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感谢可口可乐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聊聊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经典电影作品之一《饮食男女》。


这部电影出品于1994年,是李安通过巧妙视角细腻描述中国家庭亲情互动关系,因而享誉国际的“父亲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前两部分别是《推手》和《囍宴》。电影讲述了妻子已去世多年的老朱和三个女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观念冲突及各自的情感故事。


《饮食男女》有严谨的故事结构和独特的叙述节奏,非常注重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与外界因素的冲突。叙事简单明了,在展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探讨了家庭里两辈人的亲情、爱情、友情。李安用他一贯的内敛抒情,通过干净利落的镜头、恰到好处的对白,精准拿捏住了中国文化里的微妙滋味。电影中的中国式家宴、团聚的气氛与亲人之间的相互顾忌和羁绊,让每个人都能联想起自己的家。


你会听到:

1、《饮食男女》和“父亲三部曲”。

2、李安的成就和他的导演之路。

3、角色分析和名场面分享。

4、“回家吃饭”的习惯与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人的饭桌”有哪些特殊之处?


片头曲:Mader-Pa's Kitchen 1 (爸爸的厨房) 

片尾曲:陈明 - 快乐老家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odacoda
2年前
9
大学时候看过饮食男女,现在三十多了,前一阵再次看了这部片子,发现和十年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感受变化很大,分享一下前几天看完写的东西。“终于从心底里感受并承认并认同自己是一个东方人,并且就是特别典型的东方人,大概就是李安电影让人这么喜欢的原因吧。就算沧海如何换了桑田,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神困境,依旧是整个东亚社会绕不开的核心矛盾。”
慕北以北
2年前
10
06:42 我印象里好像这一家子就没好好吃完过一次老爷子的饭,太浪费了
少吃点该减肥了
2年前
10
36:22 我怎么感觉大姐虚构自己的爱情故事是某种程度的虚荣呢:我也曾拥有过动人的爱情,尽管结果不如人意,但你们不要以为我没有,我不懂。
Kyllibloo
2年前
11
好喜欢这一期!文化有限也可以同时做书和电影的选题~三位老师电影也聊得很有意思!
听说有个奥德赛
2年前
11
后来《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和94年《饮食男女》里的二女儿很像,都很受大家的喜欢。她们本身是独立、精干、漂亮,获得成功的,看起来形式上早早的脱离家庭,实际上心理一直和家羁绊在一起。我想了想,我为什么喜欢这种女性,也许是我的内心写照,在某些方面觉得家不够好,想逃,想靠自己活得漂亮,又没办法割舍下家里的温情,最好的样子也许就是家倩的样子。
No286
2年前
11
李安天赋异禀 电影鬼才啊
Panda胡
2年前
11
李安的电影就是细腻啊,把日常里很司空见惯的事儿,拍到让你觉得「不寒而栗」,当然不是吓人,而是为什么自己会忽略掉生活里那么多东西。 电影比较老,所以作为如今三四十到人来说,很多都是少不经事又赶上电影黄金期看的这部片子,多数人应该还是因为李安名气大,故事多,而且这个电影很早就被吹上天,所以才看的。但是年轻嘛,没阅历嘛,也就只能看到好吃的,然后就是吴倩莲好美。但是等到真正「离家」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才会如此「震惊」,全是人情世故,全是食色性也。 如今再来想,这电影就是告诉你——人不可貌相。 还有,基因的驱动力有时候大于你的意识形态。 然后,命由天定,注定了,改不了。 中国人的家文化,饮食文化,餐桌文化,几乎是这个社会发展下来的文化基础。民以食为天,长幼尊卑,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今天,因为技术和生活形式的大转变,家断裂了,饮食工业化了,餐桌更功利了,这些也在从根本上颠覆着整个社会的文化走向。 项飙说的附近的消失,是不是也和此有关呢? 人和人看似连接的更近更快了,但是断裂的程度却似乎更深更固化了。 现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想要回家吃饭似乎也都成了一种奢望,或者例行公事,又或者就走到另一种极端被过度的煽情化。几世同堂几乎再也没有,即使围坐一桌也更多是功利的比较,或者干脆躲进手机网络里。 李安给我们看了最丰富的美食和最交错的情感,但是今天在「云」端的每个人,美食似乎是用包装盒送来的,情感似乎是用表情包完成的。 饮食男女,如今也可能变成「手机男女」了吧。 这部电影在未来,作为历史材料一样被后来者再去观看的时候,也许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后来更活在「云」里的人能明白,我们曾经的出处在哪儿,我们到底能真实细腻到什么程度。 人间烟火气,如果你想,至少你还可以看得到,或者,努努力,也能摸得到,那么一点儿点儿。
