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读短篇小说集《夜行货车》,作者是中国台湾知名作家陈映真,他被誉为“台湾的鲁迅”。
陈映真,原名陈永善。1959年凭借小说《面瘫》出道进入文坛,受社会主义思潮与鲁迅影响,他的作品聚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跨国企业对第三世界经济、文化与心灵的侵略,“永远以弱者、小者的立场去凝视人、生活和劳动”。他在台湾推动现实主义风格,是“乡土文学论战”中乡土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战后台湾文学界的重要旗手。曾创办《人间》杂志,是台湾报导文学的先驱。
《夜行货车》是2020年,由理想国在大陆首次出版的陈映真小说全集中的一本。收录了陈映真在1967-1982年间创作的6部中短篇小说,透过台北20世纪80年代“华盛顿大楼”里的故事,讲述“打工人”被异化的生活、被压抑的梦想、被辱没的尊严和被无声伤害着的心,进而反思环境的崩坏、人心的伤痕与文化的失据,为台湾急剧变化的时代留下了毛细血管般逼真鲜活的记录。
这些作品今天读起来,仍旧像照镜子一般,能看到我们自己的投影。
你会听到:
1、陈映真的生平与他所处的时代。
2、最喜欢的故事和片段分享。
3、如今阅读这些写于1960-1980年代的作品,感觉有哪些异同?
4、巨变之下的书写,记录“弱者”和“小者”的内心与命运,难在哪里?
片头曲:李寿全 - 上班族的一日
片尾曲:李寿全 - 未来的未来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去 爱发电 支持我们:https://afdian.net/@WHYXFM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猜想
3年前
11
01:07:37 「上班族的一日」中的一段:
「他忽然感到仿佛被整个世界所抛弃了的孤单。他这才想到:这一整个世界,似乎早已绵密地组织到一个他无从理解的巨大、强力的机械里,从而随着它分秒不停地、不假辞色地转动。一大早,无数的人们骑摩托车、挤公交车、走路……赶着到这个大机器中去找到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位置。
八小时、十小时以后,又复精疲力竭地回到那个叫作“家”的,像这时他身处其中的,荒唐、陌生而又安静的地方,只为了以不同的方式喂饱自己,也为了把终于有一天也要长成为像自己同其遑遑然的‘上班族’喂饱——养大……’」
很难不悲叹真实!

yan长度不符合
3年前
11
片头曲咋一听以为是罗大佑

李牧羊🐑
3年前
12
此刻正在骗局中收听别人经历的骗局,我的陀螺怎么停不下来

啊猴啊
3年前
13
42:58 黑人士兵和妓女的爱情令人动容。大部分的逢场作戏,都有着片刻的真心,和未来的希冀。

绿毛水怪嘛
3年前
17
想起《往复书简》,有兴趣的可以听下文化有限的那一期。
我要说的是:
如果蜜蜂终其一生在采蜜,那我们的一生采集的是什么?

imJWWW
3年前
21
其实我就发现也许在哪儿上班最后感受都差不多,但肯定有相对还行的,就选一个福利待遇差不多和自己稍微喜欢一点的,(当然这是我的纯个人感受)前阵子工作让我焦虑了很久,睡不好吃不好,想停下来,但是被推着往前走。想裸辞,想光速离职,等等。突然有一天听了朋友吐槽他们公司之后,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话:离近了看什么都不壮观。我释然了。

普洱猫
3年前
22
在《夜行货车》里读他的愤怒,在《山路》上读他的自省。真的去买过景泰蓝戒指。那时,也正是迷茫的青春。
Panda胡
3年前
23
现在上班太卷了,都是互相伤害,一个比一个急,一个比一个激进,感觉慢一秒就错过了全世界,但结果往往是无休无止的工作浪费。所以现在很多的工作就像是驴拉磨,原地转圈,看谁能忍。大家都在想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然后那个更好就是无休止的追着眼前吃不到的胡萝卜。永远拿不到最满意的结果。以为自己追求的是自由,但实际上是在消耗自由来满足幻想,没有缓冲和余地。

