙着备考,生活千篇一律,决定去户外喘口气——报名了今年的“青蓝净山”。出发时才发现是同行60个人的唯一一个学生,目的地是从化的一座不算高的小山。爬升时也遇到过体能极点,但时至今日都记得自己跟大家指认各种植物,分享户外经验的兴奋和满足。下山时,我们打开准备好的袋子,将沿途的垃圾带走,跟这群看到垃圾就两眼放光的人的短暂逃离成了庸常生活的又一个闪光回忆。
大自然就是能让人心生感激,更关注周遭(是的,昨天清理沿途垃圾的时候最累也最开心)更会苦中作乐,虽自觉渺小却富有生命力。
希望考完试能去雨崩徒步一趟!

不知名的某某某
3年前
13
我很想讲讲“山”的故事。
我就出生在山城,小时候住的楼就在坡上,爬坡上坎完全是日常,记忆最深刻的是有次幼儿园要做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弯弯绕扰画了很多坡、画了很多梯、画了很多地下通道。从小带大我的是外公外婆,他们都是很爱养植物的人,家里养过一盆一盆的兰花、珍珠吊兰,抱着我走在路上也会教我认桂花、海棠、黄角兰。我对山的认识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只知道我身在其中,我不认识山,但我认识属于它的一草一木。
后来到了大城市里,山成了景点,成了公园,偶尔会骑自行车去爬山,也会去逛逛山上的植物园。上了大学以后,外地的朋友都在抱怨“夺命坡”和“观云梯”,但我知道它早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以前在读到张晓风的文字的时候心里受到了深深的撼动,至今仍记得清楚:
“也许中国人从内心里就是需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一览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我也有拥有一座山,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带着这座山前行。
杨大壹
3年前
14
🎁欢迎留言说说,你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与大自然、山林鸟兽的故事,我们会在26日之前,选出5位朋友分别送出《以鸟兽之名》纸质书1本。
📚下周我们会一起聊一聊骆以军的新书《故事便利店》,祝各位阅读愉快,冬至开心!

长白山白萝卜
3年前
31
14:24 “竟然是一个女性作家,怎么会写得那么好。”星光老师潜台词是谁女性写不了那么好吗?恐怕有点歧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