文化有限的超哥
2年前
13
早啊大家!
小胖她帕比
2年前
15
文化有限的听友都嗨起来,让甲方见识下咱这堆人的热情和诚意!😳😳😳
欢喜不愁
2年前
15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a1afd1525536dd02936573?s=eyJ1IjoiNjAxMGJlN2FlMGY1ZTcyM2JiNzlmODAwIn0%3D 一号星球大老师陪你一起聊吃,打个广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zelenskyy
2年前
19
感觉还是因为华人圈表达爱的方式匮乏,发现很多海外华人都二代乃至三代了,还是在缓慢的尝试其他爱的表达。
YOKO的非遗作坊
2年前
21
我对所有点心类食物的认知建立于小时候外婆做的小食。她做的点心分两种,一种是秋冬季节能长期存放的干燥小物。诸如各种干果炒货云片糕桂花糕芝麻花生糖,这些更接近于零食了不算正经点心。第二种是带有明显时节性的风物点心:初春时的清明粿,分白色和绿色,可以用来祭祖也可以蒸笼里一蒸就吃。入夏的甜咸粽子,秋天的月饼算第一类。冬至的糯米团子,有芝麻馅,豆沙馅,萝卜丝肉丝油豆包馅,笋丝肉丝雪里蕻带一点点辣椒。也是祭祖和平时吃两不误。每年冬至外婆都会祭祖,所以从小都不觉得另一个世界是可怕的,反而是亲切的。外公外婆这么老了可是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另一个也是因为每到祭祖时节都能和好吃的热闹的联系在一起自然就觉得亲切了。第三种点心常见于夏秋,我们放暑假了,外婆每天变着花样做,下午三四点开锅:红豆汤绿豆汤,红枣银耳粥,蒸老南瓜,蒸地瓜芋艿,焦盐小土豆…还有那种煮过的长长的缸豆,爆炒过的黄豆。所有食物都是外婆自己种的。新鲜且有机。这些点心相比较前两类都是要当天做当天吃完的。虽然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表弟拥有专享带手柄的那一块南瓜(现在我觉得那是整个南瓜里最口感最差的一块 哈哈哈)但整体在童年记忆里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富足而丰盛,融于日复一日中,对我们影响深远。现在我随便做个什么点心(只要不和面粉有关)都不用看菜谱。而每次回忆到这些点滴幸福温暖又再把我包裹一次。
拉不拉多
2年前
24
难得有不同意见唉,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二女儿好有魅力(汤唯真的像吴倩莲),是最有做菜天赋所以也是跟父亲冲突最猛的,实际也是感情最深的。父亲心里没数吗?父亲一直知道,两个人最像。 大女儿长女如母吗?不不不,我觉得她是最“自私”,最难面对自己,最在意别人评价的,一直用家庭、父亲当借口,用来掩盖她的“怂”,有点像小龙女第一次出古墓也很难适应山下生活的社恐,但是小龙女完全不在意非过儿的人,大女儿不是。最后找到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那颗球砸醒了她,她找到特别真爱无敌的“借口”,可以面对自己,面对欲望了。 大女儿是中国人普通人的缩影。
imJWWW
2年前
26
好久不见,关于吃真的很有话说。最喜欢奶奶做的西红柿呛汤面,窝两个蛋,要很老很熟的那种,先喝上一口汤,再把蛋黄打碎了,一边吃面,一边等汤被蛋黄浸染,来上一口最核心的蛋黄,带着一股子韧劲儿,本不爱吃蛋黄的我都还想要再来一口。长大了开始学着做饭,到现在驾轻就熟,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给自己做饭的那一小时,构思,备菜,随心所欲的加上一段突发奇想,意料之中的好吃。也奇怪,只有做饭这事儿我不觉得枯燥也不觉得难以学习,甚至还得到了很多很多的认可。但其实,每天能找到一个完全放空的时刻才是我最最看重的。周二好呀,朋友们。我永远喜欢可口可乐和恰到可口可乐广告的文化有限,哈哈。
杨大壹
2年前
33
🥤欢迎朋友们留言说说听完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们家里那道拿手菜是什么?截止到7月10日,我们会在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每位送上可口可乐330ml*24罐整箱装1箱。 💊下周二,我们会一起聊聊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 🧊祝你拥有一个凉爽的夏天!
蛋糕店
2年前
35
这期厉害了!可口可乐!文化有限赚到钱了!
Nicole兰
2年前
43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感受了李安的人文关怀和家庭观念
慕北以北
2年前
53
对不起,我爱的是你女儿😱😱😱
林夕婷
2年前
84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从二女儿的视角看 父亲不断去做检查,好像得了重病,但其实他只是去做婚检哈哈哈哈 有那么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思了
user_name
2年前
132
08:21 你个杀千刀的老居,你拐额女儿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