绿毛水怪嘛
3年前
27
07:06 每个人将读出自己。
1985年,陈映真创办杂志《人间》,而当时一位叫李寿全的歌手创作了一首歌,《上班族的一天》:
是不是人人都要固定的工作
是不是人人都要上班的生活
记不清年轻时候做梦的我
是否也情愿做个无奈的陀螺
我想起另一首,《生活》:
每天站在高楼上 看着地上的小蚂蚁 他们的头很大
他们的腿很细 他们拿着苹果手机 他们穿着耐克阿迪
上班就要迟到了 他们很着急 我那可怜的吉普车
很久没爬山也没过河 他在这个城市里 过的很压抑
虽然他什么都没说 但我知道他很难过 我悄悄的许下愿望
带他去蒙古国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难道说 我的理想 就是这样渡过一生的时光
不卑不亢 不慌不忙 也许生活应该这样
难道说 60岁以后再去寻找 我想要的自由
唱歌的人,也在负面新闻和他自己进行的生活如触礁的船,沉了……
而我大学毕业那年的夏天,坐在前往和田的绿皮火车上看的《恋恋风尘》,恍惚来到了台北,到了旧日的生活,那些巨大的冷漠的建筑和渺小又无助的人就在我眼里,在我身边的火车窗口不断闪过。
我记得,那列火车上,有人对着绿色消失黄风刮起的窗外,落下了眼泪。那时,我还不懂得,什么叫背井离乡的哀伤。只是对未知的所在和可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低头看手机上电影画面:
男孩返回家乡也同样地返回了食物的源头,再度和自然风景混合在一起。他蹲下来听祖父说话,挺直得有如一截消瘦的树干。
耳边是万能青年旅店的一首歌: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
卓山
3年前
28
不爱上班都是善良的人。🙊
DonaldZhang
3年前
32
工作就是一场戏,因为贫穷才相聚

吧啦吧啦呀
3年前
32
大壹的选曲❤。请允许我能把你当成只是还未曾见面的朋友

Hyggebukser
3年前
34
看到这个标题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毕业后进入职场的第一年,身份的快速转变让我产生很多的困惑。
当我从“学生”变成“打工人”,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工作?”以及“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大多数时候,自己像一个“工具人”在不断地适应资本家制定的规则,带来的只是忙碌且虚无的感受。与此同时,因为身上那些“无用”的部分——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消耗殆尽而感到痛苦。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人”在与作为“工具人”的不适感做抗争。
上周五阅读的书籍《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能够帮助自己慢慢梳理内心的不适感,并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工作”这件事情,以及我不喜欢工作的真实原因。
这本书的第一章,提及“工作伦理”的概念:它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使工人们丧失独立性,服从于工厂制度,本质上是对自由的摒弃。
「工作伦理的幌子之下演化出一种纪律伦理:不用在意尊严或荣誉,感受或目的——全力工作就好,日复一日,争分夺秒,即使你完全看不到努力的意义所在。」
大多数时候对工作的无意义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我们越是尊重内心的感受越是感觉不快乐。我们讨厌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他人把自己当成“工具”的不安感。
「相信当下的忍耐(哪怕是最恶劣的境况)是为了并不遥远的自由而暂时付出的代价」这样的想法让我们无法坚定的离开,也无法改变现状。
我们无法改变体制,无法改变鼓吹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惜牺牲身体健康的“加班文化”,改变上级领导冷漠无情的指令,唯一能做的是接纳自己的不适感。
尽可能远离有毒的工作文化,认真思考并且寻找一份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愿意为之投入热情的工作。找到热爱且擅长的领域,认知和理解这个社会,以及市场竞争当中有多少差异,有多少陷阱,而不是凭借着先入为主的印象就盲目冲动的进入一个领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减少因为工作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目前这份工作带来的反思)
Jadore22
3年前
43
3月早呀!晨跑8km结束……
杨大壹
3年前
46
🎁欢迎大家留言说说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是你对“工作的意义”的看法,我们会在3月6日之前选出5位朋友送出《夜行货车》纸质书一本。
📚下周我们会一起聊聊爱丽丝·门罗的《逃离》,祝你阅读愉快,3月快乐!
Dzonsin
3年前
49
在微博上看到的分享:有趣的是,即使是在我们认识到这些工作毫无意义之时,我们仍会自以为是地去工作,意志坚定、认真严肃。
冲动之时,我们会夸大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这绝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在我们身上体现。
——《工作颂歌》阿兰·德波顿

小梨爱走神
3年前
50
03:44 考研失败后不得不走上打工人的路的应届毕业生现状: 还没找到工作就想着还有四十多年才能退休 想想就难过-

小孙想了想办法
3年前
101
1:25:11 大老师这段话我立马抄下来! “不止关心眼前一亩三分地 告诉我们怎么关心这个世界 关照身边的人 和陌生人产生联接 对弱者报以同情 对强者不盲从不屈服
还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办公室敲键盘的声音都变得欢快了
布点爱吃鱼
3年前
167
想分享一段很久前在别的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关于工作的意义的话(非原创!)我觉得非常有启发!Exactly Me!
渐渐地,一点点学着把“工作的意义”变得很窄很窄。
刚开始工作时是追求精英感、职业感,进入社会做职场女性那种价值感。时常产生比较心态,各种外在的标签和定位把自己锁的死死的,内心波动剧烈。
抛弃掉这些之后,开始关注自己的物质回报,觉得拿了钱要去好好过生活,去体验各种事情去把自己的世界变得很精彩。这就进入了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永远不满足的死循环,只是想要更多体验、很多刺激,潜意识里还是想要各种各样的斜杠标签。这个阶段痛苦依然反复存在。
把这一层也拿掉之后,觉得只要获得成长,能学到新东西就可以了,自己通过工作来体验不同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可总有些要做的事,你很清楚是重复枯燥的和为了满足别人的恐惧而完成的事情。
能否在工作里获得技能上和心态上的成长,完全也是自己控制不了的,而且做得越熟练那种成长感就越少。这个阶段走过了一段学新东西的蜜月期,但也很快开始停滞,同样的无聊和难受反复出现。
那就继续往内缩吧,只去追求“专注”的感觉,反正都是做事情,有什么区别呢?钻到任何一件事情里,心流都会产生,回报感也会涌进来。
这个方法消除了绝大部分在工作中的痛苦。可依然有一些难受的地方——能否专注,能否产生心流,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上面所有我以为被“放掉”的东西,其实都还在潜意识里,在腹部的小我能量里,根深蒂固的存在的。治愈自己和清理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旧的东西拿掉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正是自我感知最脆弱的时候。
在面对压力,无聊,冲突,繁琐的时候,各种思绪依然会涌来,焦虑情绪产生,但我因为一点点卸掉了曾经给自己“打鸡血“的种种工具,在这些困难前面手无寸铁,节节败退。
当我觉得“专注”就是意义时,对自我的判断又产生了:我怎么还是会感到无聊?我怎么又焦虑了?我为什么就不能专心把这些事情做好?我的大脑怎么依然充满了病毒?判断带来了能量进一步的阻塞,胸口越来越紧,简直想放声大哭,觉得修炼内在太难了。
没办法,已经拆掉的东西,不可能再建立起来了,只能继续向内走。今天冥想时,在一片很黑很黑的山洞里走着,忽然就看到了光,找到了那个很小很小,很窄很窄的意义:我看到了很努力在黑暗之中寻找意义,在繁琐普通的生命里,试图找到光和亮的自己。
那个想尽各种办法,走了各种各样的岔路,还没有放弃去寻找爱、合一、喜悦和满足的自己。
那个一次次又走错了路,一头扎进黑暗里开始焦虑、痛苦、茫然四顾的自己,一度想赖在地上不想走了,但还是咬咬牙站起来继续寻找。
跟那个自己说:谢谢你,我爱你。不管你能不能够找到意义,你就是光和爱本身。你回的每一封邮件,打的每一个电话会,不管你感受到焦虑、无聊、还是短暂的平静,我都看到了你,勇敢的踏入这个世界,去迎接各种各样的体验本身。是你的存在,让体验本身产生了感受,是你曾落入黑暗,才会又产生了光明。是你从未放弃的寻找,让这场生命旅程有了意义。你的存在就是全部的意义。
任何在这个世界的体验,最终都是为了体验自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向内剥去,找到那个当下,最核心最核心的自己,从那里获得能量——不管是体验分离还是体验合一,不管是焦虑还是喜悦,都认可自己,看到自己,看到两面性体验之中产生的巨大的能量,看到由此而来的丰富世界,从而爱上生命这场游戏。
找到这个点,才能彻底接受每一刻的全部体验,才能彻底在每一刻都去爱自己。

夏目EN
3年前
207
正在去参加骗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